第八章公共收入理论与实践案例引导第一节税收的定义与结构1.1公共收入概述1.2、税收的特点、基本要素和分类第二节税收效应第三节税收的转嫁与归宿3.1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基本概念3.2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3.3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第四最优税收选择4.1税收原则4.2税制结构的设计第五节中国的税收5.1中国税制沿革5.2我国现行主要税种5.3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案例引导纳税人或负税人?一个电视机厂为配合税法宣传,同时也为扩大电视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策划出这样一个营销方案:在产品宣传单的醒目位置上标有“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成为了我国的纳税人。”简要分析: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个案例中,当顾客购买电视机后,电视机厂将就这笔销售额缴纳流转税,而税款已加在销售额中通过商品交易转嫁给顾客承担。此时电视机厂才是纳税人,顾客则是负税人。鉴此,宣传单应该改为“亲爱的顾客,当您购买我厂的产品后,您将很荣幸地承担了我厂的税负,我厂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予以真诚回馈。”这也可见税法宣传任重而道远。思考题: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别和联系何在?试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1.1公共收入概述公共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自企业、家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税收: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公债政府凭借自身信用,按市场供求关系自愿灵活地取得的公共收入。其他收入:行政收费规费:政府为国民提供特定服务和管理而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可分为行政性收费和司法收费。使用费:通过政治程序制定的对享受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所收取的费用。捐赠、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战争赔款等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亦称通货膨胀税政府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缺口,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造成普遍物价上涨,从而降低私人部门的实际购买力,形成政府占有社会资源增加。本质上是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资源再分配。1.2税收的特点、要素与分类税收的特点税收的基本要素税收的分类2.税收效应2.1税收效应的含义:指征税而对各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决策以及市场的影响2.2税收效应的类型:税收对市场均衡的一般影响: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2.3税收对各类经济主体决策的具体影响税收与生产者选择: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消费者选择: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与私人储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税收与劳动投入:替代效应、收入效应3.1税收的转嫁和归宿的基本概念定义:税收的转嫁: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经济交易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税收的归宿: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着眼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研究的意义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最终影响;为最优税制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税收转嫁的类型3.2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两个基本规律:(以从量计征产品税为例)1、无关性定理2、需求和供给弹性是关键引申结论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从价税和要素税。3.3税收转嫁与归宿:——一般均衡分析税收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图示局部均衡分析的不足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含义基本观点一般均衡分析模型4.1税收原则公平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效率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稳定和增长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4.2税制结构的设计税种配置:主体税种的选择对税种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家推崇所得税。原因:额外负担较产品税轻;是直接税,不易转嫁;经济的内在稳定器,能较好地稳定经济。辅以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源的选择区分税源与税本。原则,对税源征税,不伤税本。税源:工资、地租、利润,非生产性的财产等。税本:生产性资本。不应征税。税率的安排税率水平的确定:拉弗曲线税率形式的确定:比例税率:适用于商品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5.1中国税收制度的演变5.2我国现行主要税种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分为五类:所得课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农业税等;流转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财产课税:房产税和契税、车船税等;资源课税:资源税和盐税;行为课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5.3我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增值税制的进一步改革。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公民或企业征收实物或货币,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与政府直接增发货币相比。与通过举借公债相比。与通过收费的形式相比。优点:1.不会凭空扩大购买力,引起通货膨胀;2.不负任何偿还责任;3.税收是强制税收。“国家需要钱来偿付它的帐单,它偿付支出的钱主要来源是赋税”。----保罗·萨缪尔森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国家法令形式强行征收,不按规定缴纳者要受法律制裁。无偿性:国家征税后既不向纳税人返回,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预先规定了征收对象和征收的数额或比例。税收的三个特点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税收的基本要素向谁课税,对什么课税,课征多少税?课税主体: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定相一致。课税客体:课税对象、课税的目的物规定征税的范围和直接依据,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课税对象不同于税收的最终来源(税源);课税基数(计税依据):从量计征、从价计征税率:课税的尺度——税收的眼睛税率: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数额;是比例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使用于从量定额征收,如牌照税、营业执照税等。比例税率不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一般运用于课征流转税,如营业税、关税等。比例税率举例:特点:比例税率下,平均税率等于边际税率,与课税对象的数额无关。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税率课税对象数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取得税收多,但税收负担不合理。超额累进税率:税收负担较为合理,实际税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再分配性,多用在所得税上。课税对象数额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累退税率以美国联邦社会保险税为例:税率为15.02%,限额为48000美元。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边际税率平均税率15.02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产品税和要素税按是否直接依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课税:对人税和对物税。按是否可以转嫁:直接税和间接税按计征标准:从价税、从量税按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价外税按用途:一般税、特定税按归属关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按税率:累进税、比例税税收的额外负担价格SPdABECDPsD0Q*Qe产量征税对市场的一般影响:征税会提高买者的支付价格Pd,降低生产者的得到价格Ps,减少市场的均衡产量,使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减少,并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B+D),即税收的额外负担。税收的额外负担:征税会提高买者的支付价格Pd,降低生产者的得到价格Ps,减少市场的均衡产量,使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减少,并产生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价格产量D0Q1Q0DPdPsP0E1税收额外负担OS0S1CE0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为征税而减少纳税人收入、降低其福利并进而对纳税人的生产、消费、劳动、投资等决策的影响。相对价格没有改变,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税收的正常负担,不会造成全社会福利损失。税收的替代效应指因政府征收影响了相对价格,从而使纳税人改变其原有的生产、劳动、消费、投资等经济决策的效应。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甲物品购买量ACWYI1DI2B0已物品购买量条件:政府对消费者收入征税结论:消费者政府在征税后,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不得不相应地减少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者效用降到一个更低的水平。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X2AI2I1YWEB0X1条件:政府对商品X1征税结果:消费者会相对增加X2的消费,而减少对X1的购买。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X2AI2I1YWEB0X1条件:政府对商品X1征税结果:消费者会相对增加X2的消费,而减少对X1的购买。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产品X2TT‘a2C1a*2C2T’T0a*1a2产品X1条件:政府对企业征收公司所得税。结果:征税会减少企业的可支配资源,使之降低到更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从而减少物品的生产。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产品X2a*2a20a*1a1X1条件:政府对产品X1征税结果:生产者会降低课税商品的产量,而增加无税商品的生产量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工资率SW1W20L1←L2劳动时数条件:政府对工资征税结果:课税会降低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使劳动与闲暇间的得失抉择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征税会导致劳动投入的下降。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工资率SW1W20L1→L2劳动时数条件:政府对工资征税结果:征税会直接降低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其减少闲暇等方面的享受,为维持以往的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而倾向于更勤奋的工作。即征税会导致劳动投入的增加。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A、人头税与比例所得税:人头税不改变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故不产生替代效应,只有收入效应,即对劳动投入有激励作用;比例所得税两种效应都有,对劳动投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这两种反向作用的效应之大小。结论:由于替代效应对劳动投入的负向激励,与等量的人头税相比,比例所得税对劳动投入相对不利。B、比例所得税与累进所得税:累进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大于平均税率,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更大,更妨碍劳动的投入。C、累退税与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替代效应更小,对劳动投入的妨碍更小。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未来消费)AS1P1CI1S2P2I2B0C1C2现期消费条件: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息结果: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纳税人以消费替代储蓄。即征税会造成私人储蓄的下降。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收入效应储蓄(未来消费)AI2I1S*P2P1B0C2C1现期消费条件:政府对储蓄利息征息。结果:征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纳税人为了维持未来既定量的消费水平S*,必须更多地减少现期消费,增加储蓄。即征税会造成私人储蓄的上升。税收转嫁的类型前转(顺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由其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厂商→提高出厂价→转嫁给批发商→提高批发价→零售商提高零售价→转嫁给消费者后转(逆转):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购入价格或延长工时、降低工资等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提供者负担。零售商→压价购进商品→转嫁给批发商→压价从厂商进货→转嫁给生产厂商→压价购进原料、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办法→转嫁给原料供应商和工人消转:纳税人通过改进技术或强化管理来补偿其纳税损失,使税负在生产率提高中自行消失。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付的税款,通过压价购进的形式在购买时预先扣除,把税负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出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