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道教建筑初探目录一、道教的起源和产生二、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三、道教建筑结构类型与形制布局四、道教建筑艺术表现手法一、道教的起源和产生•道教是我国汉民族自已的创立的一种宗教,它的中心思想来自道家,而“道家之源,出于老子”(《魏书释老志》)。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十分活跃,南方有葛洪、陶弘景、陆修静,北方有寇谦之,都是中心人物。道教在明代时续流传,直到清代始行衰退,它的兴衰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又是宗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体现。其建筑的门类很多,有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阔、门、台、亭、塔、榭、坊、桥等。可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祈禳的坛台,修炼调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供人游览憩息的园林建筑五大部分。道教奉祀系统建筑第二个来源,是秦汉的神仙思想,作为与神沟通的普通建筑,逐渐演变成为祀神之所。武当山道教宫观俯瞰金铜的武当山金顶武当山道教宫观紫霄宫二、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宫观规不大,则一般称“院”即道院。我国最早出现的道教建筑,应该是长安终南山(周至县东南)的函谷关令尹喜草创的“终南楼观”,它与佛教的洛阳白马寺相似,一为道教祖庭,一为佛教祖庭。“终南楼观”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宫观形制来自祠庙,营建之始先是选址,自古以来凡为道者多在山林选择名山洞府,所谓“洞天福地、古迹灵坛”“之地”,“天伦之一、效法自然”这是道门古教的首要条件。除道德之士外,还有“宫宇示教”和“山水远俗”也是必要条件。宫宇即今日所称的道教建筑庙或观,山水即今日所称自然风景区点,其环境必须僻静,这样才能远俗而利于修道。宫观形制来自祠庙,营建之始先是选址,自古以来凡为道者多在山林选择名山洞府,所谓“洞天福地、古迹灵坛”“之地”,“天伦之一、效法自然”这是道门古教的首要条件。除道德之士外,还有“宫宇示教”和“山水远俗”也是必要条件。宫宇即今日所称的道教建筑庙或观,山水即今日所称自然风景区点,其环境必须僻静,这样才能远俗而利于修道。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在风景名胜点的道观建筑,除了奉祀系统的建筑为服从宗教需要•显得比较刻板外。大都利用奇异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楼、亭、阁、谢、塔、坊、游、廊等建筑,造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系统,配置壁画、雕塑和碑文,诗词题刻等到,供人观赏。三、道教建筑结构类型与形制布局•形制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制,一种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敞开的传统建筑手法;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再绕八卦方位放射敞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傍设灵宫、文昌殿,沿中轴线上设规模大小不等的玉皇殿或三清、四御殿。一般在西北角设会仙福地。有仙宫观还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膳堂和房舍等一类附属建筑则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筑-山西芮城永乐宫山西芮城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是在唐代吕公祠原址上重建的大纯阳万寿宫的主要部分,建于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现因修筑黄河水库工程,已将这组建筑迁到芮城。永樂宮是中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為紀念八仙之一呂洞賓而建,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它以建築藝術和壁畫而馳名中外,佔地面積127000平方米。永乐宫外景宫门•主要建筑沿纵向中轴线排列,有山门、龙虎殿(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和丘祖殿(已毁)。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元代建筑。永乐宫总平面•三清殿是宫中主殿,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21米,单檐四阿顶平面中减柱甚多,仅余中央三间的中柱和后金柱。檐柱有升起及侧脚,檐口及正脊都呈曲线。殿前有月台二重,踏步两侧仍保持象眼做法。殿身除前檐中央五间及后檐明间开门外,都用实墙封闭。•殿内壁画绘三百六十值日神,线条生动流畅,与纯阳殿(混成殿)、重阳殿(七真殿)内的元代壁画同为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永乐宫玉皇大帝、后土皇帝袛•第二种五形八卦式建筑,可以江西省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三清山的道教建筑雷神庙、天一水池、龙龙殿、涵星池、王祐墓、詹碧云墓、演教殿、飞仙台八大建筑都围绕着中门丹井和丹炉,周边按八卦位,一一对应排列。而它们的南北中轴线特别长,所有其他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两端一一展开,构成一个严密建筑体系。这是由道教,内丹派取人体小宇庙对应于自然大宇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初起时的宫观多作楼阁式•宫观的总体组合,大致由门、楼、殿、堂、庑、阁、坛、祠等单体建筑组合而成。规模较大的可排列或分散成几处院落,还可以附以道士的生活用具和接待雅客的住宿处所等。山门、正殿、庙院、斋堂、云堂、法堂、万丈和他住所静室等全与佛寺同,由此可知它与佛教建筑的密切关系。圣母殿重檐飞升圣母殿重檐飞升圣母殿前檐柱有木雕龙缠绕圣母殿宽阔的前廊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及殿前的鱼沼飞梁这些建筑充分体现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通、道法自然”的自然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势;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单体建筑,宫观先让人们见到的是“门”,宫前有外门、双牌门、三门,而临大街的,则在大门对面还有“照壁”——如佛寺样式。但有一点与佛教建筑不同,即佛寺照壁无旗杆而庙观则有之,此等旗杆在顶上都有“斗”形装饰物,这大概是出自唐代用“香斗”全国所见庙观以“城隍庙”为最多。城隍庙四、道教建筑艺术表现手法•道教建筑艺术的表现主要在细部,即雕刻与绘画。在手法上尽量•突出这一宗教的特性,使人们直接感觉到它是庙观而非佛寺。其艺术内容是广泛的,如木雕的天宫楼阁,砖雕中的背饰、瓦头、石雕中的柱、础、栏、板、杆,金属制品中的金殿、金碑以及板画、壁画等。道教建筑的装饰,鲜明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思想。如描绘日、月星云、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幅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风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瑞。另外还直接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变化其形体,用在窗禄门窗裙板及檐头、斜撑、雀替、梁杉等建筑构件上,其对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又如八宝图、福寿双全图,这些源自道家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图案都远远超越了道教范围,深入到千家万户的各类建筑构伴和目然器具申。东万苍、两方自倪、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缘的概念。至于八仙邢八仙床寿的道教故事邪图案更是厂为人知。道教建筑是中国建筑的社会历史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技术和艺术上智慧的结晶。五彩斑斓的白云庵彩画道教元素浓郁,建筑古朴的三清殿艺术传媒学院09环艺高兴慧200911301417白自梅200911301333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