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江副主任医师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第七章艾灸养生文化针灸针灸是以中医理论尤其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的针刺疗法和灸疗法的统称。从广义上来讲,与传统经络和腧穴相关的疗法或与特定部位(全息或神经反射点)针刺和用灸相关的疗法均可列入针灸疗法的范围。在现代医学在中国没有兴起之前,针灸疗法中是除中药疗法之外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疗法灸疗法其他经络腧穴相关疗法:如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等等第一节艾灸概述灸法,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灸法可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大类。非艾灸法,可用除艾以外的药物或其他方法进行施灸,有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等。艾灸法以艾绒为灸材是灸法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艾炷灸、艾条灸等。艾条灸又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就是我们现在要说的艾条悬灸。灸法的种类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艾炷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艾灸类隔附子饼灸温和灸灸法悬灸雀啄灸回旋灸艾卷灸(条)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非艾灸类灯草灸天灸第二节艾灸功效•1.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病、腹痛等。•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疾、早泄。•4.回阳固脱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5.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6.消肿散结、拔毒泄热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7.防病保健灸法用于防病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千金要方·针灸上》说:“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第三节艾灸作用原理•艾灸的治病原理,中医认为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从生物物理角度来说,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艾灸辐射能谱不仅具有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近红外辐射。它能较深穿人人体组织,通过毛细血管网将热传递到更广泛更深的部位,并为人体的组织所吸收,从而进一步调整机体的免疫和神经功能。第四节认识艾草•艾是中国传统草药之一。为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的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艾用之治病,既可服用,也可用于热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李时珍故乡蕲州艾较之其他地方的艾更能散气,药效最为得力,所以为人们所珍爱,特称“蕲艾”。•古人又称艾为“冰台”。艾枯干后易于燃烧,古代有以艾取火的生活习俗。《博物志》:“削冰至圆,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得火。”古人利用艾易燃特点来发挥艾的药效,发明了艾灸治病的方法。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古人认为艾之治病效力极佳,能治顽症、疑难病症,且以老艾药效最佳。•《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解释:如今那些企图一统天下的人,就好像害了7年的病,必须求取蓄积3年以上的艾草来炙治,才能见效。如果平时不注意积蓄艾草,终身也不会得到。如果不能立志施行仁政,一辈子都会忧虑受辱,一直到死。”•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头,还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防治皮肤病。•此外还可以驱蚊蝇、灭菌消毒。•用艾蒿泡脚有保健功效。•艾蒿还是一种食用植物,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馒、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古人也用艾作辟邪吉祥物。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端午悬艾悬艾亦名“插艾”。在端午节,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新鲜艾草的茎叶富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艾草还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故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菖蒲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药物。民间认为它有辟邪祛秽的神效。民间把两者称为“蒲龙艾虎”。一、艾叶与艾绒•艾叶有芳香型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第五节艾灸材料1.艾叶功用•艾叶: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叶。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效与应用】•1.温经止血,用于虚寒出血,尤宜于崩漏。本品气香味辛,性温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2.调经安胎,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本品辛温,入肝、脾、肾三阴经,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又能止血安胎。•3.除湿止痒,用于湿疹瘙痒。本品煎汤外洗,可治湿疹瘙痒。若与地肤子、白鲜皮同用,效果更著。•【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则生用。•【使用注意】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挥发油。具有平喘、镇咳及祛痰、抗过敏、抑菌作用,近年以本品制成艾叶油胶丸服用,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艾叶油有抗过敏作用,治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2.艾叶是灸疗的主要材料•从古至今,艾是最常用的施灸材料,主要原因:•①艾叶气味芳香,味辛、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产于我国各地,取材方便,价格低廉。•②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因此艾叶是理想的灸疗原料。•③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被称为熟艾,便于撮捏成型,制成艾炷或艾条。易于燃烧,气味芳香宜人。•④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散风寒的作用。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⑤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的熟艾,在燃烧时的最高温度仅达八九十度,即使采用直接着肤灸,也不会过于疼痛,且灸后创口非常容易愈合。3.艾绒的制备•每年农历4~5月间,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投于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即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有粗、细之分。粗绒多用作艾条或间接灸,细(精)绒则常用作直接灸。艾绒的质量以无杂质、柔软易团聚、干燥者为优,以含杂质、生硬不易团聚、湿润者为劣。后者燃烧时易爆裂,散落火花而灼伤皮肤,故不宜采用。新制艾绒内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有失温和之性,常令人不能耐受,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品。4.艾绒的贮藏•艾绒其性吸水,易于受潮,平时应密闭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并于每年天气晴朗时重复曝晒几次,以防潮湿、霉烂或虫蛀,否则影响燃烧与效用。5.艾绒的年份•依艾叶陈放的年份分为:新艾绒和陈艾绒。陈艾绒用年份来命名,如:一年陈艾绒、二年陈、三年陈……五年陈艾绒等。6.艾绒的纯度•艾绒质量是由艾绒的纯度来决定的。纯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愈差。艾绒纯度是用多少公斤艾叶制作成1公斤的艾绒这个比例数来表示的。常见的艾绒有5:1、8:1、10:1、15:1、……35:1等。其中8:1以下为普通级,8:1~15:1为高级,15:1~25:1为特级,25:1以上为极品艾绒,其中特级、极品艾绒因其颜色金黄,也称做金艾绒。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故在选用艾绒时,多用陈艾绒为宜。纯度为10:1以下的艾绒适合做温和灸,10:1以上的艾绒可做直接灸。二、艾绒制品•1.艾炷以艾绒施灸时,所燃烧的圆锥体艾绒团,称艾炷。常用于艾炷灸,每燃尽1个艾炷,则称1壮。•2.艾条艾条又名艾卷,系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一般长20cm、直径1.5cm,常用于悬起灸、实按灸等。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可分为纯艾条和药艾条两种。•(1)纯艾条:又名清艾条,成分只有艾绒,不掺杂其他中药成分。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26cm长、20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cm的圆柱形艾条,越紧越好,用浆糊封口。•(2)药艾条:常用的有三种。•①普通药艾条: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制法同纯艾条。与纯艾条同为悬灸用。•②太乙神针:配方历代各异。近代处方:人参125g,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炮)250g,小茴香500g.苍术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棉皮纸一层,高方纸二层(41cmx40cm),内置药末约25g,卷紧成爆竹状,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待用。主要用于实按灸。•③雷火神针:用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绒于上,用木尺轻轻叩打艾绒,使之均匀成一正方形,然后将药料匀铺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备用。主要用于实按灸。•(3)无烟艾条:艾灸的时候艾条燃烧会有烟产生。有人做艾灸的时候觉得呛,所以市面上有了无烟艾条。无烟的艾条一般为艾绒提取过程中的筛灰被炭化后,添加中药或辅料加工而成,其效果与艾条是无法比拟的。三、艾条的选购•1.艾条的年份要选择陈艾,它的艾油已经完全挥发掉,且渗透力更好。辨别方法是它的烟是白色的。•2.质量好的艾条不伤人,烟不会很呛人,火温相对柔和,灸感明显,购买后可以自己感受一下。•3.艾条要结实,松散的艾条燃烧时容易脱落烫伤皮肤。•4.对于日常使用而言,中等纯度艾绒艾条就可以了,便宜且有效。•5.艾条主要有纯艾条和无烟艾条。纯艾条一般在艾灸的时候有烟,而无烟艾条一般是像一根像煤炭一样的棒子,在艾灸的时候是有很轻微的烟。所以如果你对烟比较敏感,一般就选择无烟艾条比较好。•6.潮湿、霉烂或虫蛀的艾条不能用。第六节艾条悬灸法•一、悬灸主要方法•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2.回旋灸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10cm左右。•3.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止烧伤皮肤。(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可采取卧位或坐位,应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便于正确取穴,方便操作,能坚持施灸全过程。•2.施灸顺序一般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先上后下,则循序渐进次序不乱;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