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夹脊治百病主讲:何天有教授作者简介何天有,男,1953年4月24日生。197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30余年。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甘肃中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副院长。现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甘肃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一副会长。1992年获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2002年在援外期间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骑士勋章,2007年获得由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甘肃省医药卫生拔尖领军人才,并由国家“两部一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教师。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夹脊穴最早出自《内经》,《素问·刺疟篇》曰:“十二疟者,……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素问·缪刺论》又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脊急,引胁而痛,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急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夹脊穴的位置最早记录于《后汉书·华佗别传》,书中曰:“有人病脚坐不以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四寸或五寸(分)……,言灸此各七处,灸则愈即得也。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匀如引绳”。华佗夹脊穴的产生与发展发展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脊脊大骨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以试数百人,皆灸即起坐。佗以此数传子孙,代代皆密之”。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云:“夹脊穴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卧,伸两手著手,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灸百壮,无不差者,此华佗法”。又云:“夹脊穴,量三椎下近四椎上,从脊骨上两旁各五分,灸三七壮至七七壮,立瘥神效”。近代乘淡安著的《中国针灸学》首先提出了“华佗夹脊穴”的名称,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椎旁开5分。华佗夹脊穴的定位经典定位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学术发展根据临床实践应用,各医家对其定位和穴位数认识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①34穴(含位于胸1~12椎及腰1~5椎两侧的夹脊穴)。•②48穴(含位于颈1~7椎与胸1~12椎及腰l~5椎两侧的夹脊穴)。•③56穴(含位于颈l~7椎、胸l~12椎、腰l~5椎及骶1~4椎两侧的夹脊穴)。华佗夹脊穴的定位作者观点结合该理论在临床上的发展,作者认为,颈夹脊穴与骶夹脊穴在临床实践中,有良好的疗效,应当列入夹脊穴的范围,从而扩大夹脊穴的适应症与临床应用,使其不断完善。因此,夹脊穴包括:•1.颈夹脊位于第1~7颈椎棘突下离开0.3寸处,每侧7穴。•2.胸夹脊位于第1~12胸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12穴。•3.腰夹脊位于第1~5腰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5穴。•4.骶夹脊位于第1~4骶椎棘突下离开0.5寸处,每侧4穴。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图示华佗夹脊穴的定位现代全部华佗夹脊穴定位观点小结部位椎体数定位单侧穴数总计穴数颈椎7脊突下旁开0.3寸714胸椎12脊突下旁开0.5寸1224腰椎5脊突下旁开0.5寸510骶椎4脊突下旁开0.5寸48现代华佗夹脊穴总计:56穴华佗夹脊穴的针刺操作直刺法:针尖垂直于施术部位皮肤刺入。瘦人进针深度为0.5~1.0寸,胖人进针深度为1.0~2.0寸。斜刺法:针尖偏向脊中线,针体与体表呈75°内斜夹角刺入。颈段进针深度为0.5~0.8寸左右,胸段为1.5寸左右,腰段为2.0~2.5寸左右,骶段为1.5~2寸左右。临床上一般常用斜刺法进行针刺操作。华佗夹脊穴的功用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五脏通降六腑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调和阴阳调理阴阳,恢复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之原则。针刺夹脊穴通过调节任、督二脉,达到调节阴阳平衡之目的。根椐阴阳偏胜偏衰,应用针刺补泻手法以调和阴阳。依据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化的理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华佗夹脊穴有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之可调整脏腑生理功能,达到扶正祛邪作用。在一定节段的夹脊穴刺络放血,治疗相关脏腑器官的病变。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疏通经络针刺夹脊穴具有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行气活血,调节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调整脏腑功能人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都离不开脏腑经络。通过针刺夹脊穴以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局部治疗作用华佗夹脊穴与督脉相连,与膀胱经相邻,也是病邪易侵犯的部位,夹脊穴所在,主治所及,针刺华佗夹脊穴可以治疗脊椎邻近部位的病症。整体治疗作用华佗夹脊穴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穴位处的脊神经血管上通大脑,内联脏腑,外络肢节,通往全身,与全身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佗夹脊穴的治疗作用与原理镇痛作用各个部位的各种疼痛都与经络有关,都是经络阻滞不通而产生的,所以治疗疼痛以疏通经络为大法,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疼痛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刺夹脊穴可激发经气,通经活络,治疗各种疼痛,针灸夹脊穴的镇痛作用与经络学说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原理华佗夹脊穴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免疫技能等均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华佗夹脊穴的应用主治规律华佗夹脊穴的治疗范围很广,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颈项部的夹脊穴主治头面颈项疾病;胸部上段的夹脊穴主治上焦、心肺、上肢疾病;胸部中段的夹脊穴主治中焦、胃肠疾病;胸部下段的夹脊穴主治下焦、腰腹、下肢疾病。华佗夹脊穴的应用颈夹脊穴①颈l~5夹脊穴治疗头面疾病;②颈4~7夹脊穴治疗头、颈、肩及上肢疾病。胸夹脊穴①胸1~4夹脊穴治疗肺及上肢疾病;②胸4~7夹脊穴主治心脏疾患;③胸7~10夹脊穴治疗肝胆疾病;④胸l0~12夹脊穴治疗脾胃疾病。腰夹脊穴①腰1~2夹脊穴主治肾脏疾病;②腰3~5夹脊穴主治膀胱、大小肠、盆腔疾病;③腰4~5夹脊穴主治下肢疾病。骶夹脊穴①骶1~4夹脊穴主治下肢疾病。华佗夹脊穴的应用施治方法华佗夹脊穴常用的施治方法有针刺、灸法、电针、温针、刺络放血、穴位注射、拔罐、捏脊、按摩、挑治、激光穴位照射等。针刺1.针具的选择一般选择26~28号毫针,1.5~2寸长的针最常用。2.手法的选择①得气手法主要包括候气法、催气法、循气法;②补泻手法主要包括捻转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徐疾补泻法、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烧山火、透天凉,以及平补平泻法等。华佗夹脊穴的应用灸法1.温针灸:根据病情选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针刺,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穴两壮为1次,将艾绒燃尽后除去灰烬,待针凉后出针。2.铺灸疗法:铺灸是将中药粉末及蒜泥或姜泥铺在督脉夹脊穴,并施以艾灸的方法。它施灸部位及穴位广,灸力强大,适用于很多顽固性疑难病症。拔罐疗法华佗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面积广,肌肉丰厚,与督脉及膀胱经相关,很适应拔罐疗法。病变局限者,可用留罐法。病变部广泛者可用走罐法或闪罐法。华佗夹脊穴的应用其他疗法1.电针疗法:通过针刺穴位和电刺激的综合作用产生治疗效应,常用G6805型电针仪。2.穴位注射:把针刺与药物的作用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常用药物有中草药制剂和维生素类。3.挑治疗法:在夹脊穴与背俞穴或邻近部位,用特制的挑治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4.捏脊疗法:是循捏督脉、夹脊穴及脊俞穴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作用。5.捶脊疗法:包括拳头捶背法于石子捶背法。华佗夹脊穴的应用临床应用脊椎与脊椎周围疾病:如颈、胸、腰、骶椎骨质增生,落枕,强直性脊柱炎,脊神经炎,脊髓灰质炎,延髓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空洞症,腰骶椎裂,腰扭伤,腰肌劳损,脊髓损伤引起的截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脑萎缩,大脑发育不全,老年性痴呆,癫痫,震颤麻痹,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脑血栓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截瘫等神经损伤性疾病,肩周炎等神经炎与神经痛,重症肌无力、瘫痪等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华佗夹脊穴的应用运动系统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面瘫,痛风,急性扭伤及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炎,风心病,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纤颤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胆囊炎,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脱肛等。华佗夹脊穴的应用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等。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绞痛,肾积水,泌尿系结石,尿失禁,尿潴留等。男性病:如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男子不射精,无精症,精液不液化等。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排卵障碍等。“背部三条线”概述:“背部三条线”是指循行于背腰部的三条经络(腧穴),主要包括:1.督脉: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是循行于脊部椎骨的一条重要经脉,诸阳脉循行均于此交会,故为“阳脉之海”,统督诸阳。督脉于颈背腰骶部共计14穴。2.夹脊穴线:包括颈夹脊、胸夹脊、腰夹脊和骶夹脊,为正中旁开0.5寸(颈夹脊旁开0.3寸),一侧28穴,共计56穴。3.膀胱经第一侧线:足太阳膀胱经是循行于背部的一条正经,第一侧线的腧穴与督脉相距1.5寸。该线于颈背腰骶部一侧20穴,共计40穴。“背部三条线”主治特点1.督脉穴: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对应部位的内脏病证。2.夹脊穴:主要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病证,详见华佗夹脊穴主治规律表。3.膀胱经第一侧线腧穴:主治颈、项、背、腰、病,神志病;并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背部三条线”的联系与应用华佗夹脊穴与督脉的联系同在背脊,相近相邻,一脉贯通督脉与夹脊穴同在背脊处,督脉循行于脊柱内部,华佗夹脊穴位于椎骨棘突下,故为近邻。夹脊穴夹脊里督脉,与督相通,故一脉相承。治疗上都可用节段划分督脉沿脊柱而行,夹脊穴在脊柱旁排列。夹脊穴下的脊神经分布在人体的一定区域。故在功能和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节段性与规律性。在取穴与操作上可相互为用督脉循行于脊椎正中,夹脊穴在椎棘突下旁0.5寸,相距很近,又同为一源。在生理病理上互为影响。“背部三条线”的联系与应用华佗夹脊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系由于夹脊穴部位发出的脊神经支配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针刺夹脊穴就能治疗相关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脊部第一侧线的俞穴,与夹脊穴相距一寸,足太阳经筋夹脊上项,并多处与夹脊穴重叠,有络脉相连。说明夹脊穴与督脉及膀胱经经气相通,针刺之可起到一针连二经的整合作用。脊神经分布与脏腑经络的属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取穴上可根据病情,背俞穴与夹脊穴相配,其临床疗效更佳。脊髓的节段与椎体的关系夹脊穴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关系图结语不求十全十美,只求真实可靠;不求有功,只求同道和后来者进一步探讨与进取。意在抛砖引玉,使华佗夹脊穴的理论与临床日趋完备,并能福及人类。因水平有限,在此希望各位同道指正,并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使祖国医学针灸这颗瑰宝更加焕发出璀璨的光芒。谢谢大家!2008年11月10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