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高考政治复习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解读及高考考点连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解读及高考考点连接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广泛地开展学习十七大报告、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特别是十七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兴奋点。在2008年的高考卷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必将受到命题者的关注。因此,笔者在综合分析媒体报道的基础上,从十七报告中选择了海内外公众普遍关注的15个新提法,结合媒体和教材的有关理论予以解读。新观点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摘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解读】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包含着深刻的内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考点链接】①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③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共建共享和谐社会。④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⑤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地提出新要求,不断实现新目标。⑦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新观点二: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报告摘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读】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这意味着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将会提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使那些只能凭劳动赚取收入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表明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大财政投入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倾斜过程中,将更多关注困难群体。【考点链接】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③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需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④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等特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特别要保护劳动者通过竞争实现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⑤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财政与税收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⑥坚持从实际出发,面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⑦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体现公平,有利于缓解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则。⑨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群众观点,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⑩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表现,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识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新观点三:财产性收入【报告摘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解读】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考点链接】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有利于百姓的收入多元化,增加百姓财富,使更多的百姓能够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②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③存款储蓄、购买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是居民家庭投资的主要方式,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繁荣资本市场,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④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是要让城乡居民“有财可理”,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使城乡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有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财产;二是完善投资环境,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三是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让城乡居民“学会理财”,实现财产性收益的最大化。⑤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拥有财产性收入,需要投资者学习相关的投资知识和投资技巧,根据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制定投资计划,把握投资机会,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⑥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居民投资既要看到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对投资的风险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做一个理智的投资人。新观点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报告摘录】居民消费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解读】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将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为此,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考点链接】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才能增加外汇收入,保护多进口。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发挥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又要发挥国内消费性需求的作用。④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性需求,有利于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发展进出口贸易,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观点五:人均GDP翻两番【报告摘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解读】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要求,要求经济发展摒弃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方式,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考点链接】①提高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要依靠科技进步,二要提高管理水平。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消耗、保护环境,需要国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③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灵魂和优良传统,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具体体现。新观点六:建设生态文明【报告摘录】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解读】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至少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二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要考虑的事情,企业要考虑,个人也要考虑,全社会都要考虑。【考点链接】①建设生态文明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离不开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②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③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当前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措施;正确意识对事物具有促进作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利于保证节能减排落到实处。⑤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⑥建设生态文明是正确的价值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⑦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到“建设生态文明”,“四个文明”一起抓是认识不断向前推移的体现。⑧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我国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新观点七:“四化”扩展为“五化”【报告摘录】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解读】十七大报告把过去经常提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考点链接】①科学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