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考化学基础知识二、如何考化学基本技能?三、如何获取与运用命题的情景素材?四、如何考查科学探究?五、如何命题?五、如何命题?(一)确立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1、以课标为依据的原则——三个版本,取其共同,体现平等的考试;2、以考纲为基础的原则——学习领会考纲的基本思想与要求;(1)正确发挥考试指导教学的作用,注意能力立意命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例1:(十一市10题)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小苏达能中和过多的胃酸B.干冰可作致冷剂C.金刚石可装要钻探机的钻头上D.氧气能供给呼吸例2:(十一市11题)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对于该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B.溶质的质量减小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液变成饱和溶液(2)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内容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例3:(十一市18题)回答下列问题:蔗糖放到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水变甜了;为什么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洗洁精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渍。(3)命题中,要避免繁、难、偏、怪题,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题目,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例4:(十一市22题)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3)C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4)指出D实验中的错误。(4)强化初中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选取试题的素材,试题的情景应真实、有意义。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知识表述中运用化学语言的能力。例5:(十一市12题)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B.用颜色判断塑料的毒性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味精和食盐例6:(十一市19题)在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时,有下列三种判断。请你简要分析它们的正误: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举出一个否定它的实例。(1)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2)必须加热(3)必须使用催化剂例7:(十一市24题)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小明和小华来到实验室,他们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符合质量守恒的。(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结束后,在整理仪器时小明发现,原来氢氧化钠是盛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于是,他对刚刚完成的实验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①氢氧化钠是否变质;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查找资料〗部分铜盐的溶解性表(20℃)(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设计实验〗怎样确定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解释与分析〗①假如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其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仍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5)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有指向性),注重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8:(十一市16题)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有金属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2)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复分解反应;(3)不发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其它化学反应。例9:(十一市17题)燃烧的条件给我们提供了灭火的依据。请你举出三个应用不同原理进行灭火的实例:例10:(十一市20题)目前,随着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能源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下图是1998年我国化石燃料开采年限示意图。该图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写出两点)。(6)要控制试卷的难度,设置好试题的梯度,要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水平,要体现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种功能。3、不回避回避的原则——重点知识重点考。4、有利于减负的原则——让复习时侧重偏难题的老师后悔5、协同合作原则——每一个题都是我们共同研究完成的6、认识一致原则——防止意向性命题,每一道题都是我们共同认可的7、从学生利益出发原则——一切为了学生考虑,让学生尽量得分。例11、(辽宁十一市21题)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铜丝和生锈的铁丝:方法实验过程现象与结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24题的答案:②“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逸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物均存在于烧杯中。以上答法均给分。如果答氧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给分。(二)试题的编制与评析1、每编一题,由编题人讲解,其他人必须给予改编,并同时做答案(注意有不同的解法),以保证不出错,不出个人原型题。例12:锅炉或水壶水垢所含的主要成分是A.CaCl2B.CaCO3C.Ca(OH)2D.CaO答案:B点评:该题有科学性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而题目则只让学生选碳酸钙一种物质,这等于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例13:关于实验室用碳、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还原CuO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都属于置换反应C.都必须用酒精灯加热D.都有亮红色物质生成答案:B点评:该题设计不太严密,题目认为三个实验都必须用酒精等加热,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炭还原氧化铜也可用酒精喷灯来加热;其实实验室的加热设备并不只是上述两种,有条件的,电炉也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不错方法,在偏僻的农村,若没有酒精灯,其他方便的代用方法,只要能完成实验,也未尝不可。题目的设问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的限制。另外,“碳”一字应用“炭”较好。例14:下列是同学们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见的错误:A.化学式写错B.缺少反应条件C不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D不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E.未配平请将各种错误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化学反应方程式后的括号里:(1)Fe+ZnSO4===FeSO4+Zn()(2)H2+O2==H2O()(3)NaCO3+Ca(OH)2==CaCO3↓+NaOH()(4)Na2SO4+CuCl2==2NaCl+CuSO4()点评:本题给出的五种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见错误中,C、D两种情况都属于反应不能进行,不符合客观事实中的具体错误类型,和其他三种情况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的错误。分类不够科学。参考答案中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3)的错误为A、E。而事实上,当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出现化学式写错的错误后,再强调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已没有意义。对本题来说,由于碳酸钠化学式书写错误,根本就不可能配平该化学方程式。错误E是由错误A引起的,因此如果有学生只答A,而没有答出E,被扣分是不合理的。本题过于注重学生是否记住化学方程式常见书写错误有几条,而不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并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去2、编题之后,必须检查是否符合命题原则和基本要求。例如今年命题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区分度要服从导向(减负,不是把学生考住)。也就是说,当试题的区分度很好,但它与导向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定不可保留。例15:在家中要向细口瓶中倾倒液体但又找不到漏斗及替代物的情况下,你可以怎样做?3、编题之后,必须检查是否是市面上的成题。4、编题之后,必须估算不同水平学生解答完整试卷所用的时间。5、整套试题完成之后,必须检查难易程度,坡度,区分度情况是否合适。今年的试题基本是以去年为参照的。题量不能超过去年,易中难比例由去年的6:2:2变成7:2:1。组织者提出,在答题的最初10分钟内不能出现难题。6、具体到每个题,都必须检查:(1)数字、文字、图形上的字母数据、标点等是否有错;(2)题意是否清楚、严谨例1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OH、HClB.BaCl2、Na2CO3C.NaCl、Na2SO4D.CuSO4、KOH答案:C点评:该题题干语言叙述含糊不清,未能表达出命题者的意图,学生难以作答。“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意思是指A、B、C、D四组物质之间的关系,而非命题人的本意——各组内两物质之间的关系。应改为“下列各组内两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组是”。题目的含糊陈述在考场上是对学生思维状态的最大影响。例17: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使氧化铜还原的是A.氢气B.碳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答案:C点评:命题人不能正确利用语言的否定与肯定关系阐述题意,所陈述的题目条件外延错误。题问“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使氧化铜还原的是”,事实上A、B、D三物质都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使氧化铜还原,都在许多条件下不能使其还原。按题目所述的要求,A、B、C、D四物质都能找到不能使氧化铜还原的一定条件。若考生以前未练过类似题目,则必然选四项都为答案。另外,B中“碳”一字应改为“炭”。(3)选择题的选项是否合适例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答案:B点评:该题所设的答案选项无明确的错误所在,因为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在描述现象的程度方面,更难以完全统一。题目中将硫的燃烧现象描述定为错误的,这不合适,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明亮与否,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描述,课本的描述也只是相对较准确。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但考试却要求背过课本的描述,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例18:为验证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选出的一组物质是A.AlCl3溶液、FeCl溶液、CuSO4溶液B.Fe、Cu、AlCl3溶液C.Fe、AlCl3溶液、CuSO4溶液D.Cu、AlCl3溶液、FeCl2溶液答案:C点评:该题语言叙述含糊,没有交代清楚具体的实验方法,答题人不知选用的一组物质与什么组合进行实验,A项似乎表示要用几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但B项又给出了金属单质。总之命题人要的题目解答还是建立在题海中已大量练习过此题型的基础上,还是有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起作用。(4)题意是否有真实的背景例20:某同学用咸的咸菜汤在易吸水的纸上写了“化学”两个字,晾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要使字迹马上显示出来,可把该纸浸入(备选试剂:①硝酸钾溶液,②硝酸银溶液,③硫酸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评:命题人将该题置于实际背景下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难以去按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因为一般的纸是白色的,所给几种物质中唯一可有变化的是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可它也是白色的,怎么会使字迹马上显现出来呢?即使在实际操作中能看出字迹,可学生凭自己的知识难以作答。例21:已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未溶解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是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点评:按题意,浓硫酸稀释时放热,使试管里的溶液温度升高。这样,根据图示的溶解度曲线,来确定甲、乙试管中的物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题中将浓硫酸的稀释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综合在一起。但仔细想来,要把试管里的溶液加热的方法很多,何必用浓硫酸呢?显然,这是为了综合,就人为地把知识点“凑”在一起了。(5)是否有偏题、怪题,计算是否繁琐——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只要求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一种物质的质量求算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不宜出下列三种类型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评价:①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②对反应物之一过量作出判断;③几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