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年月日单元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所需课时8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标》或《大纲》要求教材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情分析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主要教学策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年度第学期学科(年级)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要用一张彩纸的1/5,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2)计算:二、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1、出示教科书第5页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然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如何求(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练习:(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二、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7—9页《分数乘法(三)》教学目标和要求1、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1/2×1/2=1/4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2/3×1/5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二、课堂练习1、计算练习。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2、解决问题。(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练习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栏一、计算练习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再计算确认。二、基本练习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三、拓展练习教科书第11页第9题。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3—14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6—17页《展开与折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二、练一练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8—19页《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1、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