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中学10秋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总分15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3*10=30)1.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伺(cì)候愀(qiǎo)然作色偏裨(bí)前合后偃(yǎn)B.提(dī)防敷衍塞(sè)责帐簿(pù)提纲挈(qì)领C、寒伧(chen)犄角之势(jī)对峙(zhì)面面相觑(qù)D、粮囤(tún)称(chēng)心如意熨帖(yù)有恃(shì)无恐2、下列四组词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租赁孤僻褴缕胁肩谄笑B.谬种撮和誊写挺而走险C.诡密丰韵袒护老态龙钟D.杜撰惦记玷辱恰如其分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气.候哭泣.放弃.砌.墙B、差.错误差.出差.参差.C、艰.巨悭.吝文件.兼.并D、盲.目鲁莽.茫.然芒.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B、为了防止考生不再迟到,今年四川省教育厅对高考考生到达考点的时间做了新规定。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终于使他幡然醒悟了。D、他们是否认识到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诗的王国的第一张通行证呢?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全对的一项是()①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②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不能当“收发室”,简单地照抄照转。③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④什么是正确的治学态度呢?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很容易回答的,答案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A、暗喻借代排比设问B、借喻借喻反复设问C、暗喻借喻排比设问D、明喻借代排比反问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B、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C、商场天天喊着打折,消费者早就司空见惯....了,选择特价商品也更加理性了。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们想一想,就不会对我们的准备工作这样求全责备了。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她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2)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3)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4)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了。A、结余勾通捉摸治服B、节余沟通琢磨制服C、节余沟通琢磨治服D、结余勾通捉摸制服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人类已经在许多领域战胜自然,发展了自身。我们创造了用天文数字也难以计算的财富,奇迹般的从被动地位升到主动地位。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反击报复,我们正在强吞自己酿造的苦酒:盲目的人口激增使维持生存的食物获取越来越困难,不得不继续进行掠夺性生产,落后和无知,导致对大自然的掠夺,生存环境恶化。片面的经济发展,不完全的经济结构,向大自然排泄废物,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我们不相信罗马俱乐部关于人口和工业崩溃的预告,但它的“增长极限论”提出的警告并不是完全可以置之不理的。在整个星球范围内,就物质形态来说,人类是自然运转体系中的一员。在这个体系中,物质流、能量流把各个单元组成一个循环整体。人消耗着物质世界的能量,同时成为循环节的一个链节。从人类社会环境来说,大自然经过漫长的演化选择。从无机物到有机体,由生物到人类,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把人推倒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成为一切的主宰,成为系统中的一个主动因素。自然运转体系作为人类生态系统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本身的行动---------社会经济活动。人类的积极活动以资源等形式3从自然中取得物质能量,经过消耗、转化,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还给自然,这种取出和投入的积极活动为人类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创造了条件。由于人口的急剧膨胀,生产力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增加,物质、能量的需求量也剧增。于是人类便极不明智地为取得资源而掠夺,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工业生产又不顾后果的向大自然排泄废物,造成环境的污染,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过错吗?一方面高速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同一行为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我们过去的行为。我们受到自然的惩罚是应得的,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全面发展。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勇气和信心,而不是痛苦和绝望,抛弃这个“无法收拾”的局势。既然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比地球更能让人生存,地球就是人类生存的最好环境。我们不能悲哀地呼吁人类停止生产,停止发展。人类生存一刻,就不可避免的要发展,坐以待食不是人的主动地位所允许的。另一方面,人类生态环境从它完整地开始循环起,静态平衡时不存在的,它所保持的是动态平衡。环境不可继续恶化,人类发展不可再受到威胁。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了我们的奋斗方向,奠定了合作基础。对人类来说,现在最迫切的是改变旧思想,废除局部价值观,树立全球观点,承认共同命运,抓住已经到来的关键时刻进行通力合作,调整人类的行为和结构,保护环境,发展生产。8、开头一段说:“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这句话的意思是()A、人类不得不继续进行掠夺性生产B、人类将继续以主人的姿态向自然开战。C、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了反击报复。D、人类必须全面发展经济,完善经济结构。9、最后一段的结尾说“抓住已经到来的关键时刻”,这里“关键时刻”是指()A、人成为一切的主宰,成为系统中的一个主动因素。B、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了我们的奋斗方向,奠定了合作基础。C、生产力急剧增长,人类改造自然地能力也增加。D、调整人类的行为和结构,保护环境,发展生产。10、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4A、人类从自然中取得物质能量,经过消耗、转化,以不同的方式还给自然的过程中,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是无法避免的。B、罗马俱乐部关于“增长极限论”的警告时有一定道理的。C、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被污染,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的。D、大自然经过漫长的演化选择,使人成为自然运转体系中的一个主动因素二.诗词填空。(2*5=10)11、,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12、,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王勃)13、世人皆浊我独清,。(《屈原列传》司马迁)14、,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苏轼)15、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阅读。(6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鸟①对于到了笼中还继续扑翼的鸟儿我一直是怀有敬意的。②几乎每一只不幸被捕获的鸟,刚囚入笼中都是拼命扑翼的,它们不能接受突然转换了的现实场景,它们对于天空的记忆太深,它们的扑翼是惊恐的,焦灼不安的,企图逃离厄运的,拒绝承认现实的。然而一些时日之后,它们大都安静下来,对伸进笼里来的小碗小碟中的水米,渐渐能取一种怡然的姿态享用。它们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学会把这看成生存的常态。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适应能力强,这对人,对鸟,对任何生物,都是一个褒奖的词语。它们无师自通,就懂得了站在主人为他们架在笼中的假树杈上,站在笼子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在笼壁上徒劳地乱撞。就像主人期待的那样,优雅地偏头梳理它们的羽毛。如果有同伴,就优雅地交颈而眠。更重要的是,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或者主人逗弄的时候,就适时适度地婉转地歌唱,让人感生活是如此的自由、祥和、闲适。而天空和扑翼这种与生俱来的事情,也就是多余的了。③但有一些鸟的适应能力却很差,这大抵是鸟类中的古典主义者或理想主义者。它们对生命的看法很狭隘,根本不会随现实场景的转换而改变。在最初的惊恐与狂躁之后,它们明白了厄运,它们用最荏弱的姿态来抗拒厄运。它们是安静的,眼睛里是极度的冷漠,对小碟小碗里伸过来的水米漠然置之,那种神态,甚至于让恩赐者感到尴尬,感到有失自尊。鸟儿的眼睛里一旦现出这样的冷漠,就5不可能再期待它们的态度再现转机,无论从小笼子换到大笼子,还是把粗瓷碗换成金边瓷碗,甚至于再赏给它一个快乐的伙伴,都没有用了。这一切与它们对生命的认定全不沾边儿。事实上,这时候它们连有关天空的梦也不做了,古典主义者总是悲观的、绝望的,它们只求速死。命运很快就遂了它们的心愿。④而我一直怀有敬意的,是鸟儿中的另一种理想主义,这种鸟儿太少,但我侥幸见过一只,因为总是无端想起,次数多了,竟觉得这鸟儿的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⑤我见到这只鸟儿的时候,它在笼中已关了很久了,我无从得见它当初的惊恐和焦灼,不知它是不是现出过极度的冷漠,或者徒劳地撞击笼壁,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枝。我见到它的时候,它正在笼子里练飞。它站在笼子底部,扑翼,以几乎垂直的路线,升到笼子的顶部,撞到那里,跌下来,然后仰首,再扑翼……这样的飞,我从来没见过。它在笼中划满风暴的线条,虽然这些线条太短,不能延伸,但的确饱涨着风暴的激情。它还绕着笼壁飞,姿态笨拙地,屈曲着,很不洒脱,很不悦目,但毕竟它是在飞。它知道怎样利用笼内有限的气流,怎样训练自己的翅膀,让它们尽可能地张开,尽可能地保持飞翔的能力。⑥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⑦一般我们很难看见鸟是怎样学飞的,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哪些被囚的鸟。这是一个隐秘的事。我们只看见过它们在天空中划过,自由地扑翼,桀骜地滑翔,我们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⑧但在看到那只在笼中以残酷的方式练飞的鸟之后,我明白,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翔是鸟类的生命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16、文章第①段说:“我对笼中继续扑翼的鸟一直怀有敬意。”第⑥段又说:“在这样一只鸟的面前,我感觉惭愧。”作者为什么对这类鸟“怀有敬意”?为什么在它面前“感觉惭愧”?(8分)答:“怀有敬意”是因为:“感觉惭愧”是因为:617、文中所写三类鸟分别象征了哪三类人?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要概括和分析。(9分)答:(1)(2)(3)18、文章最后一段说:“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分)答:含义:作用:19、请你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三种鸟的特点。(6分)第一种鸟:第二种鸟:第三种鸟: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两项是()()(4分)A.作者对三种鸟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对第一种鸟,作者是带着讽刺口吻来描述它们的表现的。对第二种鸟,作者不同意它们的抗争方式。对第三种鸟,作者则“一直怀有敬意”。B.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一只怀有“理想主义”的鸟的形象,写另外两种鸟为它作铺垫,这样,在对比映衬中表现出这种怀有“理想主义”的鸟令人敬佩。C.第④段先说“这种鸟儿太少”,接着又说“这鸟儿数目似乎在我感觉中也多了”,言外之意是这种鸟儿其实是很多的,只是“我”没有机会见到。D.“那些幼鸟,那些被风暴击伤了的鸟,那些在岩隙里熬过隆冬的鸟,还有那些被囚的鸟”这一排比,紧承上文,进一步渲染了鸟的生存困境,告诫人们不要“只羡慕上帝为它们造就了辽阔的天空”,人类更应为它们造就辽阔的天空。E.全文过渡巧妙,衔接自然。作者在第③段开头和第④段开头,分别用“但”和“而”两个转连词,将对三种鸟的描述连接起来,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文言文阅读。(14分)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7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