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王建国院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与文化传承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关要点解读二、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解析三、城市设计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四、中国法定城市规划体制中的城市设计五、当前中国城市设计的普适命题六、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相关要点解读1949~2013:中国城镇化进程30年多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城镇化速率最快、土木建设工程量最大、城市“变新”“变大”、“变高”最明显、建筑设计市场最为繁荣的国度。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共竣工313亿m2,约是现在存量房屋建筑面积的70%以上。建筑业显著拉动了GDP的增长、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2012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2.9m2。我们告别了紧衣缩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方针,而步入了一个可以大胆追求建筑美观和个性的历史新阶段。深圳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1980年建立深圳特区以来,城市建设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南京新街口地区1982-2012年的变化开发强度过高建筑形态紊乱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建设也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城市风貌雷同”南宁西安郑州深圳石家庄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在快速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粗制滥造和城市人居环境异化”,包括:新区建设的规模和尺度失控、旧区建设的格式化操作、棚户区的自生自灭等。“城不城、乡不乡”由于城市建设开发速度过快,不仅触及18亿亩的耕地安全底线,而且那些一时拆迁不了的村庄及部分农村土地蜕变成城市“飞地”,也即“城中村”。很多城市存在这样的“一城二治”。“城中村”已成为今天很多城市更新改造的棘手难题,并被列入本届政府的“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计划中。“回不去的是故乡”以特定地域生活圈为基础的生活、审美习性和建造方式而造成的“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地域差异,在今天如同生物多样性一样正在急速消逝。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习惯用建设城市的思路来建设农村,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村,其结果是村落变成小区、耕地变成区房,河流变成下水道,农耕文明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严重失控。当今中国城乡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快餐”建筑和“山寨”建筑盛行、文化失范、原创缺位。以恶俗、媚俗、低俗为代表,动用公共财政资金的“奇奇怪怪的建筑”混淆并挑战着公众的审美底线。“奇奇怪怪的建筑”自上而下、以土地利用和管控为特征的城市规划与自下而上、以业主意愿和个性创造为特征的建筑设计之间普遍脱节。亟待城市设计发挥起承转合的关键作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风貌问题的主要症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的里程碑•时隔37年后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和任务:•(1)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新常态)•(3)基于国情、突出生态、关注城市发展的总量、容量、存量、增量和质量;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4)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5)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6)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1220-21):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工作提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对象和内容)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善新时期建筑方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者关系)2013年年底以来,中央和住建部领导关于城市建设与城市设计做出一系列指示:(1)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乱象丛生、由来已久、愈演愈烈;要重视历史文化、自然特色、永续利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地域特色、时代风貌、中华优秀文化。(2)张高丽副总理(杭州会议):加强城市设计、规范城市设计管理,提高城市建筑的整体水平,完善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3)陈政高部长:城市设计是非搞不可的。要有一套办法、一套技术导则、一支队伍。(4)住建部即将出台《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和《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最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细化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了全国推进和贯彻实施的力度。二、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解析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设计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Rapoport)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JBarnett)《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城市规划·园林卷:“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建设中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王建国,2005)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空间品质改善城市设计——文化内涵提升城市设计——建筑群有序布局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塑造《中国大百科全书III》人居环境科学学科:城市设计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和场所营造,是对包括人、自然、社会、文化、空间形态等因素在内的城市人居环境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王建国,2015)城市设计概念传统城市设计主要与城市“美”的塑造、或与“城市美化”相关。但今天的城市设计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美”的问题,它对城市各种要素和系统特有的整合作用使其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在中国,城市设计工作一直依托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并被赋予了更多的行政推动色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更是赋予了城市设计“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的内涵。从单体建筑设计到城市设计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建筑、群体建筑作为城市功能设施一部分,尤其是重要的公共建筑已经越来越具有城市的属性,而我们对一座城市、一个片区或节点乃至一座建筑的体认和印象,都是基于对一定范围的城镇环境的感知。城市规划二维城市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城市形体环境的基本构成单元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三维立体的城市形体环境和场所营造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意大利圣吉米格里阿诺城市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塑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景致优美、宜居乐业的城市人居环境。正是城市设计塑造的空间环境,构成了良好的城市功能载体,决定了城市的艺术、文化和生活格调,建立了城的品质和特色。城市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根本目的:塑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景致优美、宜居乐业的城市人居环境。正是城市设计塑造的空间环境,构成了良好的城市功能载体,决定了城市的艺术、文化和生活格调,建立了城的品质和特色。Florence建筑是局部,城市才是整体Heidelberg中国大理依然能够看到与自然唇齿相依、和谐共生的城乡环境场景,感知到历史发展的年轮梯度和人文积淀。巴西利亚LASVEGAS,USA三、城市设计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起源,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而因“市”而“城”则是因为人群集聚、商业交易和生活组织在先,建城在后。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马达加斯加北方村落-城镇原型从自然本底到人居聚落马达加斯加北方村落-城镇原型聚落、城、市、市井、场所、场所精神聚落、城、市、市井、场所、场所精神传统城镇主要依从生物气候和自然环境禀赋条件,遵循礼俗社会的共同法则,各大文明城邑修建被认为是同源的说法已为多数学者所认可。城乡聚落从来不是孤立和不证自明的逻辑体系和审美对象,它从来就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空间、形体、材料与构造应该归置到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去考量。苏州古城“相土尝水”;常熟古城“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北京城市与天象垣局的应对;江南“小桥流水”的水网城市、西部“因坡就势”的山地城市和北方“阡陌条畅”的格网城市。当聚落规模逐步从小变大、从单个聚落发展到群落时,原先主要依据自然要素及人们对其经验认识而建造的自由聚落,就有了对聚落新的发展扩张方式的人为要求。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基于水网和城市格网扩展•城市模式原型:宇宙城市、机器城市、有机城市(林奇,1981)•城市聚落特征:”神圣、安全、繁忙之地”(科特金,2005)中国式“宇宙城市“(神圣、安全):“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礼”的出现源自中国古人对“天”的崇拜,人们尊崇天,进而也尊崇以“天子”自居的历代君王。公元前周朝11世纪形成了我国早期相对完整的、有关城市建设形制、规模、道路等内容的《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世,市朝一夫”。其中三九之数暗合周易“用数吉象”之意;宫城居中,尊祖重农、清晰规整的道路划分体现出尊卑有序、均衡稳定的理想城市模式,并深深影响着以后历代的城市设计实践,特别是都、州和府城设计建设。中国式”有机城市“(安全):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管子•乘马》就科学地洞察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亦即城市建设选址要因地制宜,地势要高低适度,水源要满足生活和城壕用水,同时又不能有洪涝之患。”机器城市”是所有城市都应该具备的性能(安全、繁忙):功能良好、不同部件和系统要素之间谐调一致、运行有效、同时也蕴含着城市建设的公平性和均好性原则。北京城规划建设遵循了中国古代都城设计中宫城居中的布局范式。“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北京城市形态演变(金中都,明大都,明初,明中叶到清代北京城规划建设遵循了中国古代都城设计中宫城居中的布局范式。古罗马军事城镇的十字形布局结构蕴含着圣灵控制和功能便利的双重意义,北非城市提姆加藤(Timgad)是一兼具“宇宙城市”和“机器城市”含义的城市安全(safe):城市要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古代《管仲》中论及的结合自然的建城学说和古罗马维特鲁威的《建筑四书》中均对城市设计和营建的安全性提出了基本原则。在当代,城市安全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稳定,维持一个强有力的安全制度对城市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复兴是非常重要的。“筑城以卫君,建郭以守民”繁忙(busy):指经济基础扎实、商业市场完善、生产和生活具有活力。北京波兰小城扎莫希奇集中体现了“神圣、安全和繁忙”的城市聚落构成从城市发展历史的角度看:城市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及城市物质形态与自然环境长期不断互动的产物。城市必须面对新生与衰亡、发展与停滞、保留与淘汰的双重挑战。城市文化具有显著的历史传承性:历史上的中国城市模式曾经影响了亚洲相当大的地域范围的城市发展进程。西方有学者认为,大多数地中海地区的城市都是从罗马营寨的布局模式发展而来的,但在其后的发展演进中受到来自基督教、伊斯兰教、文艺复兴、巴洛克直到现代

1 / 2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