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底教育哲学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4个共16分)前提反思:是哲学的天命和本性,是哲学反思的最本质特性。是把理论,思维的前提本身作为追问,质疑和反思的对象的反思。是思想对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的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反思。建构:乃主体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新事物的活动过程。合理性: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应当具有的客观性,价值性,严密性,正常性,应当性,,可理解,可接受,可信性,自觉性等的概括与要求,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的统一,也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合道理和合情理的统一。教育本体: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教学是统一诸多教育原因,形成教育活动,建构教育本质,实现教育目的的统一或终极原因,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质既来自教育思维,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抽象,也形成和实现于活生生的丰富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本体。教育事实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任务是反映客观事物自身的信息:属性和规律,对真的追求,弄清对象是什么或是如何。从认识过程和特点来看,要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其过程表现为对象向主体的运动,其标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程度,主体对象化或主题统一于对象的程度。从认识的结果看,其成果是有关对象的真的知识系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教育价值判断:从认识的对象和任务来看,是应然性的认识,对象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其任务是反映主体需要与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和成都的信息,对好,对善的追求,弄清主体的需要和喜好,对对象应持的态度,回答对象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的问题。从认识过程和特点看,要求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判断客观事物,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对主体的效用,价值评价以主体需要参与为前提。从认识的结果看,其结果是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念和人的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建构的教育哲学:建构的教育哲学与建构主义哲学紧密联系,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等现当代哲学的某些相似观点结合起来形成的哲学理论。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以分析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作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哲学流派,它主要流行于英国、美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一些分析教育哲学家的兴趣集中在对教育的一些核心概念、重要命题或命题类型的澄清。而另一些分析教育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对整个教育理论陈述体系的结构的分析。总之是主张对教育学问题进行元研究,认为教育哲学是分析教育语言的学科。人本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哲学:20世纪的教育哲学流派。它把个人的“自我完成”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主张以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为原则的品格教育,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看作是教学的最好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个别对待。这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教育价值:就直观和静态而言,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和对象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价和态度,但从深层和动态看,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改造教育客体和对象,使其变成符合其希望或者理想和需要的客体和对象的过程和目的,结果。教育价值是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评价和自己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对象化。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普遍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性,形成能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教育培养人才规格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填空(每空1分,10个空共10分)教育哲学独立标志: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问世。《教育哲学》第一次作为书名:1904年,美国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学》为书名撰写著作。对教育哲学学科性质问题的首次探讨:1912年,美国教育家麦克文纳写了《教育哲学教程纲要》一书,试图从哲学认识论的社会观来解释教育,并首次提出探讨教育哲学学科性质的问题。民国时期四位著名教育哲学家:范寿康,吴俊升,林砺儒,张栗原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条原则:存在先于本质,即主观性原理。卢梭及其思想: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理想。杜威及其著作: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和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题》等。注:一、杜威的论点有:(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四)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五)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韦伯对合理性的区分:把一切以伦理为取向的行动都归于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准则,责任伦理是工具合理性或目的合理性,形式合理性;信念伦理是价值合理性或实质合理性,规范合理性。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的人,能以价值合理性为动力,以工具合理性为行为准则,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互补交融地结合起来。布雷津卡对教育学的划分:他主张把教育学分为教育科学,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或实用教育学。进步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人本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帕克,赫钦斯,威廉巴格莱,杜威,哈迪,卡尔罗杰斯。实用主义哲学、福柯、波兰尼、皮亚杰的知识理论:罗尔斯和费里德曼的公平理论:把优先权交给平等;把优先权交给效率。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层次:适应性发展和自由性发展其它包含在其它题中。前提反思的两个特点:第一,批判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第二,实践性是其鲜明特色。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科教兴国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兴国和创新教育兴国。三、辨析(每题5分,2题共10分)教育哲学中的语言分析就是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分析揭示其意义。教育哲学的语言分析是对教育规律的概念,判断及其关系表述的研究,也包括对教育规律语言表达规律的研究。课程中的知识是客观的。课程知识本身是相互联系的,其类型的差别未必都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更多的是认识的差异,价值的差异,主管的差异和目的的差异,或者说既有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也有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的制造的人为的差异。课程中的知识是价值中立的。知识从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概念体系,认识方法和价值,作用。但所有知识或真理,反映真理的知识都是人类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实践的发展结果及其结合,是客观反映与主观追求的建构,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是真与善的一致。教学方式就是操作性的教学技术:当代人文精神就是互利和双赢精神:当代人文精神是共利精神,不仅是功利,公利和双赢精神,共利精神是公益精神,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实现每个人的价值,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精神。共利包括互利和双赢,但又不等同互利和双赢,不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利益的个人和群体,社会也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并非就真正实现了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在经济条件和接受教育条件不平等的人群之间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完全可能的,但要做到教育平等则是很难的。不能很好解决教育资源的平等和公平的问题,就很难使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和公平。四、简答(每题8分,3题共24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1: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石。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活动,这是教育最一般的本质。2:教育的自本质:从现当代信息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角度对教育自本质的认识,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实现当代教育作用社会和人的最根本的方式。3:在这一领域内,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接受教育,但它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4: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5;教育虽然建立在客观知识的基础上,但它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也不是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东西。教育必须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之意义。1;指导学习就是教育或在教育者指向和引导下的学习。2;指导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重要。3;指导学习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把世界,社会和生活当作学生的学校,课堂和书本。4;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是对所有人的教育,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所有人都适用。培养及其教育的目的是完人和有用的人,指导学习及其教育把人看做永远未完成的存在,其目的是形成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的不断追求完善而永远处在正在进行时的“此在”,是形成把人的存在理解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又不断升华有用之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人生不断追求完善之根本,是国家和民族不断追求文明,进步,富强和现代化,一流水平之根本。教育反作用和教育为本的不同理论根源。课程知识的特点。1;间接性与直接性。唯理论认为,经验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变化的和有局限的。理论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是普遍的和稳定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不是学习着自己经验的总结,学生实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而不是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总之,学习是从书本上学习。经验论认为,唯有感觉得来的知识是可靠的,课程和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出发,而不是从学科和书本出发。2;简约性,系统性和经验性,活动性。唯理论和学科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知识主要体现在书本中,书本知识是压缩的或浓缩的知识,系统和简约化的知识,是人类经验的精华,被认为是能够高效地提高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经验主义则侧重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试误性。3;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知识是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概念,原理的知识。4;接受性和发现性。学生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接受知识,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接受知识是对知识的继承,记忆,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应用。其它包含在论述题中。五、论述(每题15分,2题共30分)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1;反思同样是教育哲学的天性和天命,是教育哲学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教育哲学反思具有前提性,批判性等特点。2;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是认识教育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反思是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教育思想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反思教育思想前提或通过反思追寻教育思想的根源或依据,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