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1初三语文(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素质教育评估试卷九年级语文考生注意:本试卷共有三个大题,19个小题;全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书写分总分得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③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④,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⑥,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⑦夜来南风起,。(白居易《观刈麦》)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2)默写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颈联和尾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芜湖长街,承东启西,从明朝万历三年开始规划,共七里长。当年的长街用青石板和麻石条铺砌路面,街道狭窄,多数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鱼鳞瓦顶。这里有祭sì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梁孝文祠、为南宋词人张孝祥树立的“状元坊”……如今它们都一一藏身于这条古老的街巷中,青砖灰瓦寂寞无语,氲氤的却是无边的皖风徽韵。它既影响了历代芜湖人和芜湖文化,也悄无声息地浸润到芜湖人的血脉中。如今,当我们走进日渐残破的芜湖老街,了解青色砖瓦间的传奇历史,直击光鲜不再的断壁残垣时,那种心灵的冲击与振撼,更让人无言以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祭sì()悄.无声息()(2)第2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得分评卷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装……………………………………订……………………………………线……………………………………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2页(共8页)(3)“承东启西”中“启”的意思是,“浸润”在文中的意思是。(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3.湖畔文学社举办了一次“水浒故事大家讲水浒人物大家猜”活动,请你回答(1)—(2)题。(4分)(1)那官人生的豹头环耳,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采,必然是好。”……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选段中的“那官人”指的是谁?请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名称。(2)他是清风寨寨主,他救回了看花灯被捉拿的宋江,他一箭射中了青州兵马总管秦明头盔上的缨花。这个人是,他的绰号是。4.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镜湖中学开展了以“走近诺贝尔文学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12分)(1)请你在莫言的微博上留言,向他表示祝贺。(2分)(2)请你列举出一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并写出其国籍和代表作。(3分)(3)获奖后,莫言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你最喜爱谁?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理解和感悟。(4分)链接1: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链接2:据资深出版人、翻译家曹元勇介绍,中国的几位优秀作家,都一直秉持着“不为得奖而写作”,并忠于自己的思想表达。莫言也曾说过:“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和感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3页(共8页)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三部分文字,完成5—18题。(一)(20分)流泪的蓑衣余君才①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②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③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④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⑤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⑥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⑦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⑧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⑨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得分评卷人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4页(共8页)5.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6.品味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7.文中说“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4分)答:8.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答:9.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二)(20分)精神栖身于茅屋周国平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②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梵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③确实,梵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④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5页(共8页)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唯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⑤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A”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⑥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11.梵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4分)答:1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答:1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在文中A处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5分)答:14.目前,有些人整日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却是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4分)答: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6页(共8页)(三)(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猥.自枉屈猥:(3)此人可就.见就:(4)由是先主遂诣.亮诣: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译文:17.甲文和乙文叙述了同一件事情,从中可提炼的一个成语是:。请你再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3分)18.甲文和乙文叙述的虽是同一件事情,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概括的话要能体现出内容侧重的不同)(4分)甲文:乙文: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7页(共8页)三、作文。(55分)19.有人说,成长就是青苹果慢慢成熟的过程,成长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我们收获了许多……请以“成长中,我学会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提示与要求】(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100200得分评卷人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8页(共8页)300400500600………………………答…………………题…………………不…………………过…………………此……………………线……………………………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9页(共8页)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35分)1.(10分)(1)①斜晖脉脉水悠悠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物是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