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作者:向2`课题12.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时:2005_09____课时:1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2.学会识别菱形。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点:菱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自学法、练习法、类比法。设计思路教学用具。矩形纸张、剪刀、其它教育渗透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⑵通过探索式证明学习,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⑶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对角(),对角线()。K中心对称2.矩形的性质是什么?2.识别矩形的方法有哪些?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性质识别对称边角对角线(先给学生,叫学生填空)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板书板书)1.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同桌互相帮助。)2.师:生2做的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生1这种平行四边形(即菱形)呢?生:把生2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短边平行移动,当长边与短边相等时,就变成了生1的菱形.生:平行移动长边也可以!生1:学校电动大门、衣帽架、纸灯笼.生2:防盗网、工地脚手架上菱形花纹起到了美观和加固的作用.生3:鱼网的网眼.生4:街道上斑马线前的菱形标记.生5:“三菱”牌轿车的商标图案等.三:新课:(引导观察。).2.探索。第2页共6页作者:向请你作该菱形的对角线,探索菱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从边、对角线入手。)(1)边:都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出菱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问题:你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验证的?(可以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一下他的结果。)3.概括。菱形特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特征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引导学生剖析矩形与菱形的区别。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它的一组对角。4.请你折—折,观察并填空。(引导学生归纳。)(1)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_______。5.请你思考。识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很完整,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补充,逐步完善,最后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拨。--书上填空,42页)菱形的识别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试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四、巩固练习。(书上的43页的练习)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5,OA=4,OB=3,求这个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写出解答过程。)(组内互相检查,指出存在问题。)五、拓展延伸。1:用你认为最简洁的方法画一个菱形。(简要叙述一下步骤。)2:六、课堂小结。请你写一写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写完后互相检查、补充。)1、菱形的性质①1::性质四边相等相等邻边平行且相等对边边②角:对角相等,邻角相等(与平行四边形相同)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性质2)2、菱形的判定方法从四边形出发: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1)从平行四边形出发: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第3页共6页作者:向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七、布置作业。45页的习题中的第2,4题补充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反思七、教后感:1、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可以表现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每个同学都可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自己。2、对学生可以进行分层优化。(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3、⑵通过探索式证明法,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案例:只因源头活水来——“菱形”教学案例执教:荆门市象山中学罗海祖点评:荆门市教研室罗昭旭一般地,教师每讲一节课,大多是从与所学新知有联系的旧知识复习开始,来启动学生的思维.但如何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把问题设置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这样一个思维的切入点上,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展开创设良好的契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一、建立概念探索性质例2复习第4页共6页作者:向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你能用学具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每个同学都动手开始组拼)(这种活动引入,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师:(大后约2分钟)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比较一下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看它们形状有什么异同?(同学们所做的平行四边形有的邻边相等,有的邻边不相等,教师同时拿起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在全班展示)(将实践操作后的结果相比较,出现形状差异,引起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极好机会.通过比较两个平行四边形邻边的大小,引出菱形概念.)师:生2做的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生1这种平行四边形(即菱形)呢?生:把生2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短边平行移动,当长边与短边相等时,就变成了生1的菱形.生:平行移动长边也可以!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我把他们说的变化过程再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师:请大家想一想,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生: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师:在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中,看见过哪些像这样的菱形物体?生1:学校电动大门、衣帽架、纸灯笼.生2:防盗网、工地脚手架上菱形花纹起到了美观和加固的作用.生3:鱼网的网眼.生4:街道上斑马线前的菱形标记.生5:“三菱”牌轿车的商标图案等.……(教师继续展示菱形实物,用多媒体显示图片.)二、探索性质与判别方法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下发的菱形图片和实验报告单.(各小组四人分工,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加工整理、猜想结论.教师深入各小组了解情况,加以指导)(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把握菱形的性质.)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各组选一中心发言人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引导学生简单说理,归纳总结出三条性质,并用自制教具演示,加深理解.)师:(师生拿出菱形纸片)我们知道,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如果沿着它的对角线折过来,发现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生1:能够完全重合.生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生3:这两条对称轴实际上就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所以它们互相垂直.(教师用多媒体闪现菱形的对称轴及其位置关系.)师:请大家再拿出长方形纸片,仿课本P93图示折叠,沿折痕剪下,展开看看这个图形是不是菱形?为什么?生1:由折法知道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它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它是轴对称图形,所以邻边相等,因此它第5页共6页作者:向是菱形.师:这实际上是由定义来判断的,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判别呢?请大家用学具做一个菱形.并说说你的理由.生2:我选四根等长的塑料棒顺次连接而成,因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所以是菱形.也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生3:我先把两根塑料棒的中点重合,并且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把四个端点连接起来,因为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又互相垂直,由轴对称性可知,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这样做成的四边形是菱形,也就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以上三位同学的说理,实际上是归纳出了菱形的三种判别方法,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资源.)三、应用与拓展师:(师生共同拿出两张等宽的纸条)大家把这两张纸条交叉重叠,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生:(学生观察阴影部分)是菱形.师:为什么?菱形有哪些判别方法?谁能用其中的方法说明?生1:由判定方法1.因为纸条对边是平行的,重叠部分的两组对边平行,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等宽可以用直角三角形全等说明一组邻边相等,所以是菱形.生2:由判定方法2.容易用三角形全等说明一组邻边相等,同理可得四边都相等,所以它是菱形.师:同学们,请大家阅读本节教材,谁能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生:(生阅读、议论后)这节课学习了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别方法.(用多媒体出示以上内容)(学生自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请大家课外思考: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有几种方法可以折出菱形.(首尾呼应,课外延伸,紧扣平行四边形与菱形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复习功能,又有拓展功能.)(首尾呼应,课外延伸,紧扣平行四边形与菱形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复习功能,又有拓展功能.)反思:本节课在“问题”和“活动”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设计各种实验操作,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启迪,不断给学生发表见解、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虽然未能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足够的训练,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过,在启发提问中还要注意准确性和激励性,教学方法上仍有理念碰撞,怕学生不懂,过多包办代替;怕耽误时间,急于浓缩过程,这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点评:教师上课首先提出用学具做平行四边形的问题,由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的大小关系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通过解决认知冲突,实现了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生成菱形这一新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出发,对“菱形”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热情,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亲切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种情感,为后继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然后,采用实验报告探索菱形的性质,让学生经历了实际测量、数据处理、信息加工、归纳猜想等学习过程,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进而设计了折叠、剪切、拼摆等活动,辅以发散性问题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通过整合学生的信息而实现这一目的,整堂课散发着浓郁的“做数学”味道.问题是创新的源头,问题是活动的核心.本节课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在最近发展区里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而这正是需要学生形成的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第6页共6页作者:向结构得到发展.由于学生有平行四边形学习和研究的实际经验,教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直观,来创设学生学习环境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建构动手、动脑、动口等多样化活动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生互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建构起“菱形”,达到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