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选择题的讲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的讲评1.学生出错的原因,归纳学生存在的问题例如:A、审题粗心大意、以偏概全、望文生义、概念不清等;B、基础知识不过关。C、解题思路不清。D、分析综合能力不强。等等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1913年)(2007年广州市二模)该材料不能说明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5346879.6%1032800057.3%第二时期1895~19134639081041%13610315346%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2.总结选择题的做题方法:(1)、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审题(三看三思)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2)、选择题解答的方法A、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B、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项。C、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项直接正确选项。D、根据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来解答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文化、军事次之。生产力原因是根源。1.学生答题存在情况分析:一、史实不熟,张冠李戴。26题1、2、3、问;31题把内容混乱。二、表达不准确,答题不规范。例如:26题(2)27题(1)29题(3)(4)三、没有紧扣材料,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例如:29题第1问,30题第3问;四、审题有误。例如:第26题(2),27题(2),28题(1)29题(2)五、没有充分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有把握问题的核心。例如:第27题1、2问,31题六、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例如:第30题。2.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学生答题的病例,使学生意识到今后该如何答好非选择题。3.讲解问答题的解题方法:(1)审题型简述题、材料型问答题、评价题、论述题、比较题、综合题等。(2)审题目要求的关键词提示语、主干语、答项语、限定语等。(3)简列提纲(4)答题要求: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论结合2006-2007年广州市必修一统测试题: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的世纪,它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探索阶段,最终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1)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探索民主政治的过程及结果。(5分)(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请用所学史实说明。(6分)(2006-2007年广州市一模试题:15分)“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全集》第9卷)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回答:(1)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1分)后来有什么发展?(1分)(2)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4分)(3)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3分)(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6分)(2007年广东省高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2007年广东省高考试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29.【参考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27.(16分)(07广东卷)阅读材料: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27.【参考答案】:(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答案解析】此题的解答思路是:分析某一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各类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者时代特征时,要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特点:中外对比。(1)借助材料中所给时间“十四五世纪”可知这是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2)本题解答时注意与史实的结合。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时出现了程朱理学,明朝时进一步发展,形成“阳鸣心学”。(3)解答本问时注意考虑时代背景。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西学的影响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政治主张。(4)解答本问时首先分别回忆三者各自的时代形势,然后可从相似的时代背景、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30.(17分)(07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2分)(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答案:(3)“合作化运动”(1分);“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分)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分)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1分)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利益,调动农了民的生产积极性(1分)三、主观题一些答题技巧及举例2、当需要回答“事件反映了、说明了、体现了什么”时,类似这样的表达词语需要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事件、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或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出发。1、材料解析题提问的三种方式及类型(1)内涵式。提示语是“根据”,答案在材料中。(2)外延式。提示语是“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在材料外。(3)内涵和外延结合式。提示语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要通过材料和教材相结合。尽量用课本语言,处理好自己语言和课本语言的关系,3、如何回答“-----发生了什么变化”、“与之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举例:07年高考题27、(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6分)学生回答往往比较笼统: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思想。30、(4)与之前相比,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回答往往只答后部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如何回答“-----发生了什么变化”、“与之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了什么(怎样)变化”:要重点回答变化的结果或变化的表现解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发生了什么(怎样)变化”:要重点回答变化的过程,即变化的前后,一般是从-----到-------。7.历史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1)政治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国家状况(统一、安定、分裂、战乱)社会制度(五种制度)、统治政策注意:中国近代政治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公式:反动统治、外国侵略、人民斗争世界政治格局分析(或概括)思维公式: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国家、社会主义国家7.历史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2)经济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经济政策、经济状况: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近代(前期: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中国近代(后期: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资、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义经济)中国现代(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手工业者自然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农村集体经济)(初级阶段: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对外贸易)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民族国家经济)世界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主义经济、民族国家经济)7.历史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3)文化因素分析(或概括)思维方法①文化现象原因的分析思维方法:社会存在文化继承阶级要求②思想变化原因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变化阶级力量变化阶级立场变化③思想传播(或被排除)原因分析思维公式:社会存在思想特点阶级立场④思想作用大小的原因分析思维方法:社会存在思想成熟性应用者状况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经济:春秋铁器、牛耕开始使用,战国推广;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战国封建经济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