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分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10.1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中国土地面积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上最少的国家之—。我国土地资源形势严峻: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压力下,土地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前提10.1中国土地资源的分析4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5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数量特征2、质量特征3、区域分布特征4、后备土地资源性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61、数量特征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土地面积为950.68万km2,加上香港、澳门、台湾和金门、马祖等地,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km2。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84hm2,只有世界人均2.32hm2的33.5%。7全国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结构表892、质量特征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丘陵占10%,平原占12%。全国近一半的省,山地面积超过辖区面积的50%。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从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光、热、水、土自然要素组合严重不平衡。10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土地资源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东部地区12个省市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9%。中部9个省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6%西部地区l0个省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5%11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直接影响了土地的开发利用的区域差异。东部为沿海地带,地处暖温带及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程度高,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少。中部地区山地、丘陵多,土地利用率较高,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占37.79%。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高寒山地、沙漠、戈壁区,土地利用率极低。12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在各地区和省(市、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按已利用土地面积计算,华东区为最高,其次是中南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南区,、西北区较低。按地带以东部沿海地带为最高,按已利用土地计算,每平方公里为351.1万元,中部地带为78.1万元,西部为29.0万元。134、后备土地资源牲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无水源保证。干旱少雨。14后备土地资源面积与分布万hm215二、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土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建设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土地污染严重16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全国治理了水土流失67万km2,仍有360万km2未得到治理,约占土地总面积38.6%,且以每年流失l万km2的速度逐年增长。建国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到20世纪80年代末治理50万km2),但近几年已发展到163万km2。牧草地退化:超载过牧和过度樵采,使草原不断退化,退化面积已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3.8%,每年以200万hm2的速度扩展。17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我国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l×l05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33.2%。近10年中,我国北方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100km2的速度发展,相当于每年被沙漠吞食掉一个县,土地沙化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对公路和铁路的威胁。土地次生盐溃化、潜育化加重:据土地资源调查,有盐渍化土地9913万hm2,其中现代盐渍化土壤3693万hm2,残余盐渍化土壤4487万hm2,潜在盐渍化土壤l733万hm2,盐碱耕地约667hm2,另有沼泽地l067万hm2。18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水面减少,影响渔业生产,减弱调蓄水量的能力。全国湖泊水面减少约140万hm2,鄱阳湖被围垦利用面积已达12万hm2,加之泥沙淤积,其湖泊面积已由1954年5160km2降至3850km2;洞庭湖的湖泊面积由1949年的4350km2降至269lkm2。1998年发生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因围垦造成湖泊面积减少、库容萎缩,致使汛期洪水外溢,加剧了洪涝灾害。19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行中国土地使用改革制度的“三统一”政策,即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统一管理;建立土地市场与土地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措施。21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基本农田: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国家、省、县、乡四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监测制度,制定保护面积、保护质量、划区定界等措施。增加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盐碱、易涝、易旱、易灾的土地。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能,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质量。治理土地的重点应放在潜力大、效益好的土地治理上,如红黄壤土地改良、盐渍化土地治理和潜育化低洼涝地的治理。22三、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实施土地资源宏观生态开发: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江的南水北调工程和其他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实施防护林改造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其他防护林等)草原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以发展生产和普及教育等综合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310.2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未利用地24全国耕地二级分类所占耕地总面积比率一、耕地1、耕地的分布25面积(万公顷)2857.2437.432167.027391.98150.29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来源:李元:《中国土地资源》,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26名称总面积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全国130039.2100.0028572.04374.321670.273919.81502.9华北20502.515.8360.30.86292.213617.3231.9东北21526.116.62298.61.9117.618870.4237.6华东25591.219.710189.11261.35553.48105.0482.4中南25455.019.610298.1974.63326.010466.1390.2西南20856.816.05107.62107.6331.113215.694.9西北16107.612.3318.328.16049.99645.465.9全国及各农区的耕地内部结构耕地(总面积为13003.92万hm2)272、我国耕地利用特点:耕地利用上以旱地利用和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中,细粮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杂粮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由高产数量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型转变。耕地利用程度较高。因各项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毁地减少耕地过多。投入少、生产力水平低。28二、园地1、园地的分布全国园地二级分类所占园地面积比率29名称总面积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其他园地全国1002.38万hm2(100.00)665.45万hm2(66.4)70.93万hm2(7.1)125.52万hm2(12.5)75.34万hm2(7.5)65.14万hm2(6.5)华北东北华东3112.5千hm2(31.0)2049.4千hm2422.4千hm2548.5千hm24.4千hm287.8千hm2中南2900.1千hm2(29.0)1678.1千hm249.2千hm2356.2千hm2565.3千hm2251.3千hm2西南1445.8千hm2(14.4)584.2千hm2192.9千hm2332.0千hm2183.7千hm2153.0千hm2西北全国及各农区的园地内部结构(园地)302、园地的特点:受生态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园地生产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其中主要是气候、土壤、水、地形、地貌等条件必须适宜;园地的发展规模决定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园地的保证。园地利用中存在问题:果粮争地矛盾突出。部分园地质量差,土壤肥力下降。集约化水平低,经营粗放等,因此全国各地水果单产水平差距很大。31三、林地1、林地的分布全国林地二级分类所占林地面积比率32名称总面积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全国22760.87(100)16044.52(70.5)4022.29(17.7)1257.65(5.5)1311.66(5.7)109.08(0.5)15.67(0.1)华北东北3754.53(16.5)32057.12750.5843.61458.9399.43.58华东中南4549.22(20.0)3276.05507.03279.24461.2423.642.02西南6401.96(28.1)4088.141746.37343.64211.5911.151.07西北全国及各农区的林地内部结构(林地)(万hm2)332、林地的特点:多年来,全国森林面积虽稍有增加,森林覆盖率略有提高,但森林蓄积量持续减少。我国林地总量多,但人均林地面积少,林地质量相对较高,但生产力水平较低,森林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是重采轻造和过量采伐,致使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削弱了森林改善环境、调节气候的功能,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34四、牧草地1、牧草地的分布全国牧草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52、牧草地的特点:我国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热带、亚热带草地水热条件好,分布零散,多为耕地、林地之间的小块草地,但生长季较长,产量较高,再生性强,有很大潜力,具栽培人工牧草的有利条件。我国牧草地面积以每年65万—70万hm2的速度减少,由于草地退化,牧区产草量下降,草地质量变差,影响草地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畜牧业经济效益低。36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分布全国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7六、交通用地交通用地的分布全国交通用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8七、水域水域的分布全国水域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39八、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全国未利用土地二级分类所占面积比率40部分省(市区)未利用地面积表千hm24110.3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必须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掌握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知识决定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分析42一、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1、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根据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与自然环境条件、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协调国民经济各业用地,对土地资源利用在时空上进行分区。43一、土地资源利用分区原则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原则土地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土地利用的相似性多级续分原则44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1、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主要依据区域土地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区位因素与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区域土地利用方向与产业配置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土地生产力与综合效益的相对一致性区域土地利用问题与治理、保护的相对一致性。45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分区采用二级分区,一级为土地资源利用区,二级为土地资源利用亚区的二级续分系统。土地资源利用区的命名主要反映大区域格局,土地资源利用亚区的命名则重点突出亚区特色。土地利用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要利用类型——相应发展产业3名法来命名土地利用亚区采用区位(含土地类型)+主导利用类型——开发利用方向3名法来命名46二、土地资源利用分区方案2、土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划分与命名按《中国土地资源》将全国分为12个土地利用区,区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