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类型论与特质论一、对人格描述的两种方式:类型论:采用单一特征来描述说明某人的人格。特质论:同时用多种特征描述说明某人的人格。统计表述:两列直方图,正态分布。比较两种方式类型论1.生物学的类型论*德国克瑞米尔的体型论:精神病类型与体型的关系正常人体型与气质特征的关系*美国谢尔顿的体型论:对四千大学生裸体照片的体型测量研究对二百学生行为与体型关系的观察研究胚叶发育与体型的关系理论研究*日本古川竹血型论*激素说*俄国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论: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的组合形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与气质类型相合。2.心理学的类型论*荣格的心理类型论*阿德勒的社会兴趣论*霍妮的三种神经质类型论*A型行为方式—内科医生对冠心病病人行为的观察研究3.社会学的类型论*斯普兰格的社会价值类型论一、阿尔波特的特质论1.生平2.特质概念*定义*特点*作用3.机能自主和自我统一体*动机的机能自主性*自我感的发展与自我统一体1.人格的常规研究法与特殊规律研究法*两种方法*特质分类:共同特质与特殊特质;核心特质、主要特质与次要特质*研究案例:来自詹妮的书信5.健康的人格特点6.评价二、卡特尔的特质论1.生平2.特质研究的因素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及假定*例子3.研究材料的来源*生活记录—15种特质*问卷材料—16PF*客观测试—21种根源特质4.特质分类*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动力特质5.人格发展*三种学习类型*遗传因素及研究*成熟因素6.评价四、特质论研究的争议1.关于有多少特质因素的争议*16PF*3因素*5因素*7因素2.对特质方法的批评*特质对行为的预测问题*跨情景的一致性问题*反驳:关于材料收集;关于特质的证实;关于10%变差的重要性3.情景论—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4.交互作用论及其研究五、特质论研究1,大五人格因素研究2.A型—B型行为模式A型的人格特征A型行为和成就与健康3.情绪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插入ppt)如何创造生活幸福,插入短篇(life3)复习与思考概念:类型论、特质、机能自主性、根源特质问题1.分析比较类型论与特质论。2.简述人格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3.阐述特质与特质之间的关系。第六讲交互作用论一、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1.人格的文化决定论2.卡丁纳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对待出生、成长、衰老与死亡的习惯化态度等。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是人适应外部世界的工具,也是社会延续和平衡的工具。文化对个体发展有促进和限制作用。*制度: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接受的思想与行为模式。*初级制度:家庭与社群组织、育儿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次级制度: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仪式、禁忌、思维方式等。*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初级制度—共同的早期经验—基本人格类型—投射—次级制度。3.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的人格理论*人格定义:人格是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相对持久的人际关系模式或生活方式。*人格的单位—动能:相对持久的能量转换模式。*自我系统:具有防御功能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形成于亲子关系,在父母的赞许和责备的互动中塑造而成。*好我、坏我、非我*人格化—对自己、他人和各种事物所产生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自己人格化:将“好我”与“坏我”综合起来形成关于自己的整体形象。对他人人格化、对某种观念人格化*人格发展阶段:根据人际关系的特点划分6个阶段,儿童期、少年期、前青春期、青春初期、青春后期。二、莫里的心因性需要与压力的理论1.理论特点2.心因性需要(27种)3.压力(两种)2.交互作用三、生态文化论1.生态因素2.文化因素3.小生境四、个人与情景交互作用1.个人—情景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2.三种交互作用3.唤起的与超前的交互作用五、有关研究1.关于成就的研究成就需要的概念;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对成功行为的预测;性别、文化与成就;归因和目标2.关于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研究复习与思考概念:文化决定论、基本人格结构、交互作用论、压力、心理因需要1.如何理解交互作用论?2.阐述人格与文化交互作用论。3.分析影响人格的环境因素。第七讲人格的生物范型一、集体潜意识论荣格生平童年、专业与职业(一)人格结构1.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是精神,其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以适应环境。2.意识:人心中能够被个人直接觉察的部分。其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与直觉意识活动方向:内倾与外倾两种心态个性化: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富于个性,不同于他人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认识自己或达到完全的自我意识。个性化与意识同步。自我:自觉意识的组织,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其作用为门卫,选择“蒸馏”作用。保证人格的同一和连续性。影响选择的因素:主导地位的心理功能;焦虑;个性化程度;体验的强度等。3.个人无意识:一个经验储藏库,容纳所有那些与意识功能和自觉个性化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内容。被压抑或被忽视的东西。*与意识的双向交流*情结:一组组心理内容的聚集成心理丛。词汇联想测试。具有自主性和动力,可以控制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如自卑情结、金钱情结、年轻情结、有瘾就有情结。情结的作用:与神经症的关系,也与创造性有关。情结形成:有遗传基础,且与早期经验有关。4.集体无意识:各种原始意像的储藏库,即一些先天的反应倾向和潜在的可能性,倾向于采用与自己祖先相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该概念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创新思想、打破了严格的环境决定论,揭示进化与遗传为心理结构提供了蓝图,确立了精神在进化过程中的位置。进化的两种机制:获得性遗传与基因突变。荣格采用了拉马克的解释,但集体无意识也可以用基因突变理论来解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个体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使我们很容易以某种方式感知某些东西并对其作出相应反应。后天经验越多可使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有更多机会显现出来。学习和教育主要是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机会,使集体无意识的各个方面都得以表现和个性化,成为自觉的意识。4.原型: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有众多的原形:出生、死亡、力量、巫术、英雄、儿童、上帝、风、火、水、母亲、等等。“人生中有多少个典型的情景就有多少个原型。原型不同于记忆表像,而更象一张必须经后天经验来显影的底片。原型的普遍性与显现的个体差异性;分离与结合;原型与情结,例子:上帝的原型。2.人格面具3.阿尼玛与阿尼姆斯4.阴影5.自性*人格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弥补、对立、结合等。(二)人格动力1.精神:相对闭合的系统,能量可来自于内部肉体过程,也可来自于外部刺激,但一但被精神所吸收,就完全属于精神能量。2.心理能:人格所需的能量,里比多。3.心理值:用来衡量分配给某一特殊心理要素的心理能的度量。不能绝对的测量,但可相对测定。通过比较,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测定某一情结的心理能的值:直接观察和分析推论;情结表征;情绪反应;直觉。4.等值原理:能量转换的守恒定律。5.均衡原则:能量流动的方向按有利于均衡性方向运转。熵增加原理。6.前行与退行(三)人格发展1.个性化2.超越与整合父母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其他影响3.退行与人格发展4.人生发展的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与老年(四)心理类型论(插入荣格类型说及测量)1.心态2.心理功能3.心态与功能的组合评价:动力、情结理论及研究、集体无意识、终生发展观二、艾森克的人格论1.生平及特点*特质论与类型论统一*统计研究与神经研究结合*心理研究与精神病研究结合2.人格的等级模式3.三个类型特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与气质类型的关系4.人格维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5.建立在神经活动过程基础上的人格结构6.评价三、气质研究1.感觉寻求倾向2.害羞气质3.EAS气质模型四、人格的进化与生物基础1.人格的进化论解释2.人格的大脑神经生物基础五、相关研究1.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概念与去个性化的情景战争、攻击与去个性化去个性化与积极行为避免去个性化的消极作用—增强自我意识2.人格的生物基础(ppt演示)复习与思考集体潜意识、原型、基本人格维度、感觉寻求倾向1.阐述荣格的人格结构论。2.简述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3.阐述EAS气质模型。第八讲行为主义的人格心理学一、行为主义的兴起与发展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2.桑代克的工具条件反射研究3.华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倡导*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反对内省法,采用动物实验*主张研究行为,人是机器,刺激—反应公式*对人格的理解:一切动作的总和,所有的各种行为习惯的最后产物。*极端环境决定论*与雷纳对小阿尔伯特习得性恐惧的研究*钟斯对彼得的系统脱敏研究4.新行为主义的的发展(1930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体系,有的进一步发展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有的在S-R中间加入O变量(机体变量);有的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学习。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学习*用斯金纳箱对小白鼠的研究*反应概率与学习:学习就是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的比较*人格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2.强化与学习*强化: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而不是个体。*强化物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凡是能提高有机体某种反应概率的刺激,就是强化物。*艾伦的报告:老师关注对4岁小女孩不合群行为的强化。3.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两条原则:①任何反应若有强化刺激随后出现,都会有重复出现的倾向;②强化刺激可以是增强操作概率的任何刺激物。4.强化的类型*正强化:对某一反应呈现一后继刺激物,增加了该反应的概率,这刺激物就是正强化物。*负强化:撤除某刺激物使该反应概率增加,这刺激物就是负强化物。如取消批评、取消参加某种讨厌的活动等。*惩罚:导致反应概率降低的、使人不愉快的刺激物。5.强化物的来源*一级强化物:不需要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等。*二级强化物:经常与一级强化物联系后而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金钱、分数、表扬等等。6.强化的安排*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间歇强化可分为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间隔强化。*比例强化中有固定比例强化(如计件取酬)和变化比例的强化(如赌博的“老虎机”有中奖的概率,推销员的推销成功率是相对稳定,但多少次尝试能成功则不一定)。这种强化方式下,个体的反应频率越快,可能得到的强化就会越多。使得产生反应的速度很高。*时间间隔强化可分为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如计时工资)和变化时间间隔的强化(如老师不时提醒关注、或表扬学生)。变化时距的强化能使行为反应保持得更久。*强化规律:(P222)7.行为消退:撤除强化物使操作性反应消退,直到恢复到最初未被强化时的水平。*人格心理规律:受到强化的行为得到建立和保持,没有得到强化的行为自行消失。*塑造或矫正行为的基本原则: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忽视所不期望的行为。*惩罚作用分析8.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可能会在没有再次强化之后重新出现。这表明行为消退不是一次完成的。6.类化:当一种条件反射建立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作出相应反应,而且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7.分化:一种与类化相反的现象,指个体能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如有分寸。8.行为塑造与矫正*强化相倚原理: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近。如鸽子学会啄彩色小圆盘。*程序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器*贷币制*沃尔顿第二:应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建立乌托邦社会的小说。三、多拉德与米勒的人格理论两人试图将赫尔的学习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结合,建立更为广博的理论体系。他们认为人类大多数行为是习得的,与斯金纳不同,认为不仅简单的外显的行为,而且复杂内隐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包括弗洛伊德所说的压抑、替换和冲突等等。他们更重视行为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1.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迫使有机体行为的任何一种强烈刺激。包括一级和二级内驱力。*线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