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预应力筋布置(三向)纵向预应力筋数量和布筋位置要根据结构在使用阶段的受力状态确定(弯矩包络图),同时,也要满足施工各阶段受力需要。不同的施工方法,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存很大差别,因此,配筋必须考虑施工方法。一、纵向预应力筋(一)、布束原则选择合适的力筋形式和锚固形式;选择预加力大小适当的束筋,以达到合理的配筋形式;若预加力过小,束筋过多,管道多,增大结构尺寸;如预应力过大,受力过于集中,引起局压应力箱形截面考虑剪力滞效应,应尽量靠近腹板布置,同时减小下弯束的平弯角避免在同一截面锚固,可分散锚固,如在同一截面,要适当分散,可减小锚下局部应力宽翼缘箱形截面梁的两腹板处受对称垂直力作用时,其上、下翼缘的正应力沿宽度方向向呈不均匀分布的现象称为剪力滞或剪力滞效应即腹板对接处的顶底板正应力出现峰值平均值1.悬臂施工分为悬臂束(施工束),合拢束(连续束),边跨束①悬臂束:支撑梁体自重,施工荷载,施工一段,张拉一束a.顶板束不下弯:在顶板内锚固,施工方便,不需竖弯;b.顶板束下弯:在腹板或顶底板锚固,顶底板锚固要有齿块,已很少采用合拢束:满足跨中合拢段正弯矩要求,在下缘布置。边跨合拢束:与满堂支架现浇相同直线布束方式:顶板预应力筋沿水平布置并锚固在梗肋处,可减少预应力筋的摩阻损失,穿束方便,改善了腹板的混凝土浇注条件;水平预应力筋的设计和构造仅由弯曲应力决定,而抗剪强度则由竖向预应力筋来提供。曲线布束:预应力筋在腹板内弯曲并下弯锚固在腹板上,以减小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力。此时腹板应具有足够的厚度以承受集中的锚固力。①跨径较小时,采用连续曲线束(布束简单,摩阻力大,穿束困难)桥梁总长100m(二)、布置方式2.满堂支架施工跨径较大时,为了减小摩阻损失,可采用分段配筋a.两端张拉(顶板张拉)b.一端张拉:底板预先埋置锚头(锚固式)上部为张拉式锚头3.简支转连续分为先期束和连续束先期束:简支梁连续束;待墩上接缝混凝达到规定强度后,用设置在接缝顶部的局部顶应力钢筋来建立结构的连续性4.逐跨施工主索布置往往采用逐段接长配筋,接头位置设置在支点截面,也可设在离支点约1/5跨径附近弯矩较小的部位5.顶推施工前期张拉力筋--为顶推施工需要而设置,施工过程中,箱梁每一截面均会出现最大正、负弯矩,通常在截面的上、下缘配置直线筋,各段之间采用“逐段接长配筋”后期张拉力筋,依照使用阶段要求补充设置的力筋,分直筋和弯筋.直筋配置在支点顶部和跨中底部,弯筋设置在腹板内,水平投影长度为跨径1.3-1.5倍,锚固1/3跨径腹板内侧齿板上二、横向和竖向布筋设计中,需要对结构施加横向和竖向预应力横向预应力加强桥梁的横向联系,增加悬臂及顶板的抗弯能力。一般直线布置在横膈梁或顶板内;采用高强钢绞线或粗钢筋箱梁横向预应力筋趋向于采用扁锚体系,以减少布筋所需空间。(jiangyi)竖向预应力提高截面的抗剪能力,设置在腹板内;一般采用高强粗钢筋,轧丝锚固在预留孔道内按后张法工艺施工;竖向直线配置,也有用预应力钢丝束和钢绞线作为竖向预应力筋,须留孔道按后张法工艺张拉施工的。在施工中常考虑利用竖向预应力筋作为悬臂挂篮的后锚装置。合拢段构造86桥梁上部构造实例:广东番禹海鸥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