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中特期末考试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经济发展方式向什么方向转变1)由两架马车到三架马车:从投资、出口“两架马车”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协调拉动;2)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3)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创新;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5)调整分配结构。2.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怎么做课堂笔记版:1)要抛弃单纯的经济增长主义;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3)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4)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网络版:一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增长方式转变,就是转增长、转速度;二是从外需带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需求;三是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结构;四是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支撑;五是从资源高耗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资源;六是从政府直接承担推进发展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转职能。3.启示: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更年轻更现代,对我们是有利的;2)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强调创新,创新就要有开拓精神;3)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补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性: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加快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组合的必然要求。4)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5)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二、农村经济改革1.如何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制度的要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然是基础:1)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农业是工业及其他非农业部门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以国家和地区为转移,是一个普遍规律;4)农业的基础地位表现为农业的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5)此外,农业的基础地位还表现为农业具有新的贡献:生态贡献、安全贡献、政治贡献和文化贡献等。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现代农业制度就是土地制度、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的集合。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做好农业相关立法执法工作,为农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切实做好自主创新工作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并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环保,开发生物质能源,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要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拓宽农业投资渠道。深化改革家庭承包制,积极推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2.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何?人民公社体制下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农业集体化经营,组织形式是以准国有的“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集体农庄或人民公社。3.承包的推行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广,历经了从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直至大包干等阶段,并且以大包干为其最终且最主要的存在形式。4.后家庭农村承包制的改革前景如何?三、国有企业改革1.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它有三种基本法律形式: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首先,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其次,企业是一个市场性组织。第三,企业是学习型组织。第四,企业是一个家教性的组织。第五,企业是一个虚拟的组织。第六,企业是一个无边界的组织。第七,企业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第八,企业是网络化组织。第九,企业是全球性组织。第十,企业是体系性的组织。2.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补充:1)、产权清晰: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2)、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3)、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4)、管理科学: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3.中国国有企业制度经历了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企改革始于1978年,从最开始的“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从企业制度变迁的角度,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成三个阶段:(一)放权让利阶段主要做法有“放权让利”和“利改税”、“拨改贷”,由此带来的国有企业制度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决策制度的变化和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变化。(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此阶段改革的目的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一个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在此阶段,大中型国有企业普遍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基本特征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这一改革对企业制度带来的变化主要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变化,国有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利润分配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双方谈判决定,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制度以“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为主要表现形式。(三)制度创新阶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此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把思路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此次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经历了由传统的单一国有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变迁。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是一个政企分离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法律人格不断健全独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权利不断扩大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扩充(第三阶段具体措施):1)、改革企业产权制度①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②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③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自负盈亏责任。④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2)、改革企业组织制度①要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②国有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公司制企业,为此,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①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上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②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③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④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4.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一种组织结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5.公司治理结构和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关系如何?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进一步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有半数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依照《公司法》实行了公司制改革,但不少企业的改革还很不到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完善公司治理应注意的是:第一,所有权到位。第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第三,要保护投资者利益。第四,要积极探索适应公司制度法律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第五,要提高公司透明度,强化信息披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到现在已逾3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缺乏制衡、效率低下的企业治理结构。由于股东的特殊性,公司制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进程中发生了异化,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绩效至关重要。公司治理或企业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公司或企业绩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目标也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五、农村社会建设1.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联系与区别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1).经济活动上的不同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专业分工差,社区经济活动简单。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工业、商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2).社会结构上的不同农村社区组织结构简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没有专门的生活服务系统。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3).人口特征的不同农村社区人们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城市社区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特点突出,城市居民在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4).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农村社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活节奏松散。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上偏于保守。城市社区生产水平较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具多样性特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5).社会关系的不同特点农村社区的社会流动小,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在农村社区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村民十分注意维护家庭、亲属、邻里等初级关系。城市社区社会流动性大,职业复杂,生活多样化、社会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人际交往多向、频繁,而且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2.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及客观必然性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在农村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调解社区民间纠纷,倡导社区互助精神,树立社区良好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农村建设成为管理民主、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的一场革命,又是农村改革的一次深化。这个改革要深化下去,对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收入都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1).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2).有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3).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农村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