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阿坝州人民医院外二科喻定刚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疾病简介中文名称:包虫病中文别名:棘球蚴病英文名称:echinococcosis;hydatiddisease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为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和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分别因误摄入多房棘球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虫卵感染人体而致病。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我州主要发病区为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马尔康、金川、黑水等地。。①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牛或其他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②传播途径: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③易感性: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2.病原学包虫病是由棘球属虫种的幼虫所致的疾病。目前被公认的虫种有细粒棘球颖虫、多房棘球绦虫、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其形态、宿主和分布地区略有不同,以细粒棘球绦虫最为常见。细粒棘球绦虫长仅1.5~6mm,由一个头节和3个体节组成。成虫寄生于狗的小肠内,但狼、狐、豺等野生动物亦可为其终宿主。虫卵呈圆形,有双层胚膜,其形态与带绦虫虫卵相似,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当虫卵随狗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和饮水,被人或牛、羊等其他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胃而入十二指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进入门静脉系统,幼虫大部被阻于肝脏,发育成包虫囊(棘球蚴);部分可逸出而至肺部或经肺而散布于全身各器官发育为包虫囊狗吞食含有包虫囊的羊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后,原头蚴进入小肠肠壁隐窝内发育为成虫(约经7~8周)而完成其生活史。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以狐、狗为主,幼虫(包球蚴)主要寄生在中间宿主啮齿动物或人体的肝脏临床表现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因寄生虫的虫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囊型包虫病(单房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多房型包虫病)、混合型包虫病,后者是由伏氏棘球绦虫或少节棘球绦虫的幼虫致病,国外见于中、南美洲,国内尚未发现。1.肝包虫病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牵洩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1/4。囊肿位于右叶中心部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向上发展压迫胸腔可引起反应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向下向前发展则向腹腔鼓出。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肝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B型超声波、肝同位素扫描、肝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细粒棘球蚴所致称为单房型包虫病(CE);而由多属棘球蚴所致的称为多房型包虫病,简称泡球蚴病(AE)。包虫增殖方式呈浸润性,酷似恶性肿瘤。肝泡球蚴尚可通过淋巴或血路转移。继发肺、脑泡型包虫病。故有恶性包虫病或虫癌之称。肝质地变硬,表面不平。AE肝包虫的临床分型1.囊型包虫病分型(1)囊型病灶(CL型);(2)单囊型(CEⅠ型);(3)多子囊型(CEⅡ型)(4)内囊破裂型(CEⅢ型)(5)实变型(CEⅣ型)(6)钙化型(CEⅤ型)2.泡型肝包虫的临床PNM分型P0肝脏无可见病灶P1周围病灶,无肝段血管和胆道累及P2中央病灶,局限在半肝内,有血管和胆道累及黄疸P3中央病灶侵及左右肝脏,并有肝门部血管和胆道累及P4病灶累及全肝邻近器官累及N0无邻近器官,组织累及N1有邻近器官,组织累及转移病灶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肝包虫的影像学分型一、囊型包虫病的超声影像学分型1、囊肿型: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病灶,囊壁光滑而完整,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有时囊腔暗区内可见“包虫砂”的声像图特征,呈浮动的小光点。包虫病的超声图像特征2、多子囊型: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病灶,壁厚,呈“车轮征”或“蜂房征”,形成典型的“囊中囊”特征性影像。3、内囊破裂型:由于包虫代谢障碍、创伤、感染引起的内囊破裂。内囊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出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蜷曲、皱折,呈膜状强回声,漂游于囊液中,出现“飘带征”或“水中百合花征”。4、实变型: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超声显示呈密度强弱不等的杂乱回声,称“脑回征”。5、钙化型:包虫囊肿内充满干酪样物质,外囊壁增厚、粗糙、钙盐沉积、囊壁明显钙化,超声显示为肝内密度增高的弧形强回声,后方伴宽大声影。钙化程度越重,声影越明显。二、泡型包虫病的超声影像学分型1、浸润型:肝脏增大,肝内显示中强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周边可有低回声晕环,内部回声不均匀,越接近中心区域回声越高,可出现密集的强回声小光点,后方回声明显衰减。2、纤维钙化型:泡球蚴在侵蚀肝组织的过程中发生病灶纤维化及钙盐沉积,早期即出现斑点状钙化强回声,随着病程延长,钙化颗粒扩展融合或不规则的片状钙化灶,后方伴声影,周边仍为泡球蚴侵蚀样低回声晕带。3、液化空洞型:泡球蚴增殖融合成巨块病灶,内部缺血坏死、液化形成形态不规则,部位不定的坏死液化腔。超声显示在不均质的强回声光团内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呈“空洞征”,空腔周围是凹凸不规整的结节性突起,形成“岩洞征”,病灶最外层泡球蚴持续向正常肝组织侵蚀繁衍,外周浸润,部分呈低回声晕带。上述分型是相对的,其实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程。浸润型是泡状棘球蚴病的基本类型,纤维钙化型和囊样液化型只是实质肿块内出现液化及液腔大小不同而已。一、肝囊型包虫病主要与肝囊肿相鉴别。肝囊肿超声显示为囊壁较薄,呈单层。二、肝泡型包虫病主要与肝癌鉴别。1、两者声像图表现在某一病理过程(如浸润、液化)和肝癌同图异病,周围都可见到低回声晕带。2、两者声像图的不同点(1)肝癌一般呈中等回声光团,而泡球蚴呈中强回声光团。(2)肝泡球蚴病灶后方衰减明显大于肝癌。鉴别诊断(3)肝泡球蚴病灶中液化呈“岩洞征”,而肝癌中心坏死暗区内无突入的肝实性回声。(4)肝泡球蚴可出现点及片状钙化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肝癌则无钙化现象。(5)肝癌周边和内部可检测到动脉血流信号,肝泡球蚴病灶内无动脉血流信号。泡型包虫病:纤维钙化型泡型包虫病:纤维钙化型泡型包虫病:浸润型泡型包虫病:液化空洞型泡型包虫病:液化空洞型泡型包虫病:液化空洞型囊型包虫病:囊肿型囊型包虫病:囊肿型囊型包虫病:多子囊型囊型包虫病:内囊破裂型囊型包虫病:内囊破裂型囊型包虫病:实变型囊型包虫病:实变型囊型包虫病:实变型囊型包虫病:实变型囊型包虫病:实变型囊型包虫病:钙化型囊型包虫病:钙化型囊型包虫病钙化型及腹腔包虫病2.肺包虫病肺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囊肿随呼吸而变形,罕见钙化,大小不一,最大者可占一侧肺野。囊肿穿破囊液液完全排出,在X线上呈空洞型;囊肿破入胸腔时可发生严重液气胸。约半数患者的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咳出而自愈。偶可因囊液大量溢出而引起窒息。3.脑包虫病发病率低(1%~2%),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脑血管造影、脑CT、脑核磁共振均有助于诊断。4.骨骼包虫病较为罕见,国外报告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国内报告远低于国外,仅占0.2%左右。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由于骨皮质坚硬、骨髓腔狭小呈管状,限制包虫的发展,故病程进展缓慢,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X线可有助于诊断。5.其他心包、肾、脾、肌肉、胰腺等包虫病均属少见,其症状似良性肿瘤。人感染包虫病后,常因少量抗原的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穿破或手术时囊液溢出可致皮疹、发热、气急、腹痛、腹泻、昏厥、谵妄、昏迷等过敏反应,重者可死于过敏性休克。6.并发症常为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⑴囊肿穿破:肝包虫囊可因外伤或穿刺而破裂。破入腹腔时可误诊为急腹症,有剧烈腹痛伴休克,继而出现过敏症状,因此,肝穿刺在肝包虫病患者应视为严格的禁忌症。包虫囊腔内压力甚高,穿刺后不仅发生囊液外漏、过敏性休克,且可使原头蚴种植于腹腔内而产生继发性包虫囊。囊肿破入肝内胆管,破碎囊皮引起胆管阻塞,每导致胆绞痛与黄疸。⑵感染:约1/5~1/4肝包虫囊有继发感染,感染多来自胆道。肺包虫囊并发感染者亦颇常见。感染可促使包虫死亡,但亦明显加重病情。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见于畜牧区,患者大多与狗、羊、牛等有密切接触史。2.临床征象:上述患者如有缓起的腹部无痛性肿块(坚韧、光滑、囊样)或咳嗽、咯血等症状应疑及本病,并进一步做X线、超声检查、CT和放射核素等检查以确立诊断。3.实验室检查:皮内试验的灵敏性强而特异性差。血清学检查中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但各种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除其本身特征外,更受到所有抗原、操作方法、阳性反应标准、皮内试验对血清反应的影响,以及患者包虫囊肿所在位置、感染期限与手术后时间和个体免疫应答性等因素的影响。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肝脏非寄生虫性良性囊肿、肝脓肿、肠系膜囊肿、巨型肾积水、肺脓肿、肺结核球、脑瘤、骨肿瘤等鉴别,根据各种疾病自身的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临床症状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棘球蚴不断生长,对寄生的器官及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挤压,引起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受累部位有轻微疼痛和坠胀感。如寄生在肝脏可有肝区痛,在肺可有呼吸急促、胸痛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累及颅脑可引起癫痫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寄生于骨胳易造成骨折。过敏和毒性症状: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囊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过敏和毒性症状:常见荨麻疹、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症状,以及厌食、消瘦、贫血、儿童发育障碍、恶病质等毒性症状;如囊液大量进入血循环常可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晚期:晚期泡型包虫病病人可能会出现黄疸、上腹部疼痛、腹水症状。某些病人会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医院同位素肝扫描可发现病灶。病因本病是由人误食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内的棘球绦虫成虫排出的虫卵引起,虫卵经口在胃及十二指肠内经胃酸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