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类型的文言文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懂文言文不仅需要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掌握“写人记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三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阅读文言文的思维框架,就显得十分必要。类型1写人记事类一、阅读方法点拨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关注文章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一般在开头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掌握这些基本信息,对所写人物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2.抓住时间、地点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3.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品质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联系具体事件对人物进行恰当地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二、阅读模板展示(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选文阅读范例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阅读写人记事类类文章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事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第一步:关注文章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了解人物的生平履历:①姓名、字号;②特点;③任职情况;④其他人姓名。选文阅读范例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第二步:抓住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经历1.一任:礼部员外郎二任:中书舍人三任:贬蕲州时间:宣和末年事件:上谏不要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四任:给事中——兵部尚书时间:靖康元年事件:上奏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五任: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时间:靖康元年十一月事件:金人围攻都城六任:少傅时间:靖康二年事件:写信请求钦宗回来选文阅读范例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第三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品质2.(1)事件:劝蔡翛因时而变性格特点:富有远见(2)事件:上谏不要滥用民力妨碍农事性格特点:关心民生疾苦(3)事件:上奏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性格特点:坚持原则(4)事件:金人围攻都城性格特点:敢于抵抗强敌,坚强不屈(5)事件:甘为不立异姓而死性格特点:忠于君主(6)事件:为保太子,欺骗金人性格特点:忠于君主,富有谋略(7)事件:跟从太子赴金地性格特点:坚持大义,不畏生死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C、D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故选A。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选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他儿子。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选C“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是只杀了两个宦官。以偏概全。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原地区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类型2写景游记类一、阅读方法点拨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观赏的主体,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为此我们一般采用理思路、抓景物、抓主旨的阅读方法。阅读此类文言文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梳理文章的思路及写作顺序,明确每段所写内容,从而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语句,其次分析景物特征。3.明确意图,把握文章主旨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并不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景或游历阐明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阅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体现义理或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也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想。在此基础上,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二、阅读模板展示(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选文阅读范例龙洞山记(元)张养浩①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阅读写景游记类文言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景物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1.请按照标记的自然段序号,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段意。答:第①段:介绍龙洞山的位置,描写“层峰云矗”“巉岩环合”的景色,突出山的险峻,引出深不可测的龙洞。第②段:详细叙述游龙洞的过程、感受及众人出洞后的表现,突出洞的幽深和艰险。第③段:写游龙洞后的感慨,以“不登高,不临深”的古训告诫后人。②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第二步: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2.请结合文中出现的直接或间接写景的句子,体会景物的特点。答:山峰高耸,岩石陡峭,山势险峻。龙洞低矮狭窄,蜿蜒曲折,幽暗深邃艰险。第三步:明确把握文章主旨3.请找出体现作者游览后抒发感想的语句,体会其用意。答:语句: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意图:告诉后人要牢记“不登高,不临深”的古训,且引以为戒。4.细读全文,概括本文中心。答:本文通过描写龙洞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叙述游龙洞的过程,阐发了登高、临深必定有危险的道理,告诫后人不要冒险登高临深。选文阅读范例③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第三步:明确意图,把握文章主旨3.请找出体现作者游览后抒发感想的语句,体会其用意。答:语句: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意图:告诉后人要牢记“不登高,不临深”的古训,且引以为戒。4.细读全文,概括本文中心。答:本文通过描写龙洞山雄奇秀丽的景色,叙述游龙洞的过程,阐发了登高、临深必定有危险的道理,告诫后人不要冒险登高临深。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解析:选D虞:忧虑、担心。6.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①或曰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选D①句说洞中光线暗,是直接写龙洞的艰险;②句说洞中烟雾弥漫,这是由火种熄灭造成的。④句表明此洞很短,未表现龙洞的艰险。①②④三句都不符合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