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化石吟导学案检测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课一、课内语段阅读。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④肉体虽早巳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5.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A.奇幻的神话B.沉睡亿年的石头C.刚苏醒的化石D.逝去万载的世界6.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7.“密码”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_____________。8.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⑤节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语段阅读。鱼化石艾青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0.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__________12.从诗歌传达的信息来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主题大不相同。《化石吟》的主题是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诗;《鱼化石》的主题是___________,它是一首________诗。13.在人称运用上,《化石吟》用_____人称,而《鱼化石》用_____人称。14.你认为最能体现鱼化石特征的诗句是哪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预习案】答案1、háiqiánlóngzhuókūguǒ2、幽雅悄然叹服海枯石烂葱茏奇幻3、势扬享待伎砭衷化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5、《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课内探究案】答案(1)《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2节。好在使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1、háikéqiǎoqiánzhuómǎhǒumián2、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虚幻,不存在日转星移:形容时间的推移。3、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4、最后一节。【拓展检测案】答案5、C6、生物进化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7、在约定的人中间使用的特别编定的秘密电码和号码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8、不能删去。因为“珍贵”这个词突出了化石为历史留下的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得之不易,而且它很有研究价值。9、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生物从远古不断地向现在进化10、《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11、《化》是倒叙,《鱼》是顺叙.12、化石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科普叙事诗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政治抒情诗13、第一;第二14、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18、课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二、1.扰(rǎo)狩猎(shòu)哀号(āiháo)喧嚣(xuānxiāo)喑哑(yīnyǎ)莴苣(wōjù)静谧(mì)篡夺(cuàn)劫掠(jiélüè)酷爱(kù)妒忌(dùjì)窸窣作响(xīsū)吮取(shǔn)惊慌失措(jīnghuāngshīcuò)津津有味(jīnjīn)毫不犹豫(yóuyù)喙(huì)篝火(gōu)螽斯(zhōng)窃窃私语(qiè)更胜一筹(chóu)嗉(sù)囊(náng)2.(1)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比较起来,比别人更好一些。(2)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3)篡夺:用非法手段夺取。3.写了声音、外形、食性、居住等方面的内容。三、(一)1.文章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第2段写蝉在夜间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2.角度提示:(1)比喻法变陌生为熟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2)大量使用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多姿多彩的虫鸣世界。如尖锐、喑哑、清脆、金属碰撞、柔和等等。3.思路提示:“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用拟人手法把蝈蝈捕蝉的形象,以及蝉逃跑时的情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作者将蝈蝈捕蝉比作是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再加上蝉的惊慌失措的反衬,突出了蝈蝈的敏捷和勇敢;动词连串使用,突出了蝈蝈这个进攻者的锐不可当之势和被进攻者的懦弱。如“咬、跳、追捕”等。4.作者从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的语言再现了一个昆虫的生活,它喜爱吃蝉的肚子,它喜爱吃甜食,它还吃昆虫、青草,这一切都告诉了读者一个事实:蝈蝈是一个杂食动物。这是一个生物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他观察着,试验着,为我们打开了我们所不了解昆虫世界。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蝈蝈的食物,并不是写它的残忍贪婪,而是要再现活灵活现的蝈蝈,这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并不矛盾。(二)例:1.“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做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蝈蝈喜吃甜食的特性;2.“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把蝈蝈比喻为“蝉的屠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蝈蝈的食性。3.“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和睦”一词把蝈蝈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蝈蝈的生活习性。四、1.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一件黄底白点的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2.本文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让人读来饶有兴趣。作者大量运用衬托、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活灵活现的“人与昆虫交流”的画面,语言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19、《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答案答案:自主学习:1,略2,(1)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2)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3,时间:1969年7月16日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发生的事件:探索月球的过程4,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19日晚8点33分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合作探究1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时间顺序2,(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国旗3,(提示,最后一段)测评反馈1,B2,神舟5号飞船升空2003.10.15杨利伟神舟六号升空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七号飞船升空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天宫一号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山市》导学案答案二、合作探究,理解课文:1、在文章中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初现孤塔宫殿(初生阶段),再展城郭恢宏(发展阶段),又看危楼出现(高潮阶段)2、文章结尾部分有什么作用?结尾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现象。3、山市的初生阶段,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可以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一切都如同亲见。4、说说作者在山市的发展阶段是怎样描写其恢宏的气势的?先总写:“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显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5、作者的细腻描摹尽在高潮阶段,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危楼”的出现与消失的?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既写了“楼五架”,也写了楼上“五点明处”的“楼外天”,给人在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真是细致入微,令人叫绝。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世人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影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6、山市的变化是很快还是缓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山市的变化很快,从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等。这些词语中“忽”表明也山市出现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变化的突然性,“无何”“未几”“既而”“逾时”等词语都表示极短的时间,表明山市的景象变化很快。7、文章对山市景象有描写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也哪些修辞方法以达到这种效果?夸张: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比喻: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排比: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以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练练测测】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然数年恒/不一见。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A、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可是)B、见宫殿数十所(几)尘气莽莽然(……的样子)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点数、计算)C、始悟为山市(是)D、又闻有早行者(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