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百日维新1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甲午战败甲午战败赔款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3戊戌变法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5思考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6外因: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根本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背景内因: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直接原因)7帝国主义列强是从哪些方面瓜分中国的?经济上:19世纪末,在商品输出的同时,更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贷款筑路开矿办厂开设银行8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瓜分(1)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①德国军队1897年11月,强占胶州湾②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③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④英国1898年6月,租借威海卫,1898年7月,强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⑤日本1898年4月,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⑥意大利1899年3月,提出要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9《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直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德国是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没有多少侵略势力,为想谋取一块海军基地,先后在1895年1896年提出租借中国沿海港湾的要求,清政府委婉拒绝。为避免国际干涉,德皇与俄皇达成默契,1897年11月1日,山东巨野教案发生,当地农民打死德国传教士二人,德国以此为借口于当年11月6日军舰开进胶州湾,随即占领之。清政府被迫与1898年3月,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在山东境内筑胶济路及路两旁各30里任意开矿举办各工程等。俄国在德国占领胶州湾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和大连湾,并于1898年3月2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租期25年,取得筑中东路支线把中东路和旅大连接起来,次年俄国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东北长城北是其势力范围。10法国于1897年3月,强迫清政府保证不把海南岛让于他国,1898年11月26日又强租广洲湾(当今广西湛江),租期99年,把两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英国于1898年2月,强行将长江流域作为其势力范围,1898年6月9日,通过《展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7月租借威海卫25年日本于1898年4月22日强迫清政府将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意大利于1899年3月提出租借浙江三门湾未果11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侵略的据点。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12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13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东渤海黄海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14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云南、广东。15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16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17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18当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激烈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忙于与西班牙战争,战争结束后,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已基本划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于1899年9月至11月,分别向英俄德法意日六国政府提出了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取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标志帝国主义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2.维新运动转入实践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第六书1897年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的紧迫性,强调内忧外患,形势严峻,变法刻不容缓,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虽未到达皇上,但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太后束缚,开始准备接纳维新主张。守旧派阻挠皇帝召见维新派,改令五大臣“问话”康有为,1898年1月24日,李鸿章翁同和荣禄廖寿恒张荫桓在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荣禄20问:“祖宗之法不可变”,康答:“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事后,翁同和入奏,光绪帝命令,今后康有为若有条陈,即日呈送,不许阻止,并要康有为呈送所辑日俄变政之书。这样就有了1898年1月29日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上清帝第六书),指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建议皇帝效法日俄推行新政,当务之急是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开制度局,许天下人上书,它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主张引起了皇帝的共鸣,他当即下令有关部门详细研究康有为建议。21(2)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帝党官僚翁同和大力举荐康有为,皇帝命令总理衙门将康有为撰写的宣传变法的《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法考》等书进呈上来,皇帝对此十分欣赏,将书“置御案,日加披览”。(3)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皇帝的态度激励了维新派,他们联络各省旅京人士组织成立团体学会,1898年4月17日,成立保国会,参加者有维新人士和爱国官吏200多人,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保国会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维新派在保国会内发表演说,号召人们起来挽救民放危亡。顽固派极力诋毁保国会为“名为保国,实为乱国”。在开了三次会后被强迫停止活动。尽管如此,在保国会影22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4)封建官僚希望变法图强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于如同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1898年3月,张之洞写下《劝学篇》,全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反对维新派的民权自由平等西方政治观点,反对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生产技术,231898年4月12日,北京保国会由康有为等人发起成立,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学习西方教育经济法律军事等,他调和中西、折衷新旧,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所以皇帝赞赏,下令各省刊印,维新派指出书的本质是对抗变法。24荣禄训康有为:“你老是变法呀,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的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25《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六书》。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262728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33页【历史纵横】回答问题:1.保国会成立时间?2.保国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3.保国会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1)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了保国会。(2)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保国会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4)影响: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29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的不同,原因是什么?爱国官员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张之洞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目的是维护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3019世纪末,推动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原因2.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表现(1)康有为上清帝第五六书痛陈变法(2)康有为递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帮助光绪帝坚定变法决心⑶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宣传变法⑷1898年,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31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32百日维新1.变法的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2.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3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4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光绪帝(1871—1908)35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36373.未采纳的内容光绪帝没有采纳先前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等内容,原因是大学士孙家鼐谏阻光绪帝若“开议院,民有权则君无权矣”。光绪帝说“朕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可碍”?康有为提醒皇帝,“而今守旧盈朝,万不可行。日本至二十年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原因是“民智未开”。“上然之”。故未涉及到这一内容。设制度局,军机大臣说:“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必不可开。”后来改为从部院官员中选拨轮值备顾问。制度局不了了之。384.局限性: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39光绪颁布的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这些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5.进步性: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