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宁阳县农业局根据国家农业部农计函[2007]438号文件《关于对山东省2008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我们委托山东省农业规划设计院精心编制了《山东省宁阳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与概算》。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标准粮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技兴农,质量在先,注重加强项目区地力墒情监测体系、投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化验室改造、新建晒场与田间工程等配套设施体系建设,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提高大田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基本原则:按照标准粮田项目建设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农业技术资源配置优化原则,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原则,标准粮田与农业机械化装备整体推进原则,地力建设与长期监测管理相结合原则,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原则,促进标准粮田可持续发展原则。二、项目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项目的建设,把1.95万亩粮田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设施配套、土地肥沃的稳产高产田。实现施肥配方化,生产标准化,灌溉节水化,监测一体化,管理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项目区耕地基础地力、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水肥资源利用率、良种和农业优良技术增产潜能,提高作物抗旱减灾能力,确保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二)产量目标:项目建成后,优质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14.9%;专用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1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增长13.5%;1.95万亩项目粮田粮食总产达到2.17万吨,较项目实施前新增0.27万吨,增长14.2%。新增总产值673万元。(三)地力目标: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6个百分点,达到1.20%,化肥当季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耕作层深度大于25厘米;正常降雨全部渗入农田,不产生地表径流,土壤水分生产效益提高15个百分点,农田轮灌周期缩短为6-7天。通过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1.95万亩项目区的农田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配套完善,土壤肥力将有明显提高,农技推广网络进一步健全,农田监测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标准1.95万亩标准粮田项目建设地点为东疏镇,田间工程共涉及15个村,宁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化验室改造374.76平方米,在垦丰种子公司新建晒场3000平方米,建设100亩地力与墒情监测点。(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1、机耕路维修和建设:项目区现有机耕路23公里,其中5.7公里需维修改造;现有田间路57.4公里,有46公里需维修改造;根据标准粮田建设要求,需新建机耕路2.4公里、田间路15.4公里。机耕路修建标准:路基宽6米、高30厘米,灰土宽4米、厚12厘米,铺8厘米沙石,整平轧实。田间路修建标准:路基宽5米、高30厘米,土路面整平轧实。2、疏挖及新挖排水沟:项目区骨干排水系统分别为姜沟、南泉河和西引汶干渠,并有集雨排水沟90公里。其中有24公里田间排水沟需要疏挖,以达到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设计标准。需新挖排水沟28公里,上宽1.5米,下宽0.5米,深1米。3、桥涵维修及新建:项目区现有桥涵62座,其中30座需要维修改造,以恢复到原有功能标准。按照在生产路的路沟每隔60-80米建设一座进地涵管桥的标准,需新修涵管桥180座;桥长3-4米,宽4米;涵管直径为0.8米的水泥预制水泥管,帽沿为C20混凝土浇注。4、新建与维修机电井:项目区现有机电井128眼,其中41眼需要维修,以达到原有功能标准。需新打机井55眼(Ф600mm,井深30-50m),配齐配套设施;新建机井房55座(3m×3m),维修机井房41座。5、维修及新铺地下管道:项目区现有地下低压输水管道28公里,大多为水泥管或PVC管道,损坏、淤积比较严重,其中有8公里需要维修,以达到原功能标准。根据标准粮田建设要求,需新铺设Ф110毫米PVC低压管道35.78公里,埋深在0.5米以下。6、农田供电线路铺设:为便于田间机械化作业,防止电缆被盗,将项目区农田供电线路全部铺设为地下电缆。需铺设14公里。根据机井电力需要和主线、支线不同情况,分别采用3×50平方毫米-3×16平方毫米型号电缆,电缆的末端直接接入井房内的电表盒,电缆铺设深度为1米。7、平整土地:根据农业部门规划设计标准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地面平整度的要求,田块地面坡度标准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田块地面高差小于10厘米,方田地面高差小于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要求,项目区有2200亩土地需要平整。土地整理采用人机结合的整平方式,平整后的地块易于自流灌溉。(二)土建工程1、土肥化验室改造:县土肥化验室和仪器室目前在县农技推广中心办公楼四楼,面积72平方米,面积小而且水、电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满足土壤化验的需要,计划将土肥化验室和仪器室搬到农技推广中心试验楼1-3层,将化验室面积扩大到374.76平方米。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建设要求,必须进行维修改造。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1)土建工程:地面铺贴全瓷地板砖,更换铝合金推拉窗、墙面,顶棚刷防火乳胶漆三遍等;(2)电力工程:室内线路改造,采用2.5-4.0平方毫米BV线穿PVC管,安装2×40瓦电子日光灯,增加试验室专用防水插座等;(3)暖通工程:原铸铁污水管道更换为UPVC塑料管道;原镀锌给水管道更换为PP-R管道,并通水到各需水试验室专用化验盆及水嘴,满足试验室用水需求等。(4)试验室的空气调节:为了保持试验室环境的良好状态,需进风通风换气。选用排风扇或通风柜进行空气调节,在通风柜内产生有害气体,与试验室同时进排气。一般选用直接引入空气的补风型通风柜。2、新建种子晒场:建设3000平方米种子晒场,具体做法:(1)素土夯实(2)300毫米厚3:7灰土分两步夯实(3)150毫米厚C25混凝土(按6×6分格捣制,随捣随抹平,沥青沙子嵌缝)夯实地基、铺20厘米厚水泥混凝土。(三)地力建设1、秸秆还田:项目区面积1.95万亩,每年生产秸秆约4万吨,其中麦秸约1.5万吨,玉米秸秆约2.5万吨。小麦秸秆全部直接还田;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引导鼓励农民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秸秆还田机,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计划还田面积占项目区面积的60%,达1.17万亩,平均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公斤左右,秸秆粉碎程度小于3厘米。还田后用深耕埋草犁耕翻入土。2、有机肥施用:通过采取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计划在现有用量的基础上,每亩增施有机肥500公斤。3、深耕深松:1.95万亩项目区计划每年深耕一次,平均耕深25厘米以上,全面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透气性和容水能力。4、平衡施肥:项目区计划全部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由县农业局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和农作物需肥规律制定配方,由配肥站按特定配方生产配方肥,并向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推广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5、科技培训:围绕推广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良种良法配套等技术,计划两年内培训15000人次以上。(四)配肥站、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建设1、土壤化验完善建设:为增强化验能力,提高化验准确率,需要增加土壤水分速测仪、纯水器、可控温振荡机等仪器设备49台(套)。化验室完善配套后,除能开展土壤常规项目分析外,还能进行植株分析,土壤墒情分析、土壤养分动态监测、有机肥和化肥分析,以及土壤、植株、肥料、微量元素测定。2、地力与墒情监测体系建设:在项目区内设置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用于观测区内土壤肥力变化,指导施肥。同时,设置土壤墒情监测点,根据测定结果,向项目区农户发布土壤墒情信息,根据信息进行灌溉。另外,设置一处100亩的节水施肥试验场。试验场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根据墒情监测结果进行灌溉示范,该项目建设包括四个方面:(1)100亩试验监测场建设,包括土壤墒情指标体系与发布系统开发、土壤养分指标体系研发、以及标牌等试验场附属设施建设。(2)设置地力与墒情监测点共42个。其中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40个,按500亩布点一个;墒情监测点2个,按每10000亩布点一个。(3)购置仪器设备5台(套)。3、配肥站建设:与泰安海化新星肥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年生产能力5万吨专用BB肥配肥站一处。四、项目建设的工期安排根据农业部要求,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实行一次性批复,分年度实施。保证2009年12月底以前完成。2008年1月-3月,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完成项目初步设计与预算。2008年4月-6月,完成土肥化验室的维修改造,监测站用房建设,完成仪器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完成化验室与墒情监测站建设。2008年7月-2009年11月,完成田间工程建设。2009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组织竣工验收。五、项目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项目规范管理:①项目法人负责制度该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②招标投标制度实行重点工程和设备采购招标制,对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设备、电缆和PVC管道等实行招标采购,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及仪器设备等优质优价购置。③工程监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对重点工程如土肥化验室改造、种子晒场和田间道路建设、地下电缆铺设、疏挖沟渠、修建机井以及配肥厂设备安装等,委托监理单位进行监理。④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为加强资金管理,建设单位应按规定设立专门帐户,由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部下达的投资计划和批复执行,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基本建设资金。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支出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及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项目建设期间,定期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审计,严格项目资金监管。⑤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自立项开始,所有项目文件、实施方案、会议材料、图片资料、项目数据、资金使用情况等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及时整理归档,作为检查验收、评估项目的依据。⑥地力与墒情监测制度建立地力与墒情监测运行管理制度,确保进行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积累,为农业技术对策研究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⑦竣工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完成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委托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根据批复的项目竣工决算,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进行资产产权登记。六、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在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我县将建立健全机构,加强项目管理,完善项目运行和管护机制,以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项目管理机构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