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通信系统无线资源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TD-SCDMA通信系统无线资源管理作者:郭思贝学位授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雷鸣.黄晓红.LeiMing.HuangXiaohong基于TD-SCDMA的移动通信精确定位的技术研究-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TD-SCDMA是由中国提出并由中国企业主导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精确定位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介绍了一种基于TD-SCDMA的移动通信精确定位仪.2.学位论文苏燕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直通模式下时间同步的研究2007近年来移动通信发展迅猛,其中集群移动通信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应用的通信系统,也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已经在我国公安、铁路、水利等一系列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今在我国主要有四种数字集群标准:国外的Tetra、讧)EN和国内的GoTa、GT800。考虑到国外技术体制的兼容性、投资、安全保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等因素,前两者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大力发展我国自主的技术相当关键。随着集群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获得更高的用户带宽以提供更多的高速业务,人们正在寻求更高效、宽带化的集群移动通信新技术。华为公司的GT800标准是基于GSM的一种数字集群标准,现阶段正与我国自主的3G移动通信标准相结合,以实现更高速、更多业务的数字集群业务。本文就是围绕基于TD-SCDMA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系统这个方向来做研究和讨论的,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介绍了数字集群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指出在作为调度系统的数字集群系统中,接续速度快和用户优先级别的重要性。特别地,介绍了当今国内外主流的四种数字集群标准,包括国外的Tetra系统、iDEN系统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GoTa系统和GT800系统。2.在介绍现阶段基于GSM的GT800数字集群系统后,详细分析了GT800发展其第二阶段的必要性,即将TD-SCDMA与数字集群相结合。在结合TD-SCDMA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本项目所设计的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的特点,并给出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结构中较于GT800的第一阶段,增加了终端节点直通通信模式。3.在详细分析Tetra直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D-SCDMA数字集群系统的直通模式。阐述了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中直通模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探讨了直通模式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时间同步技术,特别是时间同步技术。4.分析现有的用于分布式网络中的三种时间同步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外基准时间同步、主从时间同步和互同步,并在互同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直通模式的时间同步方案。根据网络中相邻节点间同步信息的交换和控制,来达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无网络覆盖直通模式的时间同步方案,本方案成本低、算法简单、稳健、同步速度快,且能够体现集群系统的调度特性。解决了基于TD-SCDMA数字集群系统中直通模式的关键问题之一,对系统整体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会议论文王凤基.林春景3G移动通信TD-SCDMA的干扰分析2006移动通信的干扰种类有:邻频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我们面临第三代(3G)移动通信产生,它同样有上述几种干扰.本文主要分析了3G的TD-SCDMA的各种干扰及克服办法。4.期刊论文卫健.束咸荣.WEIJian.SHUXian-rongTD-SCDMA和智能天线-现代雷达2007,29(9)概述了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发展历程.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和用于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深入地讨论了智能天线的概念和组成,原理和分类,功能和不足,算法和实现.最后,介绍了3G和4G移动通信的构想.5.学位论文陈国建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功率控制技术的研究200621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了信息时代,宽带化、移动化成为新世纪电信产业的重要特征。而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亮点和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种类和数量需求的剧增已不再满足于使用第二代系统。于是,一种能够提供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就应运而生了。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而基于TD-SCDMA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则是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新一代集群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CDMA作为多址接入方式,具有容量大、质量高、功耗低等有点。但由于CDMA是一种自干扰系统,各种干扰累积都将降低系统的容量和质量。通过功率控制,我们可以很好地减小多址干扰并消除远近效应。本文围绕TD-SCDMA及基于TD-SCDMA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研究了TD-SCDMA系统的特点、关键技术和优缺点,然后分析了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功能等,对基于TD-SCDMA的集群通信系统作了可行性分析。2.TD-S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我们先介绍了功率控制的概况和准则,简述了TD-SCDMA系统功率控制的关键技术,然后详细介绍了开环、内环和外环的功率控制算法,并对几种功率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表明,功率控制可以降低误码率,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3.TD-SCDMA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功率控制技术。我们首先介绍了TD-SCDMA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等,接着研究了TD-SCDMA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前向功率控制技术,在对原有功率控制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优的前向功率控制方案。至于反向功率控制方案则仍采用TD-SCDMA系统的反向功率控制方案。4.仿真平台的设计。简要介绍了TD-SCDMA系统仿真平台的实现。论文最后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课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6.期刊论文李军.LiJun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开发及进展-电信科学2002,18(8)本文首先描述了国家科委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重大课题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实用化研究开发课题的立项背景,基于我国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情况结合TD-SCDMA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确定项目目标为:第一阶段进行TSM(TID-SCDMAforGSMSystem)移动通信系统开发;第二阶段进行3GPP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开发.然后对该项目的开发情况、取得的成果及终端产品化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7.期刊论文张丽.ZHANGLi浅谈智能天线的原理及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5)近年来,智能天线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本文对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的原理和在TD-SCDMA系统中的实现做一个简要的介绍.8.学位论文张亚琪TD-SCDMA系统中HSDPA的实现方法研究2008无线移动通信自上世纪70年代起,经过了第一代的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至今已发展到能支持更高速率、不同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静止、步行、车速移动三种不同的环境下应该分别给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用户提供2Mbps、384Kbps和144Kbps的信息速率。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标准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如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等技术。2000年,它被3GPP组织接受成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标准)的全球标准。目前其已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业务的增加,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有待提高。为此3GPPR5中引入了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以支持高速的下行分组数据业务。本文首先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态势作了简要介绍;然后介绍了TD-SCDMA系统和HSDPA的物理层原理、技术特点等相关知识;并分析了TD-SCDMA标准存在的优缺点;接着对TD-SCDMAHSDPA系统的小区无线上、下行链路预算公式给出具体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小区覆盖半径;并给出了TD-SCDMA系统小区容量分析,且在此基础上给出几种可能的组网实现方案;最后分析了TD-SCDMA中的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对HSDPA的性能影响,并给出一种基于CDMA/TDMA方式的高速数据传输改进方法。9.期刊论文蒋溢.易红.夏英.邹永贵TD-SCDMA协议一致性测试研究-微电子学2004,34(5)协议软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很重要的软件.协议软件的测试是完善一个协议栈软件必不可少的方法.协议测试有三种类型: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一致性测试是协议测试的基础.作为当今移动通信研究热点之一的TD-SCDMA系统,其通信软件实现是否符合协议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TD-SCDMA系统的前景,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协议测试.采用TTCN作为测试工具,对TD-SCDMA系统中的协议测试进行了研究.10.期刊论文徐凤换.程耀华.任建成.李刚.孙钧.许开维.王郎.季来运.陈国志.左涛.XuFenghuan.ChengYaohua.RenJiancheng.LiGang.SunJun.XuKaiwei.WangLang.JiLaiyun.ChenGuozhi.ZuoTaoTD-SCDMA基站用16阶高温超导窄带滤波器-低温与超导2008,36(5)设计并制作了用于TD-SCDMA移动通信基站接收机前端的16阶高温超导窄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2017.5MHz,相对带宽为0.297%,由MgO衬底上的双面DyBa2Cu3O7超导薄膜加工而成.该滤波器77K温度下的实测带宽为5.83MHz,回波损耗好于15dB,边带陡峭度高达80dB/MHz;实测的中心频率等指标与仿真设计结果吻合很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cc9e1f0-0fdb-471e-8014-9dec00c1db52下载时间:2010年9月9日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