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在空间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TCP协议在空间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黄科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彪.张灿.付前程.LIBiao.ZHANGCan.FUQian-Cheng空间通信系统模拟与QoS性能的测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25(4)空间通信链路由于其固有的特点(长传播延迟、可变延迟和高误码率),对空间通信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ofServices)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提出了空间通信系统模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基于卫星工具包STK(SatelliteToolkit)的空间通信系统的模拟,并开发了空间通信系统的QoS性能测量软件;同时对QoS性能进行了分析.2.会议论文王琳.谭萍.付强.罗冶.马洪.漆兰芬太赫兹空间通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007本文简单介绍了太赫兹在空间通信的独特优势,并从THz辐射源、频段选择、调制技术、抗干扰接收技术以及天线增益等方面探讨了太赫兹在空间通信系统中应用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定了系统的有关设计参数,并对THz空间通信链路进行了分析与计算。3.学位论文王琳太赫兹空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2008太赫兹空间通信具有微波通信与光通信所不具备的突出优势,在未来高速率、大容量、高安全性和保密性的空间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弥补太赫兹空间通信的空白,掌握太赫兹通信技术,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太赫兹通信所需相关器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个太赫兹空间通信系统的基本方案,涵盖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参数设计四个方面。该方案为将来的深空探测、星-星高速数据链路、卫星编队和星座组网应用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该系统设计方案,对太赫兹空间通信链路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对太赫兹频段的噪声、传播损耗、天线增益、波束宽度和系统信噪比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确定的系统设计参数可以在一定通信距离和一定频率范围内满足太赫兹空间通信的要求,并在仿真分析过程中进一步探讨了太赫兹通信与光通信和微波通信的不同之处。最后,研究了太空中航天器振动对太赫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振动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对正弦振动、锯齿波以及方波振动对太赫兹通信信噪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和优化实际应用系统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太赫兹空间通信系统中波束捕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4.期刊论文黄薇.吴伟陵在空间通信中应用IP技术的研究现状-无线电工程2004,34(12)目前的CCSDS建议在动态路由选择、与地面因特网的互操作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空间探索对空间通信协议的要求,在空间通信中应用IP技术及其在安全、移动方面的扩展技术或许是解决途径之一.总结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哥达德航天中心和喷气动力实验室研究在空间通信中应用IP技术的要求.对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5.学位论文史立空间数据通信与组网技术研究2006空间探索和开发利用的进展使空间任务复杂性不断增加,原有的点到点通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和未来的空间任务,空间通信正在向更高水准的网络化方向发展。然而空间任务的需求与成本的矛盾突出,迫切需要提供有效的而且是比较经济的通信手段。因特网和商业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空间通信提供了新途径,如何将在因特网和商用卫星通信系统中所取得的革新技术用于基于空间卫星的数据通信,进而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网络环境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空间通信的需求和特点,研究在空间通信中采用IP技术的可行性,探索适合空间环境的通信模型、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任务信息传输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空间任务与通信分离、以IP技术为基础提供空间信息传输服务的通信方式,并给出了采用因特网和IP网络技术的空间通信模型。在详细分析空间通信标准、IP基础理念和技术以及空间无线和光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空间通信迫切需要成熟的网络协议来支持不断增长的空间任务通信需求,IP可以适应空间通信的需求,可以把IP协议融入空间通信标准中,未来的空间通信应从空间任务中独立出来,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走商业化的道路。(2)详细分析了IP的QoS控制机制和体系架构,提出了采用因特网提供空间任务信息传输的服务质量保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空间链路特性,利用经典的控制论方法,提出了适应带宽变化的地空链路共享和基于管理域的带宽重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输出缓存的动态参数判定链路因抗干扰技术带来的链路带宽变化,通知调度器调整调度时机;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变化带宽基于管理域进行重新分配,既能为共享链路的各个用户提供QOS支持,又能保持较高的链路利用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美国宇航局(NASA)现有的空间网络、商业卫星群空间网络原理以及商用系统为空间任务提供通信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空间通信特点,提出了基于环状的层次空间通信模型。该模型面向空间任务,采用轨内星间链路连接相同轨道卫星构成卫星环,以卫星环的方式为与其轨道倾角在一定范围内同向转动的航天器提供接入服务,高轨道卫星环通过环间星间链路和地空链路为低轨道卫星环提供互联服务和接地服务,这样可以减小因航天器和通信卫星间相对移动造成的频繁切换和较大的相对速率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构建了空间模拟环境,用以分析所提出的模型的合理性,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仿真试验平台。6.会议论文陈刚.蔡燕民.董作人.方祖捷一种新通信手段——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2000本文分析了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特点,比较了它同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异同和适用范围,综述了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方面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报道了所研制的大气传输红外激光通信系统的特性和实验结果,讨论了激光通信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前景.7.学位论文李欢高速轻型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研究2008本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在跟踪平台技术上采用了二级复合控制方式,利用了CCD闭环跟踪方式完成了目标的捕获瞄准跟踪,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激光的数据通信,给出了完整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光学基台系统方案和详细的布局,论文还详细分析了激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具体阐述了如何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以补偿大气湍流对激光光束的影响,实测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在大气中水平传输的激光光束的湍流效应补偿,模拟了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后,激光光束的传递效果。8.期刊论文姚建铨.迟楠.杨鹏飞.崔海霞.汪静丽.李九生.徐德刚.丁欣.YaoJianquan.ChiNan.YangPengfei.CuiHaixia.WangJingli.LiJiusheng.XuDegang.DingXin太赫兹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展望-中国激光2009,36(9)太赫兹通信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技术,太赫兹波有非常宽的还没分配的频带,并且具有传输速率高、方向性好、安全性高、散射小及穿透性好等许多特性.发展太赫兹通信技术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该文分析了国内外太赫兹通信的研究情况;以太赫兹通信系统的整体框架,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太赫兹通信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太赫兹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提出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战略.9.会议论文顾燕.唐棣芳星间激光通信链路浅析由于具有高速率、大容量、高保密性能的特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成为空间通信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星间激光通信链路工作原理和主要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星间激光通信的强背景噪声(主要是太阳光)进行分析,介绍了光码分技术在该通信系统中的必要性、原理和关键技术,从而看出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在卫星光通信中具有绝对的优势.10.学位论文代凯兵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星载软件化转发器中的应用2009软件无线电(SDR)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概念和新体制,其核心是把硬件作为通用平台,通过加载软件来实现不同功能。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灵活性,使系统互联和升级变得非常方便,是未来通信发展的趋势之一。br  目前星载转发器以透明转发器为主,如果在星载信号处理平台上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就可以通过加载软件改变调制模式、多址方式、编码格式等,提高星载信号处理设备的灵活性,延长星载信号处理设备的使用周期。br  本文在调研软件无线电和星载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参考美国军用电台JTRS软件通信结构规范SCA(SoftwareCommunicationsArchitecture)V3.0及专用硬件补充协议SHS(SpecializedHardwarleSupplements)、美国宇航局NASA空间通信无线电系统规范STRS(SpaceTelecommunicationRadioSystemSpecification)V1.0,来构建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星载信号处理软硬件结构方案,并通过一个软件化CDMA调制解调器实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a4675ced-ee0b-40c1-bdc3-9df700e47980下载时间:2010年9月20日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