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县创建技术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创建技术报告饶河县环境保护局1前言“十一五”以来,饶河县生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镇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饶河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饶河县生态建设规划》。生态县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生态县建设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提升了公众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县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环境保护进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主干线、大舞台、主战场的有效形式,是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模式,对于谋划好这个阶段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饶河县探索环保新道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推进饶河县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明确了饶河县近、中、远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了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县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生态建设规划既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依据,又是指导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环境管理重要基础,更是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和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3第一章饶河县概况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东缘,地理位置为:南起外七里沁河,北至别拉洪河,东起阿布胶河与三瓦盆窑,正东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西至七里沁河与挠力河合口,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县域内有5个国营农场和2个森工林业局的11个林场,人口15万,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县域地貌构成为“五山一草二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达64.9%。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境内河流水库密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东缘。地理坐标北纬46。30´44——47。34´26,东经134。20´16——133。07´26。东以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北以瓦盆窑河为界与抚远县相接;北以别拉洪河为界与同江市相邻;西北以挠力河为界与富锦市相连;西以里七里沁河为界与宝清县毗邻;南以外七里沁河为界同虎林市接壤。县域面积为6765平方公里,南北长度为113.6公里,4东西宽为75.35公里,边境线长128公里。2、气象气候饶河县属寒带大陆性气候,在省内属第三积温带,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湿热,雨水集中;冬季严寒、降水少,春季易涝,轻旱,多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常有霜冻发生。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低气温-400C以下。极端最高气温350C;无霜期平均为110-114天,年平均降水量572mm。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378小时,光照充足。由于饶河县地处完达山脉那丹哈达岭山区,北靠三江平原南缘,经常受南北高低的气压形势影响,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其次是偏西风。春季和夏季多南风,夏季阴雨天为东风,冬季多西风或西北风。3、地形地势饶河县位于那丹岭中生板块俯冲带的北缘,地处完达山北段。东部、北部为平原区,西部和南部为山地丘陵区,地形比较复杂。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多样,可分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江河泡沼及洪泛地4类型。挠力河以北及江河沿岸地势平坦,系冲积平原。山地丘陵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全境,绵延130余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300米。最高峰为皮克山。位于县境西南与虎林市交界处,海拔823.9米;第二高峰为大顶子山,位于东县中部,海拔801米;东北部以喀尔喀山为最高,海拔3635米。2005年该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全县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45.2%。是国家重点未材产区。台地位于丘陵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挠力河以北、别拉洪河以南以及那丹哈达拉岭以东,乌苏里江以西。平均海拔高度80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5%。是县域农林牧副业产区。平原主要分布在挠力河两岸、别拉洪河南岸及乌苏里江西岸平均海拔高度为60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7.8%。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质肥沃,是县域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江河泡沼及洪泛地主要分布在挠力河,别拉洪河及乌苏里江沿岸。平均海拔高度为40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5%。多为沼泽地,是全县重要的湿地景观。4、水文河流饶河县境内有乌苏里江和挠力河两大水系,均属于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江为本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由南向北于伯力附近注入黑龙江。河流全长719公里,总流域面积18.7平方公里。乌苏里江南至外七里沁河流八本县境内,流经境内长度128公里,至瓦盆窑阿布胶河口出境流入抚远县境。本段江面宽500一1000米。直接汇入乌苏里江的河流有12条,主要有外七里沁河、大别拉炕河、小别拉炕河、大通河、大带河、小安河、话川河、大班河、西通河、阿布胶河、别拉洪河等。其中挠力河为本县第二条大河流。流经饶河境内长度130公里,年径流量431亿立方6米。境内自然泡沼众多.有大小泡沼100余处。较大泡沼lO余处,主要分布乌苏里江、挠力河和别拉洪河流域。全县地下水在平原区为松散砂卵石的承压水,其补给来源为基岩裂隙,潜流或降雨洪水下渗。乌苏里江、挠力河及其支流,皆为地下水之补给源。5、土壤植被全县土壤类型多样,分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土壤养分较高,有机质、氮、钾含量极为丰富。其中,暗棕壤占全县总面积的34.72%;自然植被为柞、桦、山杨等阔叶杂木林及灌木林,白浆土占全县总面积的22%;自然植被为杨、桦疏林、疏林革甸和沼泽草甸等类型。草甸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3.11%。是主要农业土壤。另外,沼泽土占全县总面积的0.1%;泥炭土和水稻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境内自然植物属完达山植物区系。植被分为地带性植被和非地带性植被,其中地带性檀被为针阀混交林,非地带植被主要包括灌丛、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境内森林植被以针闷湿交林及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类型,中生植物层多。集中分布在山区丘陵区。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和南部山区。闰叶混交林分布于县域西7部丘陵区和北部、东部山区等低海拔地带。蒙古栎林为原始林破坏后的次生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平原低山的残丘、岗地上。杨桦林是常见的次生林,分布较广,多在低山的背阴山脊、山坡上成林。境内灌丛植被以落叶阔叶灌丛、中生植物为主要生态类型,湿生植被也较森林植被多。在境内喀尔喀山和溪流两岸及沼泽边缘多见分布。境内草甸植被主要分布在岗平地、高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境内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高低河漫滩和低洼地。境内还有部分水生植被。6、资源概况多样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饶河县地理位置偏东,对俄口岸贸易良好,矿产资源丰富,地方名优产品众多。境内地肥水美、山川秀丽,地上物产丰盛,地下矿藏富饶,是“三江富庶之地,北国鱼米之乡”。饶河县有丰富豹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县境内自然植物属完达山植物区系,有蕨娄植物、种子植物103科676种。县域内地形比较复杂、生态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饶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天然林区。县内有森林三十五万公顷,人均林地25公顷。8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1、人口规模饶河县饶河镇及饶河农场2012年现状人口为15万人,农业人口占据大部分比重。人口变化与人口政策息息相关,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此外,随着城镇的建设以及镇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镇的积聚作用逐步显现,今后人口的增长将以机械增长为主,人口的增长速率必然加快,镇区的建设和发展将吸引周边地区人口向饶河镇集中,人口将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经济概况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66%;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7.8亿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实现11.5亿元,同比增长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亿元,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33%,上述两项指标实现历史性、跨越性突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5%。9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一节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要求】制订了《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并经同级人大审议和颁布实施。【完成情况】《饶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自2006年开始实施,2010年进行补充修编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规划》提出的全面实现“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和谐饶河”的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紧扣“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生态创建推动环境改善,以污染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生态县建设的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一是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确保经济结构调整。饶河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环保优先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针对我县主要环境问题,确定环保工作重点,及时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年度环保工作计划,污染减排实施意见,并以环保目标责任状等形式将10环保任务层层分解。积极发挥环保部门在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把审批关口前移,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防治。2010年至2012年,环保部门共受理并审批项目40个,5个项目因不符合产业政策,或排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等原因被否决,其他项目均按规定以申报表、环评表、环评书等形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执行率100%。一批高科技、规模化、污染小项目落户饶河,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与此同时,十分注重已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坚决纠正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对“三同时”项目进行了验收,“三同时’’执行率100%。在能力建设上卜立足环境安全,加快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监测机构,购置必要的应急设备,适时开展演练,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真正做到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为环境执法提供证据,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环境研究提供材料。在环保执法上,深入持久地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的检查力度,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实时监控,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上门指导列入清洁生产审核计划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牢牢把握好宏观产业政策、清洁生产水平、项目排污总量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11等环保审批的红线。2012年共否决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重污染项目1个。建立了“联合督查、联合通报、挂牌督办’’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县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县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100%。二是完善体制,落实责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指标纳入我县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解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保证了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积极推选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有计划地开展试点示范,全方位、多层次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廉环保专项行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综合执法,形成了执法主体多元化、力量一体化、工作立体化的良好局面。三是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努力推进政策创新,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有机结合,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以

1 / 1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