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观潮》的第二课时。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我仅就自己阅读、理解《观潮》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和初步的设想,与大家做以交流。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提供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扶手。这一点将成为我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二、说学生——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期,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如:他们在初读课文中,会比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顺序,也会在自由读中相继找出直接描写潮水的语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可以自悟到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但透过那一系列“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的精妙、生动的描写,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是四年级学生难以自读自悟到的。虽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透过一系列精妙、生动的文字去想象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升。读懂了学生的“懂”与“不懂”,由此我开始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目标——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2).知识与技能目标4、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照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即引导学生抓住潮来时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山崩地裂”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2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神奇的,从而深切体会到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4分钟)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法:“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五、说思路——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为学生营造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面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写景散文,我们更应该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促发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上与文本实现心灵的对话,享受阅读的快乐!(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用平和的语气和学生们在轻松的谈话中渐渐走近文本。可以这样展开一番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而后,我继续提问: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是啊,江潮还没有来,江面很平静,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着什么、盼着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设计意图:就在师生们轻松的一问一答中,把学生们已经读懂的重新建构起来,也可以渐渐地让学生们由读者转向一个观潮者,勾起学生们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神奇。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1、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2、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a、《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3(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b、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议论交流,然后我结合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状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得到了解决。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4、略读潮后,感受大潮气势犹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实重点词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学到这儿,我们都知道还要注意教学时间和重难点的分配,因此,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想打算用漏读法,让学生找出我漏读的“还在、依旧、才”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大潮气势犹在。(三)总结延伸,感情升华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此处我将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我首先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用上本节课学到的生动的词语,编写一段完整的导游词。(这两个思路设计的意图皆是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以及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力求形成一种教学艺术的境界,为学生营造出充满真情、诗意的课堂。)《鸟的天堂》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鸟的天堂》的第二课时。有不妥之处还请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感知“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二、说学生——以学定教,探究“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学生对这个旅游景点游览的机会4不多,头脑上积累的信息很少,单靠从语言文字上理解揣摩,真正领悟到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所感,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可谓“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假如教师不用具体形象的录象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可能有些距离。三、说目标——以学定教,探究“鸟的天堂”:(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②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③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情感。(2).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领悟作者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边读边想象画面,自学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以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四、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教法: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地谈感受。2、情景教学法:本文语言精美,文中有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展示画面再现情境;角色扮演进入情境),把学生带入“晴境场”中体验,获得丰富的认知感受。3、朗读理解法: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悟中美读。学法:l、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促进不同的思维碰撞,形成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丰富其内涵。2、读想写结合法: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榕树的大、茂盛,鸟儿的活泼机灵。感受文字的精彩和画面的美,享受语言,从而为运用语言做准备。五、说理念1、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2、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5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六、说思路——建构过程,感悟“鸟的天堂”:(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孩子们,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河中,有一株独木成林的大榕树,数以万计的小鸟快乐地生活在这棵古老的大树上。这里静时万籁俱寂,动时欢声震天,人们称它是鸟的天堂。这节课我们就沿着巴金老人的足迹走进鸟的天堂。(板书课题)(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1、自读自悟,寻找美。我以品读为纽带,设立“自学导航”课件。(用心读课文,你觉得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感觉到什么最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感悟、质疑。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汇报交流,解读美这一部分是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汇报到哪一部分就相机点拨哪一部分。例如学生先汇报“榕树美”这一部分,首先让学生读认为榕树美的句子,并谈谈美的理由,然后带着体会去读,随机引导朗读评价,当学生感情不到位时或情感投入不够时,师示范读再练读,挑战读,最后适时配上多媒体(榕树枝繁叶茂的画面)渲染情境,进行美读。特别注意,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内容、汇报方式的自主权利,尊重学生对文本多元的理解。(1)体味榕树的硕大之美。理解“真是一株大树。”这句话时,学生读时可能强调句中的“大”字,说明榕树的大;也可能强调句中的“一”字,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非常壮观。(2)感受榕树的奇特之美。(a)抓住“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与“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两句话的联系,体会榕树的奇特。此处可引导学生结合搜集到的关于气根资料来谈榕树的奇特,感受这奇特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