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炭总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3-7-22修订1总则1.1编制目的编制《煤炭总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提高医院应对院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是在院内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后,使各部门、各科室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响应,以有效的管理、医疗行动保障医院尽快渡过危机,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医患双方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我院《煤炭总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煤炭总医院院内范围内各类突发事件所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就医流程中断、危及医疗安全和质量等医院内应急救援行动。本预案所指突发事件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院内火灾、中毒、院内感染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医疗纠纷、治安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危害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事件;院内停水、停电、停气、网络故障、病人或其他人员猝死等事件,造成医院内医疗或其他工作受阻、中断,使病人或其他人员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事件。1.4工作原则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员参与、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2事件分级、分类,预案体系根据突发事件涉及是否对人群造成伤害、工作流程受阻或中断程度和时间、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是否有社会影响、救援动用资源的级别,可将突发应急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2.1事件分级2.1.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突发事件造成人员受到伤害出现非正常死亡,情节复杂且危及人员多,在社会上有着重大影响。或是医疗、信息、后勤支持设备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损坏、停止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医疗安全、质量后果。这样的突发事件不仅需要全院性应急响应,还需要属地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在应急救援行动上给予支持。2.1.2重大事件(Ⅱ级)指院内传染性疾病流行、区域性火灾、建筑受损、群发中毒、院内治安事件等对人员生命健康造成群发性伤害的事件,及大部分区域的停电、停氧气、信息系统故障、医院感染暴发等造成重大危害或严重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社会影响较小,无需属地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在应急救援行动上给予支持,医院能自行应对的突发事件。2.1.3较大事件(Ⅲ级)指区域性停水、停电、停氧气、信息系统故障、医院感染暴发初期等造成一般性危害的事件。医疗纠纷、非正常的病人或其他人员猝死须紧急抢救等危害面较窄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无社会影响,医院各级管理部门合作可以应对。32.1.4一般事件(IV级)指局部水、电、氧气、信息故障、医疗投诉等造成医疗活动和医院运行中断的事件。这些事件医院单一管理部门与科室即可应对。2.2事件分类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管理归属和应急响应技术分工将突发事件分为三类,一是以医疗为主的突发事件,二是以后勤保障为主的突发事件,三是以信息系统管理为主的突发事件。三类事件各自形成院级应急预案,但如造成危及医疗安全质量、影响医院运行的后果,即可启动本预案。2.3预案体系《煤炭总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医院院内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各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并根据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编写相应的应急预案,各科室也要结合科室的实际制定科室级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包含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级应急预案和科室级预案。总体应急预案:《煤炭总医院院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煤炭总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矿山灾难事故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和《煤炭总医院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分为医疗、后勤保障和信息管理三部份。1)医疗应急管理预案:如《煤炭总医院突发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等。2)后勤保障应急管理预案:3)信息系统应急管理预案:部门级应急预案和科室级预案:各部门都要有对应专项预案的工作方案,各科室要有针对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应急过程中的医疗技术路线和操作规范。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1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党委书记4副组长:各业务副院长办公室主任:主管急救工作医疗副院长成员:院办公室主任、医务处、护理部、疾病控制处、医院感染办公室、总务处、信息处、医疗工程处、保卫处、门诊部、财务处、党办、宣传处、大内科、大外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麻醉科、ICU、药剂科、中心供应室(处长、主任、科长):在发生Ⅱ级以上(Ⅲ级事件视情况而定)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建立临时应急指挥部,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直接指挥。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医疗保障组、安全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各组之间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3.2各组组织结构与职责:3.2.1医疗救治组:医务处、护理部、疾病控制处、院感染办、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主任)及各科室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执行医院大规模紧急抢救任务。医务处、护理部负责组建医疗队伍,抢救、治疗病伤人员,保护、转运突发事件区域内病人的安全,提出需调动药品、器材和医疗保障清单,组织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医务处、疾控处、院感办建立专家组负责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危重病人抢救、治疗和会诊等,医疗护理人员依据诊治方案负责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转运和转移后的医疗救治工作。3.2.2医疗保障组:财务处、总务处、医工处、信息处、药剂科:按医疗救治组的需要组织及供应医疗物资,负责事故现场道路交通、水、电、气等应急保障工作。快速修复被损坏的供电、供水、信息、通讯等公共设施恢复正常运转。3.2.3安全保障组:保卫处:执行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及现场保护、协助取证。配合公安人员调查确定事故伤亡人员姓名、身份,必要时参加事故调查,负责有关直接责任人的监5护。负责帮助事故救援现场病人的疏散和转运,疏散在场的闲杂人员。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协助相关人员对急需的贵重仪器和科研资料转移。3.2.4信息宣传组:院办、党办、宣传处、信息处、病案室:负责对内部及外部信息传递和宣传报道工作,重、特大事件要为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汇报收集、汇总材料,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汇报。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相关公布信息的收集和媒体接待等工作。由病案室负责执行《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2012]1号文件精神及时向朝阳区卫生局报告,填写《医疗机构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初次报告表》报告朝阳区卫生局,并随时报告事件发展趋势。各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2.5医院紧急救援小分队:在医务处、护理部的指挥下,由麻醉科、ICU、急诊科等抽派临床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医院内紧急抢救任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全体职工均是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人员。任何人接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命令后,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分秒必争,赶赴现场,服从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4.应急预案启动4.1医院各科室值班人员一旦发现院内突发事件时,立即拨打电话报告,白天:院办2357,2043(非医疗事件),医务处2231,2018(医疗事件)。夜间和节假日:总值班电话(手机电话:13911852397)。接办管理部门迅速组织调查确认,审核突发事件性质和级别,启动相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2Ⅱ级以上突发事件要立即报院长,并组织临时应急指挥部。同时,根据医院内部电话表、医院中层干部电话本、医院紧急救援小6分队名单及联系方式呼叫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队员紧急到医院执行应急救援任务。4.3接办Ⅱ级以上突发事件管理部门或总值班负责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当医院领导到达医院后立即向院领导报告突发事件情况,并在专用记录本做好记录,事件处理完毕后交与院办存档。4.4IV-Ⅲ级突发事件由相应部门负责启动,如评估发现突发事件有可能进一步蔓延、升级时,要通知院领导做好全院应对的准备。5.应急响应5.1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5.1.1Ⅰ级响应――特别重大院内突发事件(1)Ⅰ级响应标准:突发事件造成非正常人员死亡或多人受伤、被困,重要医疗、信息、后勤保障等设施损坏,需要社会支持或有社会严重影响。(2)I级响应行动:院级启动预案,组织临时应急指挥部,全院响应。同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报告,向北京市卫生局和与事件相关的属地政府部门汇报。5.1.2Ⅱ级响应――重大突发事件(1)Ⅱ级响应标准:突发事件造成非正常多人受伤、被困,重要医疗、信息、后勤保障等设施损坏,医院有能力恢复,较小社会影响。(2)Ⅱ级响应行动:院级启动预案,组织临时应急指挥部,全院响应。5.1.3Ⅲ级响应――较大突发事件(1)Ⅲ级响应标准:突发事件造成区域性医疗、医院运行高风险,医院工作的安全、质量、秩序受到影响,有可能出现非正常多人受伤害、被困,重要医疗、信息、后勤保障等设施故障,医院有能力7短时间恢复,无社会影响。(2)Ⅲ级响应行动:在院办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启动,医院区域性响应,重点急救科室关注事件过程,必要时参与响应。5.1.4IV级响应――一般突发事件(1)IV级响应标准:突发事件造成局部医疗、医院运行高风险,经协调医院工作的安全、质量、秩序不受影响或受到轻微影响,医疗、信息、后勤保障、安全生产、治安消防等设施故障,相关单一部门有能力短时间恢复。(2)IV级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可由单一部门负责启动,组织相应科室响应。5.2应急响应流程5.2.1Ⅱ级以上突发事件的响应院内发生Ⅱ级以上突发事件,在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医疗事件报医务处,非医疗事件报院办)或总值班。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初步判定后报院长,启动相应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院办组织成立临时应急指挥部,准备好各类应急预案等文字资料和通讯设备,召集人员行使应急领导小组职能。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医疗救治组、医疗保障组、安全保障组、信息宣传组,协调各组之间工作,使其各司其职,做好职责范围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伤病员的抢救、转运、设施抢修和安全保卫等工作。5.2.2Ⅲ级突发事件的响应院内发生Ⅲ级突发事件,在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医疗事件报医务处,非医疗事件报院办)或总值班。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初步判定后通知责任部门,启动相应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始相应应急响应。如有病伤人员须抢救或转运,由医务处(或总值班)组织紧急抢救。各部门及科室可直接调动麻醉科、ICU、门急诊和其他相关人员8参与抢救,各科室接到通知后应尽快携带设备到达现场参与抢救。5.2.3IV级突发事件的响应院内发生IV级突发事件,在场工作人员可立即报告责任部门(或总值班),启动相应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开始相应应急响应。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值班医生和护士)要配合责任部门的应急响应,保障危重病人的安全。如发现突发事件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有可能出现事件级别提升时,要与责任部门商议提升事件等级,并向管理部门(医疗事件报医务处,非医疗事件报院办)或总值班报告。5.3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5.3.1重视信息报告时效较大、一般级别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信息报告按照相关预案和规定执行。Ⅱ级以上事件接报部门在评估事件后,应以电话形式向责任部门和主管院领导报告简要情况,要求责任部门迅速响应,再进行书面报告。信息报告内容重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致伤人数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支持援助等。5.3.2规范报告,简化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终结报告的形式报送应急救援信息。初次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类别、涉及人员数目及伤情分类,已采取的救援措施,是否需要上级政府部门支持等。进程报告应当包括:突发事件的分级及转归、进一步的救援措施等。终结报告应当包括:突发事件总体情况、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整体开展情况、问题与经验教训、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内容。涉及医疗的突发事件需向属地政府报告,可按北京市卫生局的规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