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平简介沈浩生于1964年5月,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小岗村人心中的丰碑追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上)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安徽省遭遇几十年罕见的一场大雪,皖东大地千里冰封。凌晨5时,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石马新区村民殷广勇抱着4岁的儿子殷有宝,牵着6岁的儿子殷有强,冒着风雪,一步一滑,艰难地向前走着。嘎吱,嘎吱……1个小时过去了,6岁的儿子已经滚得浑身泥雪。58岁的殷广勇又背起殷有强,继续朝着村东头的小岗村公墓走去。殷广勇是小岗村最困难的特困户,前一天借了20元钱,买了烧纸和鞭炮,一定要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去祭拜他家的大恩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鞭炮响起来,殷广勇带着儿子跪在沈浩墓前,老泪纵横:“沈书记,我和儿子看你来了……没有你,我们全家早都饿死了。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和孩子都不能忘了你啊!”86岁的邱世兰老太太,腰坏了背驼了,她冒着风雪颤颤巍巍拄着拐杖来到沈浩墓前,抚摸着墓碑,顾不得去擦腮边的泪水:“沈书记,我又来看你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提前一天就到小溪河镇买了烧纸和鞭炮,第二天天不亮搭了一辆三轮车赶到沈浩墓前。风雪中,鞭炮声不绝于耳,前来祭扫的人们扶老携幼,向墓地走来。天还没有亮,沈浩墓前早已摆满群众送来的鲜花。沈浩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有如此非凡的人格魅力,让小岗村的男女老幼在大雪中祭拜他?为什么他能让小岗村村民在6年中,又按了3次红手印,将他苦苦挽留?为什么他这位似乎不经意间来到小岗村的选派干部,能成为群众眼中最亲的亲人?沈浩,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因长期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于2009年11月6日清晨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沈浩,在他生命最后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将自己的生命融进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将名字永远铭刻在小岗村百姓心头,书写了小岗村改革25年后的新传奇。“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莫以成败论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虽然沈浩不擅长唱歌,但朋友们相聚唱歌时,这首《壮志在我胸》一直是他的保留曲目。虽然唱着唱着,他就走调了,但脸上认真的表情,会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因为他不是在唱歌,而是在唱自己。沈浩上学期间是班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因父亲过早离世,中学时代他曾一度辍学回家务农。改革开放后,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沈浩才可以继续读书,并以优异成绩考入铜陵财经专科学校。能上大学,沈浩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态,想把身边每一件事做好。学习中,他刻苦上进,先后获得过“三好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生活中,他热情爽朗,关爱同学。学校发放助学金,按照沈浩家庭的困难程度,他完全应当享受一等助学金,但他每次都主动要求降为二等,把有限的一等助学金名额让给其他困难的同学。虽然只差几块钱,但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个同学父亲去世了,他捐了10元钱,这是他半个多月的生活费,他还倡议其他同学一起捐款。大学时代,沈浩生活简朴,每天三餐只吃馒头咸菜,一年到头总穿着那几件旧得不能再旧的衣服。在同学眼中,沈浩是个“很阳光、充满活力”的人,干什么事都很积极,他还曾高票当选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同学们评价他:“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工作有目标,组织活动有计划,做事踏实努力,不服输。”1986年7月,毕业前夕,沈浩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12月3日,记者在沈浩的遗物——《入党志愿书》上看到一段话:“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绝不叛党。”23年前的誓言,成为之后沈浩23年人生的写照。为了人民的需要,他鞠躬尽瘁,矢志不渝。“人活在世上,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大学毕业后,沈浩被分配到安徽省财政厅综合处工作,历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等职务。在综合处工作时,沈浩主要从事国债发行、兑付、销毁和指导地市国债发行管理工作。时任财政厅综合处处长的李益国介绍说,当时国库券发行起步时间不长,许多人对此还不太了解,国库券发行、兑付和变现都比较困难,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倒买倒卖国库券的违法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沈浩深入调研,撰写宣传文章在媒体上发表,积极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并及时建议成立国债服务部。通过一系列措施,圆满完成国债发行任务,开启了安徽省国债管理工作新局面,使安徽省国债管理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得到财政部的充分肯定。据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回忆,那时他们都住在集体宿舍。有一年冬天冷得出奇,一天晚上,朱长才外出归来,看见沈浩的房门虚掩着,便推门进去,只见他裹着厚厚的棉被,蜷缩在床上,脸肿得很厉害,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原来,为了赶印一份加急文件,他独自一人骑车去郊外的印刷厂,因路面结冰,被摔得很重,但他还是强忍着疼痛,坚持把文件送到厂里。看他伤得不轻,朱长才立即送他去医院。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沈浩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办公室里。在省财政厅工作的18年,沈浩就是这么一副硬骨头,坚韧、刚强、充满毅力,他以对工作的执著和出色的业绩,赢得厅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赞誉。从2001年开始,中共安徽省委先后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分3批选派1.2万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2003年底,第二批选派工作开始,安徽省委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新农村建设帮扶任务交给财政厅,并要求财政厅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小岗村是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但限于自然条件、家族宗派矛盾影响,“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村里换了几任领导,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很大。财政厅党组决定选派沈浩去小岗任职,找他谈话时,他当场表态:“只要组织信任,我就去,而且一定要干好。”对于到小岗村,沈浩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心声:“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自己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2004年2月8日,39岁的沈浩,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情、实干让他走进村民的心里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沈浩义无反顾地来到小岗村。迎接他的是: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柜、两条长凳,一间10多平方米西北朝向的小屋,冬天冷没暖气、夏天高温西晒。沈浩就租住在村民马家献家的这间房中,一住就是6年,他人生中的最后6年。在人们含泪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床边的7双鞋子都沾满泥土。小岗村人知道,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那是正在建设的小岗石马新村的泥土、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东风吹落战云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这是沈浩生前很喜欢的一首诗,他将这首诗挂在自己的陋室中。梅花最令沈浩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2004年2月16日,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沈浩第一次踏上小岗村的土地。名满天下的小岗村的现实情况令沈浩十分吃惊。用“偏、穷、乱、散”4个字来概括当时的小岗村一点不为过: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破旧不堪,村里离县城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但需要整整绕一个大圈,乘车至少要一个小时;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4万元;小岗村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一选举就有人捣乱,村里乱建房子、乱堆柴垛、乱倒垃圾;村里人心涣散,没有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来到小岗村后,沈浩才知道,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的多,村民们对他投来的是怀疑的目光。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向记者介绍,沈浩刚来的时候,有的群众对他抱着不信任的态度,甚至当着他的面就问他,“你一个省城来的年轻人,能改变小岗村面貌吗?”还有人说,沈浩来只是挂个名分,借小岗村名气“镀金”的,待不了几天就得跑。村里有势力的人还提出要“岗人治岗”,扬言沈浩不走就要揍他。小岗村治保委员关正银向记者讲述,沈浩来了不久,小岗村有人指使外村的五六个人在一条路上将沈浩围起来,准备打他,还叫嚷着让沈浩“赶紧滚蛋”。幸好关正银开着摩托车路过,奋力救下沈浩。一个村民承包的招待所,私接了村里的公共自来水给自家用。沈浩知道了,前去了解情况。谁知一见面,这个村民就用脚狠狠地踹到沈浩小腹上,一点都没防备的沈浩痛得倒在地上半天都起不来。面对一个经济落后、社会矛盾复杂、村民素质亟待改善的小岗村,沈浩一个人的时候也落过泪,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是啊!小岗肯定是难搞,不然我来了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既然来了,还后怕吗?要退缩吗?绝不!”孤寂的夜,寒冷的陋室,一盏台灯下,寥寥数语道出沈浩的决心。沈浩想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融化小岗村的坚冰。初来乍到的1个多月里,沈浩起早贪黑,围绕“小岗怎么发展、要实现什么目标”的话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3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将全村108户农民家跑了两遍,将小岗村的根底全部装进心里。沈浩踏实认真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的好感,也让村民真正认识了新来的沈书记。“沈书记没有架子,见到人总是笑呵呵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都关心地问这问那,不把村民当外人。”2009年12月3日至7日,记者住在小岗村采访时,许多村民都这样讲出对沈浩的第一印象。经过深入调研后,沈浩决定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认真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找差距,引导村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富不起来。“是沈浩带着我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找准了路子”。当时村民意见最大的是村里的道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民希望把村里友谊大道以东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沈浩决定,修建村中水泥主干道。一开始打算外包,对外招标,报价最少也要四五十万。沈浩召集村民开会精打细算,最后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干。修路的那段日子,每天天刚亮,沈浩就出现在工地上,晚上九十点钟才休息,一身泥巴一脸灰。扛水泥,拌沙浆,谁也看不出,这些修路人中,哪个是沈浩。“有一次,车子轧倒了水泥模板,刚拌好的水泥熟料漏出来,沈浩一时找不到锹,急忙用手把水泥熟料一趟趟捧回路基。边跑边说,可别把这么好的熟料糟蹋了。”“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回忆说,他光想着为村里省料钱,自己的手却被水泥烧得鼓起大泡。沈浩疼在手上,群众看在眼里。路修好了,大家一算账,村里省了近20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还挣了1000多元工钱。小岗村到县里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村民们看着晒得又黑又瘦的沈浩,纷纷说这个省城来的干部是“自家人”。村里一些人长期占用村里的集体资产,群众有怨气,村干部没威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浩请来法律顾问,依法收回20间集体办公房、两台推土机和农用机具等集体资产,并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建立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几件实事,让沈浩走进小岗村民的心里。信任取代了怀疑,敬佩赶走了冷漠。村民们说:“这样的好干部,是为小岗村办实事的,我们信得过他!”“只要小岗人真正得实惠,我什么困难都不怕”赢得小岗人的认可和支持,只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要让小岗村村民的口袋真正鼓起来,需要一个坚强的团队,需要广大村民齐心合力。沈浩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我这个村支书在小岗村的角色只能是个引导者,而不能代替村民决策,当前最核心、最紧迫的是要把领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