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深圳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许勤(2010年9月28日)同志们:两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两天来,各位副市长、各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都围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汪洋书记在全省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看得出,大家都进行了深入思考,作了精心准备,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提出了不少明确的思路和具体可行的措施,这两天的讨论将对未来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说明市委市政府在临近年末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专门拿出两天的时间,让大家从日常工作的杂务中解脱出来,从战略上、宏观上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研究探讨的决策是正确的,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大家认真消化会议精神、细化措施、抓好落实。下面,在大家谈的意见基础上,我讲几点认识。一、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汪洋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科2学发展大局,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理所应当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为全国提供示范。(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省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是特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历程作了全面总结,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重要贡献和宝贵经验,赋予了深圳新的历史使命,要求经济特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特区未来发展提出了“五个继续、五个努力”的要求,每一条都围绕科学发展这个核心。总书记在深圳视察期间,无论是公开讲话还是对我们特别嘱咐交待,讲得最多的也是科学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特区未来科学发展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科学发展3的理论体系,是经济特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专门在9月21日召开了广东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大会。汪洋书记在会上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经济特区以及广东全省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勇于担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认识:一是要深刻领会对经济特区发展成绩和经验的新阐述,进一步坚定深化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深刻领会对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目标的新定位,进一步增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要深刻领会“五个继续、五个努力”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汪洋书记指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亟需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有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经济特区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要带头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在探索科学发展新路的过程中,要大胆实践、先行先试,特别是要在重大举措、制度设计、体制创新和重要事4项等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在“特”、“好”、“新”、“先”、“干”上下功夫、见实效,积极积累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9月8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结束后,王荣书记就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王荣书记要求我们做到四个“深刻领会”,深刻领会中央召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战略意图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圳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励,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党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托,并要求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干劲,增强推进改革开放与办好经济特区的坚定性和内在动力,在特区建立30周年的起点上继续弘扬“想干、敢干、快干”的精神,牢记历史重托,续写特区辉煌,在科学发展实践中再立新功。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也付出了较高的代价,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三大挑战。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也面临重大调整,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问题、国际贸易争端各种问题纷繁复杂。中国今后的发展将面临更为强大的内外部约束,既不能按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走下去,也不能循着过去30年的发展道路走下去,迫切需要在理论5和实践方面进行新的探索。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发展使我们在全国更早地碰到了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特区新形势下的新使命。中央、省对此寄予厚望,希望深圳特区在过去30年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基础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这是中央、省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更是特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一辈特区人杀出了改革开放的血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努力为全国发展探路,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过去30年,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世易时移,任何成功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特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产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展望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景,思考深圳经济的未来,深圳必须探索新的路子、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为经济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空间。一是土地、劳动力要素的紧约束迫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6经济发展方式,走技术创新、资金密集型发展道路。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过去深圳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国(境)外资本、技术,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今天,深圳的土地、劳动力这两大经济增长要素已难以为继,土地空间严重不足,全市可建设用地面积已不足200平方公里,按照现在的开发速度,10年后将无地可用。从2003到2010年,特区每年新增管理人口超过100万,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2009年我市实际管理人口超过1400万,而且人口比例严重倒挂,户籍人口才245万,不到常住人口30%,实际管理人口的20%。人口素质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接近70%,人口问题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深圳已经走到了刘易斯拐点前。土地、劳动力要素难以为继,传统增长模式也难以为继,我们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资金密集,吸引高端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实现内涵式新发展。二是环境的刚性约束迫使我们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尽快冲出最狭窄环境通道,进入低碳发展阶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环境质量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环境污染在低水平发展阶段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而在高收入水平发展阶段随GDP增长而下降,形成一个倒U形,由7此在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就会形成一个“最狭窄环境通道”。从深圳的实践看,从2000年起,我市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以总悬浮物为代表的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的关系再次进入了“最狭窄环境通道”,成为制约深圳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无论是从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看,还是自深圳自身的环境容量看,未来我们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冲出“最狭窄环境通道”,千方百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三是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迫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的路子。第一,国内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规模上的都很快,深圳要保持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位置面临空前严峻挑战。今年上半年,苏州实现生产总值4406.2亿元,增长14.4%,总量超出深圳190.6亿元,增长率高出深圳2.8个点;天津生产总值实现4106.5亿元,增长18.0%,增长率高出深圳6.4个点。从深圳的条件看,今后,我们不可能和这些面积是我们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城市比总量比速度,而要走以质取胜的路子,以我们的发展质量、发展效益赢得深圳的地位。如果深圳发展方式转型快,将来碳排放一旦可以交易,我们就将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其他总量大、转型慢的地区可能就要反过来向我们购买碳排放指标。第二,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仅上海、北8京、天津这些大城市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很多大思路、大手笔,其他省份像江苏、山东,甚至一些内陆省份如江西、河南等地,都在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上各有高招。在2010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充分表明江苏近年来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深圳如果迟疑、犹豫,就会丧失先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被甩下。第三,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如何,发展好不好,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并不是第一位的。今年8月份,美国《新闻周刊》评出了世界最好国家排行榜,芬兰的综合排名世界第一,丹麦、挪威、瑞典等小国都排在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之前。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医疗和教育水平,他们更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生活本身。30年来,深圳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距离世界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置身国内外激烈的发展竞争格局中,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探索科学发展新路,不仅是应对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转型要求之所需,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我们必须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才能以高水平的发展在未来竞争中赢得尊重。(三)坚决破除“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消极心9理,努力为科学发展探索新路早在1995年,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知易行难,虽然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作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但是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在再提发展方式转变,难免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产生麻木感和“审美疲劳”。特别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是在传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对传统模式下发展经济的做法“轻车熟路”,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套路,内心总感到有风险、难度大、困难多,主观上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心理。从客观上说,深圳过去长期的快速发展,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利益格局的“固化”和体制机制的“路径依赖”,造成维持传统发展模式的巨大惯性,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形成新的推力,就很难克服这种惯性,使深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另一方面,虽然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思想上认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原则和方向也有所认识,但对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域、本阶段发展特点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还有诸多争议和迷茫,很多干部存在“看不清、看不准、怕失败”的思想顾虑。这些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种种疑虑和困惑在干部队伍10中相当普遍,不加以纠正就无法真正推动深圳经济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中央这次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际国内环境与过去都完全不同。从国际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传统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冲击,气候问题、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