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提出的。A凯洛夫B杜威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A学习内容B教学内容C狭义课程D.广义课程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A替代强化作用B示范作用C暗示作用D.激励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时期提出的。A一次工业革命B.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的要求A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1.B2.D3.A4.C5.A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2.“学科中心论”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3.近20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并具体运用其中的——研制出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或纲要。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教育的演变历程。5.有别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教学实践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2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7.根据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等4个阶段。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o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称为——。参考答案:1.《学记》2.学科教学3.螺旋循环说4.制度化5.简约化6.继承性7.方法8.课的结构9.精神文化lO.微型教学法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3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二)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如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丛本文化要素;第三,选择有利于利,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较高的文化要素。(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浩繁的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才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4(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2.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答:(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教学都会伴随有是非感、荣辱感、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障碍的态度等情感和意志的活动。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情感和意志的因素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科知识时,要激发与该知识有关的情、意活动,教师本人也应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志的交流。在教屈原的《离骚》时,在教抗日战争史时,在教中国地理时,都要既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甚至教自然科学时,都会涉及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学与宗教迷信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情感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信念,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3.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52002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格塞尔C威尔逊D.华生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斯特鲁米林C布鲁纳D.亚当·斯密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A.《大学》&《论语》C《学记》D.《中庸》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赫拉克里特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个体差异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A.难度&信度C效度D.区分度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习中。()A知识&技能C概念D.态度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A.职业&专业C事业D.以上三者都是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参考答案:61.D2.A3.C4.C5.D6.B7.B8.B9.D10.C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___。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____年。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从做中学”的过程。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___。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___三要素组成。参考答案: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1985年3.杜威4.儿童5.意志自由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