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潍坊市基本情况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毗邻渤海莱州湾,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辖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六市,临朐、昌乐两县,共有235个乡镇和22个街道办事处。属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区。既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重点突破、优先发展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又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骨干城市。潍坊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驰名海内外的“世界风筝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中国品牌特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潍坊是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境内有济青、潍莱、东青、青莱(济青南线)、荣乌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09年将超过2.5万公里。长深高速、潍日高速,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潍日铁路、朐沂铁路正在规划建设中。潍坊市已被十一五规划列为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09年底将突破2.5万公里,稳居山东省17城市第一位。潍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皇五帝”中的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潍坊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众多,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等中外驰名,拥有十笏园、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龙化石、沂山国家森林公园、青云山、青云湖等旅游景点。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经济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着力解决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环境建设“四个关键问题”,突出抓好工业强市、扩大开放、民营经济、农业“三化”、城市化和科教兴潍“六个战略重点”,集中用好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现有企业“三大杀手锏”,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新成绩。2006年,潍坊市在全国47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业利税、工业利润排名第12位。2009年上半年,潍坊市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1402.61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4位。培植发展“三个一批”,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以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为目标,重点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以此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市工业已拥有得利斯、耶利亚、新郎等12件中国驰名商标和18个中国名牌产品,拥有山东省名牌7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4件,品牌经济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二.潍坊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概况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潍坊市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4个,即:潍坊市博物馆、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广播电视局(不包括街办、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站)。转企改制事业单位3个,即:潍坊市新华书店、潍坊市电影公司、潍坊市剧场。全市新规划建设公共文化项目2143个。总投资28亿元建设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城市规划艺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音乐厅等,是目前我市最大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城市规划艺术馆已投入使用,青少年宫和文化宫正在试运行,整体工程年底前全部竣工完成。各县市区分别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馆的改造提升,坊子区新文化馆建成开放,诸城、青州、昌邑等地新建文化馆将于年内陆续投入使用。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我市共申报国家一级馆9个,申报国家二级馆1个。全市新建高标准社区文化中心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397所,37%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500平方米以上,79%的镇街和54%的社区建成文化共享工程规范化基层服务站点,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1181工程”,确定了诸城、寿光2个省级试点县和100余个基层试点单位,整体工作全面铺开。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已实现免费开放。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共申报一个国家级示范项目、一个省级示范项区和2个省级示范项目。去年以来,县、乡两级财政新增投入资金1544万元,新建农家书屋830家。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作为文化部批准的十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之一,今年4月正式挂牌,目前正加快制定《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有1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35个项目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5人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深入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补查出不可移动文物600余处。临朐北辛文化遗址群、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群、青州昭德街古建筑群被评为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目前,全市半数以上镇街文化站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标准,85%的镇街和65%的社区建成文化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新建农家书屋2012家,总量达到7678家,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8%,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全年达到10.7万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1181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共建成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80个。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全市9个基层文化品牌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品牌”,94个基层文化团队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优秀团队”。2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潍坊市具有悠久的历史,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些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文明的体现,更是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展示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旅游资源。潍坊曾因园林众多而素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称。潍坊旅游介于“黄金海岸”和“山水圣人”之间,近年来,以国际风筝会为龙头,集合乡村民俗、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潍坊旅游业在山东省内做得有声有色。但在逐年增大的潍坊GDP和省内旅游强市面前,潍坊旅游的弱小毕现。如何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跨越,是很多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筝之都”潍坊同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潍坊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潍坊旅游局统计,2006年度,潍坊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但是在2006年,潍坊1720亿元的GDP中,旅游收入只有62亿元,所占比重远低于10%的支柱产业要求;在一年两度的“黄金周”盘点中,潍坊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在全省第10名左右徘徊。据潍坊市旅游局2007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上半年来潍旅游的省内游客所占比重为61.97%,省外游客占38.03%。省外游客以周边省份为主,其中省外游客人数占前10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4.12%,河北3.65%,北京2.93%,吉林2.69%,浙江2.46%,河南2.3%,广东2.06%,上海2.04%,辽宁1.98%和安徽1.9%。潍坊拥有高度超过千米的沂山、拥有国内最早的国际展会—潍坊国际风筝会、拥有上世纪80年代就为外国游客熟知喜爱的杨家埠,旅游却未能奋发有为,甚至在省内有“边缘化”之虞。潍坊第二产业强势,服务业比重偏低,壮大发展关联度最高、带动性最强的旅游业,对潍坊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在某些方面受到硬资源约束下,利用好旅游产业基础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量,将为潍坊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天地。3书画经营方面现状目前,“书画经济”己成为潍坊市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2007年,全市有书画专业户600多家,从事装裱的420多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引导培育下,书画产业得到蓬勃发展。2008年,全市书画经营专业户达到800多家,从业人员2500多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书画群众组织38个,从事书画装裱、经营的业户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9000多人,书画产业年营业额达2.7亿元。书画创作、爱好者达6万多人,其中省级以上中国书协美协会员80多人。全市书画产业涉及书画创作、经营书画、文房四宝、书画装裱、旅游产品等10大行业的40余个门类150多种文化产品,文化、艺术产品的水平、档次不断提高,全国各地的名人之作也大量涌入临胸书画市场,经营全国书画的新格局在临胸己逐渐形成,各种书画文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文艺演出、娱乐、音像出版、图书零售、印刷行业现状2008年,全市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综合游乐场所68处,从业人员280人,年总营业额940万元,上缴利税75万元。2009年底,全市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综合游乐场所达98处,从业人员460人,年总营业额1230万元,上缴利税98万元。全市经民政局注册成立的业余文艺表演团体有潍坊市综艺剧团等10家,从业人员约400余人,多为赋闲在家的退休人员。主要参加全市及省里的公益文化活动,无营业收入。全市音像制品出租零售企业170家,从业人员300余人,2008年营业额980万元,上缴利税89万元;图书零售单位78家,从业人员158人,2008年营业额480万,上缴利税18万。印刷企业158家,固定资产7650万元,流动资产1604万元,2008年上缴利税265万元。近几年来,潍坊市在16个县市区、开发区建立文联组织,成立专业文艺协会150余个。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文件,设立600万元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把文艺创作纳入全市文化建设综合考核。设立“风筝都文化奖”,作为全市文化建设的综合性最高奖项,每年列支奖金200万元,对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人才给予重点奖励。各县市区参照市里做法,设立文化奖项9个,奖金总额达1925万元。建立重点作品项目库,将一批题材好、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创作项目纳入其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每年的文化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文艺创作,并逐年有所增加。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契机,把文艺创作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启动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文艺人才库,加大了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全市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专业文艺创作人员2000多名,业余、兼职创作人员7000多名。其中,30岁至50岁的创作人才占总数的六成以上。人才层次逐步提升,文艺类国家级协会会员284人,省级协会会员1457人,市级协会会员6133人。同时,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书法、美术、民间艺术和文学作品创作等传统门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戏剧、歌曲、舞蹈和摄影等门类群众基础雄厚。以茂腔、吕剧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剧种得到长足发展,民间艺术创作空间日益广阔,影视、动漫、网络小说等创作门类异军突起。《开心农场》、《超级悠悠》等动漫作品列入中央电视台重点跟踪剧目,以《都市妖传奇》系列为代表的网络小说风靡网络。近三年,全市共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80余项,有5件作品获第九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奖,14件作品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4件作品获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创历史最好成绩。我市连续三届获省“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2011年以来,全市又新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电视剧《谁不说俺家乡好》、《防线》、《年画》,电影《明天我要升国旗》、《一代跤王》、《另类村姑》、《复苏的蝴蝶》等10余件影视作品创作完成,《另类村姑》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拍摄的《防线》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精灵萝卜娃》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电影《县委书记王伯祥》、电视剧《潍县战役》、《胶济大铁路》等作品进入筹拍阶段。大型现代吕剧《百姓书记》作为山东省唯一剧目,入选“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于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