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世界卫生报告》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一)概念•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由传染性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人人人动物传染病的危害•1、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全球范围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第一重要的疾病。•WHO(2005年):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140万人因传染病感染而处在医疗监护状态,每天因传染病而死亡的儿童数量达4000多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国家,只有80%的儿童能够存活到15岁。死亡儿童中的60%是由于传染病造成的。•东南亚国家,在15岁至60岁之间死亡的人中,有2/3的人是由于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所造成的。•拉丁美洲和欧洲,由传染病所导致的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在10%和15%之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重灾区”•艾滋病毒的感染人数近100万,且还在不断增加。•乙肝病毒的携带人数在1亿人以上。•结核病人450万,总感染人数居世界第2位,且每年以145万的新感染人数递增,每年因结核病死亡多达13万,大大超过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血吸虫病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建国初期:1000多万---80多万),但近年来长江以南地区正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1347-1351年鼠疫导致2400万人死亡•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为严重的6种传染病(WHO,2001)疾病病例数/年死亡数/年主要受害人群疫苗感染性痢疾40亿200万儿童少数几种疫苗,且效果不保证艾滋病4000万300万成年人无疟疾5亿110万儿童无麻疹3000万50万儿童有肺炎10亿400万儿童部分有效疫苗结核6000万160万成年人有•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传染病-----贫穷病。•疾病流行与经济落后及知识贫乏是紧密相连的。•经济落后和不发达国家传染病的危害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非洲,1998年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为30多万人,而当年仅AIDS就夺去了200万非洲人的生命。•非洲,仅疟疾一种疾病就使该地区的年经济增长减慢1.3%,而AIDS的影响竟达8%。•英国:1990—1998年间因疯牛病所造成的损失就达90亿美元;•秘鲁:受霍乱影响其1991年出口损失为7.7亿美元;•印度:1995年因瘟疫所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中国香港:1999年为阻止禽流感的蔓延,捕杀鸡所造成的损失为2200万美元。•公元前431~421年,西方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的霸权而爆发的战争。•这次战争之前,古希腊人从来没有遭到像天花这样的传染病的攻击,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新型流行病(包括鼠疫、天花、麻疹和伤寒等等)从非洲传到了波斯(伊朗),再在公元前430年到了希腊。这次重大传染病使得雅典军队的生力军1/4死亡。这次瘟疫造成西方文明史上一次重大的改变。因为雅典本来有称霸整个希腊半岛的雄心——雅典是古希腊所有城邦国中最强大的两个之一——瘟疫----军队、平民死亡---雅典称霸失败。•公元165~180年间,在罗马帝国时期发生了另一场非常厉害的黑死病瘟疫———史书称之为“安东尼时期黑死病(鼠疫)”———瘟疫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导致了罗马帝国本土1/3的人口死亡。•公元211~266年间,罗马又遭到第二次传染病的大袭击。最严重时,罗马城1天死亡5000多人。•两次瘟疫横行之后,罗马帝国衰落。•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美洲的土著印地安人的人口在5千万到1亿之间。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对美洲扩张过程中,战争和屠杀死去的人远远少于死于欧洲人带去的天花、麻疹、霍乱、伤寒、鼠疫、流感、白喉等严重的传染病——传染病使得美洲土著90%的人口毁灭了。•哥伦布将美洲的梅毒带回欧洲。•3、严重的疾病负担•2005年中国欧盟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2003年达到1.2万亿元,占GDP的10.3%。疾病经济负担的增速大于GDP的增速。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在逐年增加。如这种状况不给予扭转,必将威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4、社会动荡,心理恐慌1970霍乱在孟加拉造成恐慌SARS期间的校园管理抗击非典,“头”等大事非典婚礼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2003•(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1.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2.传染性•人人人动物•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2)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3)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4.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天花病人脊髓灰质炎病人血吸虫病人二、什么是法定传染病•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列入必须监测和报告的疾病,以加强管理。----法定传染病。•2004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1.甲类2种:鼠疫、霍乱。•2.乙类25种:SARS、AIDS、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三、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一)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他易感者。•(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表1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染过程传染病例子直接接触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疥疮、水痘等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空气或飞沫传播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粘膜进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漂浮,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食物或水(共同的污染源)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昆虫或动物媒介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后,才具传染性。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播)、狂犬病(狗传播)等血液/体液传染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母婴传染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自我保护能力差,因而较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在儿童中开展有计划的疫苗接种就是要提高儿童的群体免疫水平。流行环节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空气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风俗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四、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宿主),即所谓的传染链,因此,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也必须针对这几个条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表2不同传播条件下传染病的不同控制方法传播条件控制方法传染源病人及早接受观察、隔离及治疗;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注重环境、个人及食物卫生,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接受免疫接种•(一)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引发传染病的根源之所在,因此控制和消除传染源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例如,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严格诊治和管理,对病人家属加以严密监控和检疫,就是控制非典型肺炎流行的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就是消灭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控制狂犬病的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通道,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与消灭疾病的关键措施。•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的途径才会传染给正常人,如通过咳嗽产生的飞沫、蚊虫叮咬、水源污染、输血等途径。•消灭蚊子可以预防疟疾;•搞好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痢疾、伤寒的发生;•开窗通风、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戴口罩等措施可以预防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三)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与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人群易感性高,发生疾病流行的可能性大。•对于一种新的传染病而言,从来没有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者。特异性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的连接和延续,这三个环节的连接往往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类部分传染病之所以能死灰复燃,再度肆虐人类,是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1、自然因素•气候、地理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新的降雨格局造成大量水洼蚊蝇容易孳生•温度的上升促进了媒介昆虫的繁殖生长增强了其体内病原体的致病力(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等)。•气候变暖改变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迁徙方式。•如伊蚊历来只能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但由于气候变暖,现在在南美的一些国家,可在海拔1350至2200米高度发现伊蚊。•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人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动荡等。近年来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1)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结核病:目前全球约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1亿。1981~1995年,美国对抗生素出现抗药性的病例从2%上升到25%。•蚊媒对杀虫剂的普遍抗药,严重影响了灭蚊,从而引起了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的流行。•(2)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城市化造成大量贫民窟的形成,贫穷、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缺乏安全的饮水和食物,是传染病滋生与发展的温床。•(3)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如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动荡局势使这一地区20世纪90年代白喉严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