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文学的灵魂邹国平2012.12.28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文学创作,文学的灵魂,在创造优美的意境,第一:读书读书,如何读书,是一门学问。分几点来讲:(1)首先强调要读经典。经典,是祖先给我们畄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从《诗经》、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从史子经集到古文观止,浩瀚无际的文学银河,星汉璀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读中国,还要读外国名著,一个要想在文学方面有所创造的作家,无不饱读诗书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且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都在年纪幼小时,就开始苦读史书的。我们熟悉的苏东坡,他父亲苏询,就是大学问家,苏氏三人,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个席位。当今社会,当然生产了许多优秀著作,但也不乏文学垃圾。我的想法读书要有选择,选择经典而摒弃垃圾。读书可以养神、蓄气、增智、脱俗、可以扩展胸襟。清代刘熙載说:与古为徒。意思就是要拜古人为师。我年轻时在部队当兵,读经典我下了功夫。(举例)大画家黄宾虹曾对他的学生林散之说:世间百病可医,唯俗病难治。医治俗病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万卷书,走万里路………2)读书的方法细嚼慢咽,认真品读。读书最忌活囵吞枣,五柳先生陶渊明自谦地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把读书当作饮酒品茶,细斟慢品,领畧书中滋味。袁枚写的《随园诗话》,一部好书,读此著,可感受袁枚读书的品位。作读书笔记。我几十年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其中有一部分是读书读诗的心得。遇到有触动心灵的好书,且自已又有心得,不妨把点滴领悟而又有感而发写成文章,我近年写的多篇读书文章,如《细嚼慢品菜根潭》、《遥忆军营读书时》、《重读白居易》等,就是读书的收获。(3)扩展读书领域文学爱好者往往有个偏好,即只读文学书藉。你要想写好文章,光读文学等于吃偏食,营养不全面。我主张要吸纳各种营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人体需要的都要接受。例如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养生学,包括书法绘画等等,都要涉猎。它可以使我们触类旁通。因为你一旦动手写作,这些文学之外的学问对你都有帮助的。特别是研究人生的,因为文学是人学,生命爱情爱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扩展读书领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苏軾写的《东坡志林》,涉及到建筑、烹饪、园林、服饰、酿酒、制墨等诸多领域,想当年为了要读《东坡志林》,从无锡图书馆借来,我化二个月时间,把10万多字整个抄下来。他的书论写得很好。作家首先是杂家,写作时左右逢源,笔下生花。一个生活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鲁迅也是一个读书很广的作家,他每天写日记,日记内容丰富多采。他首先学医,由医转文,他对旧时农村生活,对农民认识很深,他解剖自已,同时解剖民族的劣根性,他笔下的人物,灵魂、来源于他的知识和他思想的穿透力。笫二:生活毛泽东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髙于生活。这句话没有过时。我市青年作家张羊羊写的农家生活,有散文有诗歌,充满情感哲理,耐读耐品。我们有些青年初学写作,讲究华丽辞藻,而内容贫乏。我讲的生活,分几点来讲:(1)经历生活的经历越丰富,生活的底子越厚实,作品自然有神采。每位作者,所呈现的作品有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两种。但最重要的,作品应当是人生经历的再现。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薛尔康,无锡人,散文、诗、小说都写得很好。多年前,他犯了事,坐了几年牢,出狱后连续写了许多散文随笔,尤其写监狱生话,精采极了。他现在发了,成了亿万富翁,可是他创作也越发不可收,我读了他在《雨花》上作品,很有感触。去年他与夫人到常州看我,谈到创作,他神采飞扬。(2)观察生活首先是发现,作者首先要畄心生活,善于发现。罗丹有句名言:大意是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我们能不能发现美。作家要耳聪目明,有一副特殊的眼光,有一支敏锐的神经,当别人还未看到的时候,恰恰被你发现了,震撼了,激动了,你就有了创作冲动了。举个例子:我这一生除了当兵和市里工作,大部分在钢厂工作,我对钢厂的生活非常熟悉,就像熟悉自已的掌纹一样。我写了大量钢铁诗,有几百首,发表在《诗刊》、《雨花》、《新华日报》等刊物上。其中有一首《喂》,发在1981年元月号上喂邹国平把最后一吊矿料喂进炉口,一溜风—走来我们的卷扬机手。她从摇篮里抱起孩子,轻轻刮一下他小巧的鼻头;孩子咧嘴甜蜜地笑了,将奶头咬进贪婪的小口。她欣赏那鼓动的腮帮和乌黑发亮的眼球,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哦,洁白的奶汁……哦,火红的钢流··一为了哺育祖国的未来,喂—这是时代神圣的要求。(3)积累生活作家积累生活是一辈子的事。皓首穷经,不能半途而废。譬如采矿,你要有丰富的矿藏,你必须到生活掘进,采选,你才能炼出高合金有品位的钢铁产品。积累,不是简单的重复、叠加,而要善于比较、洗炼,升华。例如散文写作,你对某一个事物有了新的发现,然而你胸中储藏的其他事物会跳出来,与新发现的进行对比,它会在你头脑中发出亮光。我写的一组小诗,《碎玉小集》,每首很短。看似平淡的小物种,一旦将原先储藏的积累加以联想,诗的意境就出来了。碎玉小集橘园秋风,打开一坛老酒酿酒者的梦在枝头熟了藕七月,捧一片碧绿的笑笑中滚下晶莹的泪八月,献出全部的爱却扯不断情丝缕缕菱不为生命争夺泥土只栖身于一泓碧波武装起四枚利戈保卫艰辛的生活蚕一个多情的诗人为织造人间锦绣直到生命终止蚌曾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在顽强的磨砺中创造幸福的结晶鹅不是狗但能看门不靠摇尾乞怜而讨取欢心炼钢炉口一个初生的婴儿绽开的笑容胭脂三陪小姐和告密者必须随身携带的装饰品我家里有一副常州大儒钱振煌写的对联:“生怜花鸟似儿女,酷爱溪山如画图”。这副联告诉我们,你对身边人和事要有情感,那怕一草一木,充満怜爱,不能漠然视之。对身边的人,倾注情感,爱和恨,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都需要观察积累。第三,练笔或创作练笔和创作,是终身的事。作家的劳动是复杂劳动,作家的成功,它的光环是给那些终身奋斗而有充分准备的人的。莫言得诺奖,最能说明问题。(1)建立对文学的兴趣请问,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回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乐不知疲,天天操笔天天写,有人问,你的文章写那么好,有什么诀窍?于是回答,除了写还是写。现在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逼着孩子上各种兴趣课,其实小孩没有兴趣,你赶着鸭子上架,有时是适得其反的。中国有13亿人,真正有大名头的作家是很少的。但是重视写作的人和各种文学团体如雨后春笋,这是社会需要使然。大狗要叫小狗也可以叫。黄羊评张戬炜《荆蛮古色》时说,贵族狼狗叫了,杂毛小狗也在叫,不过叫的声音不同罢了。当然兴趣也好培育,不可否认天赋条件也很重要。春潮文学社,在座的是学校喜欢文学的同学,是对文学有兴趣的同学,通过长期努力,你们当中是会涌现文学大家的。(2)培育和珍惜灵感灵感说起来很神秘,灵感如何产生,我认为:一是长期生活积累的沉淀;二是发现新鲜事物触发思考撞击的火花;三是及时捕捉深入思考孕育完美的过程,达到佳作喷薄而出。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好习惯,身上或床头柜备好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有什么触发,立即记下來,这可能往往是最精采的,你不记,懒,,稍纵即逝,我们不管写散文或诗,有了几句好文字,或者一个新鲜想头,抓住了,再加以铺垫,延伸、扩展,作品逐步完善,也有可能喷薄而出,一气呵成,各种情况都会有。鲁迅说:做不出时不硬做,也有道理。但往往苦思几天,灵感突然出现了,我们在创作中不乏其例。(3)提炼升华创造意境文学创造追求意境,这是作品的灵魂。在今年的“中秋诗会”上,我曾接受电视台采访,讲了诗歌之美的问题。我认为诗歌之美就是意境之美。意境者,诗之灵魂也。李商隐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居易写卖炭翁,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的笔触直抵卖炭翁的心灵,写出“两鬓苍苍十指黑”炭翁凄惨诗境。追求意境,有风格之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乃豪放之美,““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婉约之美。东坡更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句,此更是清新朴质之美。提炼升华创造意境,使你所表现的作品的文字、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染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取决于:作者修养的深度,思想敏锐的透明度,深入生活的广度,以及掌控文字语言的穿透力。举个例子:我多年写过一首大海日出的诗,记得开始写“一轮朝阳从大海的东方升起来了”这不是诗,是原地踏步的散文句子;“一轮金球脱浴而出”。仍不满意,没有意境。“大海在临产”!觉得很好。为什么?因为把大海日出的自然景象比喻为妇人分娩,这就有了人类创造生命的意义,把诗境大大地推进了。所以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锤炼诗境的过程。杜甫说“语不惊人誓不休”,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4)框架结构和注重细节框架结构等于造房子的梁柱。创作的过程等于造房子。先要搭好架构。这也就是总体构思,一篇作品能否成功,总体思路很重要。当然也有写到半路改变结构的。小说创作比较多。写诗常常会出现先有几句精采的,属于诗眼的文字,你不能放弃。因为你很兴奋,冲动,凭借这份冲击力,你可以扩展,延伸,形成完整的架构。细节是什么?细节就是造房子的砖瓦。髙深的作者很重视细节的选用。作品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在文学名著中,精采的细节比比皆是。《宋江杀惜》中一封梁山书信,要了阎婆惜的命。《红楼梦》中黛玉焚稿,看了要流泪。《儒林外史》中的两根灯萆,使人刻骨铭心。诸葛亮的鹅毛扇子,是他智慧的象征。如果说框架结构在大处着眼,那么选取细节你就要十分用心。所以说细节决定成败。无论何种文学样式,细节最感人。一切描述,取决细节。(5)语言特色优秀作品要有特色语言,平常生活的语言要加以提炼。高晓声是我们常州人,他的小说语言常常用吴语方言,幽默风趣,叫人拍案。鲁迅的语言大都白描,豆腐西施的脚像一个圆规。你读了就忘不了了。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他的语言要符合他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红楼梦》中的焦大的话不可能是香菱说出来的。语言有时代性。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为大众所接受,就因为他的语言与时俱进。语言有生命力。活在老百姓口上的语言,经久不衰,到作品中,它就有了感染力。文学语言需要作者终身努力,形成自已个性鲜明的特色语言。在作品中熠熠生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