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鹤山三中综合科组罗苏梅【摘要】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深究却是人才的竞争,而本质上则是文化的竞争。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那么,怎样建设学校文化?必须要从三方面进行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讲究格调与品位;行为文化建设,体现规范与关爱;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和谐与特色。【关键词】学校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海尔总裁张瑞敏则认为:“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深究却是人才的竞争,而本质上则是文化的竞争。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何谓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社会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离开,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2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只要这片土壤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那么,怎样建设学校文化,我认为是:一、物质文化建设,讲究格调与品位。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又是重要的途径和载体,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品位和格调。它所包含的内容清晰可见,非常明确,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和传播力,因而在公众认知学校文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建设学校文化,就必须精心建设好学校的物质文化。1、美化校园环境。美丽的校园和完备的校园文化设施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学校在排除危房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美化绿化校园工作中,一定充分考虑和体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形象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2、建设校园标语。在校园内设置“硬性”的文化标志,比如标语类:其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要创新隽永,尽可能减少禁止类、训导类的标语上墙而改用关怀、激励性的语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体现师生平等的观念。提倡人文性短句上墙;展示类:展示的各类作品;公告类:学校惩罚性公告、各类各级荣誉公告、学校的各类骨干教师、学生优异分子表彰公告等;宣传类:宣传关注国家政策法规,身边时事。校园宣传标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规范师生行为习惯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如:“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你让环境美好,环境让你舒心”,“礼貌能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事实证明,温馨和富有人情味的标语不但3能发挥育人的功能,还能给紧张的校园生活增添亮色和乐趣,成为点缀校园、透视学校文化气息的一道风景。3、营造校园氛围。通过加强固定橱窗、活动展板、“校路文化”、校园网络、读书俱乐部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以烘托“书香校园”和“艺术校园”氛围,引领师生积极向上并感染师生从“观察员”转向营造校园氛围“参与者”的角色上来。4、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注意发现、培养本校人才,发挥教师作用,参与建设、丰富、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时间固定,且具有本校特色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确立学校自己的师生共知且乐意自觉参与的节日,创办发行自己学校的校刊等等),对我们学校的许多现实问题进行集体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人人为学校发展,我是学校的主人”集体观念,让教师队伍成为一支数量可观、素质优良的校园文化工作队伍,以适应学校校园文化及其发展的需要。二、行为文化建设,体现规范与关爱。一所学校要把自己办学理念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就必须要有文化行为的改造和积累。没有文化行为的改造,办学理念将流于形式。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构建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文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正确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加一个“约之以规”。教育与管理是互为表里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乏无力。实践证4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为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必须狠抓“校风”、“教风”、“师德”及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这些制度方面的学校文化,对全体教职工来说,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强制性与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与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教职工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教师良好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无非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保障功能,即为了保障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激励功能,即激发和调动师生为实现办学目标,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制度的构建,既规范了师生的行为,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同时还要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校园文化组织机构建设,是队伍得以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科学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能加强党对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能强化管理,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因此,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正常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凸现人文关怀。在学校文化中,最基本的群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在学校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不相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者代表着学校文化的思想、价值和行为方式,相对而言,教师群体是社会主文化的代表和化身,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在广大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制度的建立,强调了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但在人文关怀日益凸现,人的个性不断张扬,生命的价值倍受关切的今天,如果能在制度的规5范性和管理的“人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那就能得到“1+1>2”的效果。比如,时刻把老师们的甘苦放在心上,把老师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老师们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放在心上。在管理行为中们提出校长要树立为全校干部教师服务的思想,干部要树立为全校教师服务的思想,当然,教师也要树立为全校学生服务的思想。在依法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一是不断确立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人地位,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二是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立足校情,创设条件,为师生着想,尽力改善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生活。3、全社会参与,共同育人。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合力是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学校必须花力气,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真正作用,引导净化家庭育人“小环境”。为净化社会育人“大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4、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两个方面。在新的校园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整课内学科教学课程计划,将国家计划规定的课内学科课程,及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课程(诸如兴趣小组、科技制作、文艺、体育、校班活动、社会实践、结合特殊日子举办的纪念教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多组织一些学生自我展示和自我创造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实践表明,一整套符合教育规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加上人文化的操作执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自觉参与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进而稳定成优良的校风。三、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和谐与特色。一所真正能有永久生命力的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有形资产,而在于它存在于师生员工心灵之中的精神文化。6首先,应在尊重和期待上做文章。一是对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也许,教师心目中未必有校长,校长心目中却不能没有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和期待每一位教师,包括进步不快的教师,有棱角的教师,喜欢标新立异的教师,甚至有过错的教师。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有了对教师尊重和期待的氛围,倡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待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尊重和期待每一个学生,包括智障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甚至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其次,应在理解和关爱上做文章。多念教师的好处、多看教师的长处、多想教师的难处、多给教师的益处。做到“四有”:有意见就听,有成绩就夸,有才干就用,有贡献就奖。再次,建立团队学习组织。可以构筑一个传承学校文化的载体,一个沟通情感的驿站,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充实精神生活,享受学习乐趣,提升生命质量,实现自身价值。总之,力求让师生快乐地走进校园,自信地走出校门,充分地感受和谐的氛围,享受生命的快乐,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将从内涵上提升学校文化的层次,也使得学校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竞争力。【参考文献】1、《社会心理学》吴江霖戴健林广东高教出版社2007年8月版2、孙鹤娟著,《学校文化管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此文获2009年度鹤山市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