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理化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物理部分考生注意:物理部分第五大题分为两组,A组适合学习一期教材的考生,B组适合学习二期试验教材的考生。一、填空题(共18分)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现象。2.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出租车前排的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出租车突然刹车时,由于而造成的伤害。3.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了;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了。这表明力能使物体发生。4.如图1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进行跳伞。运动员从345米的高度跳下,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以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5.质量为2千克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图I热量为焦,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若使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则煤油吸收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冰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焦/(千克·℃)]6.小球浸在水中的体积为1×10—3米3,则小球受到浮力的大小为牛。7.某导体的电阻为10欧,10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3库,则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安,10秒内电流通过导体做功焦。如果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变为0.6安,则该导体的电阻为欧。8.上海实行“分时电费”的计费制度,计费方法如右表所示,这样既可以减轻高峰时段电网压力,又能节省用户的电费支出。某用户家中的电热水器上标有“220V2000W”字样,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的功率为瓦。若该电热水器每天正常工作1小时,将它的工作时间从高峰时段移至低峰时段,则该用户每月(按30天计)至少可节省电费元。第1页时段单价高峰时段(06:00—22:00)0.61元/度低峰时段(22:00—06:00)0.30元/度9.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2图310.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3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比较(b)、(c)、(d)三图可知。二、作图题(共8分)11.如图4所示,重力为4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拉力。图4图512.请根据图5中给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13.请根据图6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图6图714.在图7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自中点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且不为零。第2页三、计算题(共17分)15.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的示数为0.5安。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2)电源电压。(3)电阻R2的阻值。图816.水桶内装有体积为1.9×10—2米3的饮用水,小张同学为班级的饮水机换水,他从地面匀速提起水桶放到1米高的饮水机上(水桶的质量不计)。求:(1)桶中水的质量。(2)小张同学所做的功。17.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米2,请根据图9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1)小王同学的重力。(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5×104单位:帕1.5×1043×10320图9四、实验题(共11分)18.如图10所示,常用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此时它的示数为℃。图1019.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图11图1220.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在未挂钩码时,螺母A、B的作用是。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第3页西瓜籽对面粉人躺着对床面人站着对地面履带坦克对地面2l。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电源电压都为6伏且不变,滑动变阻器上都标有“20Ω2A”字样,待测两小灯的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电流分别为0.35安、0.2安。他们各自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小灯正常发光。此时观察到乙同学的小灯比甲同学的小灯亮,且乙同学的滑动变阻器滑片恰好在中点上(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求:(1)乙同学所用小灯的额定电流。(2)乙同学所用小灯的额定功率。(3)甲同学所用小灯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电阻值。五、本大题分为A、B两组,请在选定组的括号内打“√”。选A组的考生答B组不给分,选B组的考生答A组不给分。两组同时选择或同时不选,以A组为准。(共16分)请在选定组的括号内打“√”:A组()B组()A组(第22—26题是单项选择题)22.下列估计值中合理的是()A长跑运动员的体温可达46℃。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千米/小时。C足球运动员的质量可达80千克。D举重运动员的举力可达5000牛。23.下列各物理量中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A比热容。B内能。C热量。D温度。24.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25.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阻R一定断路。B电阻R一定短路。C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D灯L可能变亮。26.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D以上都有可能。第4页427.某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状态(选填“闭合”或“断开”)。测量时,该同学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是为了。28.某小组同学研究圆柱体上(或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小组同学把一个高为0.1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如图14所示,并不断改变它所处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测得液面到圆柱体上表面的距离及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图14表一液体甲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200.400.600.801.0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1.001.201.401.601.802.00表二液体乙液面到上表面的距离h(米)00.020.040.060.080.10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0.160.320.480.641.80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牛)0.800.961.121.281.441.60(1)分析比较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2)分析比较表—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二行与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B组(第22—26题是单项选择题)2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23.图15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图15第5页24.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质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1)0.1千克的铜块;(2)0.1千克的铝块;(3)0.2千克的饲块;(4)0.3千克的铝块。应选用的材料是()A(1)与(2)。B(1)与(3)。C(2)与(4)。D(3)与(4)。25.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26.如图16所示,重力为3牛的物体P挂在测力计下,其下端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现拉动物体P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为3牛。下列能正确反映物体P运动情况的纸带是()图1627.某小组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液体甲液体乙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厘米)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厘米)实验序号金属盒深度(厘米)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厘米)1106410722011520133301563018(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28.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17(a)、(b)所示。图17(1)观察图17(a)可知,甲车在作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秒。(2)观察图17(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米。(3)比较图17(a)、(b)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