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和《XXX新型城镇化建设2012年工作方案》(济办〔2011〕30号),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突破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按照“城乡一体、群众自愿、集中集约、改革创新、依法依规”的原则,坚持政策引领、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人口的集中集聚,产业的集合集群,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二、工作任务(一)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宣讲、座谈、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好处。认真吸纳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各镇(街道)要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各村(居)人口、户数、耕地面积、村(居)占地面积、住宅面积、产业状况和群众需求等基本情况,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布局、规模、撤村并点方案、分期实施步骤等,制定工作台账,加快建设进度。(二)科学规划,制定方案以建设“山水济源”为目标,按照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市的要求,着力三个结合,即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城市提升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大社区,引导农民向社区集聚,体现集聚效应。1.新型农村社区选址要依据XXX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规划要综合考虑人口集聚、产业支撑、生态宜居、地质地貌、自然景观、文化传承、历史沿革和人文特点,以及农民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因素,着力打造特色,彰显个性。在规划山区新型农村社区时,要充分发挥山的优势,依山就势,山水结合,突出生态自然、山水相融。2.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规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民意愿,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平原地区每个社区按5000—10000人进行规划,山区和丘陵地带及景区每个社区按2500—5000人进行规划。条件允许的,人口规模可以增加。3.社区住宅的设计要引领现代生活。平原地区建设的楼宇型社区,必须以多层、高层住房为主,容积率为2.0左右;山区、丘陵地带及景区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规划可以采取多村联建的形式,以建设3层以下(含3层)联排住宅为主,体现济源传统民居民俗风格特色,适度集中建设,容积率为1.0左右。对于符合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居),就地连片改造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农村变社区。(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广泛听取和尊重农民意愿,规划新建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宜迁则迁,宜并则并,宜改则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1.城市带动型:即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带动城市以外的村庄及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采取政府引导、民主决策、市场运作等措施,积极进行整合搬迁,变村民为市民,变村庄为城市社区,实现农民住房改善、城市形象改观、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产城一体型:即对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依托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和生产要素整合,通过社区建设为集聚区或园区建设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支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3.城镇带动型:即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将镇周边村合并整合为一个社区,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特色民俗型:针对原有建设规划合理、有一定民俗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综合条件较好的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对规划、建筑、环境、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产业培育型:即以旅游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板块为基础,以产业园为依托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走“依托产业建社区,建好社区强经济”的良性发展之路。6.生态宜居型:即对边远山区、沿黄地质灾害威胁区、采煤沉陷区、水库库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通过政策扶持、社会援建、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四)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在社区建设中,采取典型引路、分批实施的形式,分年度稳步推进。2012年在全市15个镇(街道)确定裴村社区等23个新型农村社区29个点进行先行先试。其中,阳光社区祥和源、蓼坞苑为规范提升试点;克井镇北辰社区、五龙口镇裴村社区、承留镇滨湖花园、阳下路王屋镇福裕苑—下冶揽月轩、轵城镇沁园春天、天坛街道驿城社区、坡头镇西霞湾、北海济渎苑8个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工程建设质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综合信誉好、业绩优良的企业承建,依法进行项目发包和工程招标,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加强社区住房隔热保温性能,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和居住舒适度。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和各镇(街道)要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和技术服务。(六)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对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成立社区基层组织,同时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文教体育、妇女等委员会,强化党支部、居民自治、社区服务三大功能。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建立完善社区组织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加强对原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增加集体收入,做到有钱办事、有钱服务,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三、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10”的模式和基础设施“六通五化两集中”的建设标准,与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1.按照“1+10”的模式,完善一站式社区服务功能,确保为民、便民、利民。“1”即1个社区基层组织,“10”即综合便民服务大厅、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含图书阅览室)、警务室、档案室、标准化卫生室、商业服务场所、全民健身广场、幼儿园(学校)、敬老养老场所、万寿堂(丧葬祭奠场所)等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党组织及居委会办公室:办公面积应不少于200㎡(山区不少于150㎡),办公设备配套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社区综合便民服务大厅:面积应不少于300㎡(山区不少于250㎡),提供就业、社会保障、户籍、低保、救济优抚金、计生、法律援助、物业、环卫、储蓄、贷款、邮政、农业、补贴发放、代收水电费、电话费等服务。服务大厅办公设备齐全,管理制度完善,标识、标牌统一。——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200㎡以上,包括文娱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电脑、投影,配备棋类活动等器材9种以上,且有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器材。要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作好整合。——图书阅览室:面积不小于50㎡,藏书3000册以上、报刊杂志订阅10种以上,借阅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有相应的桌椅,环境清净、明亮。——警务室(治安民调室):面积不低于30㎡,逐步完善安全防控、监控设施,电子报警系统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保障社区安全。——档案室:达到示范类标准,做到办公、阅览、库房、陈列四分开。——标准化卫生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50㎡;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免疫规划室(资料室),相对独立,分区合理,符合卫生要求。——商业服务场所:主要包括便民超市、理发店、综合维修店等应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选址、安排用地,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山区不少于250㎡)。——全民健身广场:应有一个占地面积900㎡(山区不少于800㎡)以上的广场,一般应有2种以上体育活动场地和设备(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有健身器材(不少于18件),有专人管理。——幼儿园(学校):人口规模较大的社区应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建立一所幼儿园,面积不少于500㎡(山区不少于450㎡)。——敬老养老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50㎡,包括日间照料室、老年活动室和老年餐桌等。——万寿堂: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可根据群众意愿和当地习俗,设立万寿堂(丧葬祭奠场所)。各新型农村社区可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可以增设其它公共服务设施。2.按照“六通”(即通路、水、电、清洁能源、广播通讯、公交车)、“五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两集中(污水集中排放、垃圾集中处理)的标准,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社区主要街道主路面宽度10—12米,建筑控制线16—18米,间距不低于250—300米;次要街道主路面宽带8—10米,建筑控制线12—14米,间距不低于120—150米。主要道路应设置照明设施,路两侧进行绿化。——供水建设:输配水管网要与道路规划建设相结合,同步进行。——电力设施:供电负荷应包括生活用电、社区企业用电、农业用电、社区道路、公共设施等;低压主干线沿社区道路一律采用地埋线方式建设,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广播通讯: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固定电话、移动以及宽带网全覆盖,管线采用地下管道建设方式,有线电视管线要与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鼓励一网多用。电信设施的布点应相对集中建设。——清洁能源: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的社区要逐步实现天然气(煤气)、暖气进社区;山区及其它地方规划的社区要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和液化气,设立沼气和液化气服务站点,提供维修、送气等服务。——社区绿化:绿化品种要体现多样性和互补性,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公共绿地应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高品位、高标准布置绿化。——环境美化:在社区建筑物外观上,色彩、风格应统一、协调。新型农村社区入口要营造标志性建设;在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布置场地铺装、围栏、花坛、路灯、座椅、雕塑、宣传栏等环境设施小品,营造优雅的社区环境。——社区亮化:新型农村社区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路干道和公共服务场所要安装路灯,使用节能型灯具。道路路灯式样统一、美观,保持亮灯率。——社区净化:社区内配备垃圾箱,实行垃圾定点存放,指定专人定期清扫、收集垃圾,保持社区内干净整洁。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污水处理:污水排放要使用地埋管道,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式进行处理。平原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逐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山区社区生活污水要通过管道或暗渠集中排放。——垃圾处理:推行“居收集、镇(街道)运输、市(区域)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运行模式,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建设(一)强化政策引领1.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周转用地指标,有效解决用地问题。由各镇(街道)与市政府签订归还周转指标目标责任书,周转期为3年。国土部门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供地方式。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旧村拆迁改造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外,剩余部分交由市政府统一调配使用,由市财政按每亩12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2.群众入住新型农村社区以后,可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或集体土地房产证,允许在全市一定范围内交易、转让、互换、抵押、继承。同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物权进行确权登记,继续享受国家对农民的各项优惠政策。3.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入伍、低保等民生问题。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群众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与农村不同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标准,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按规定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4.市财政部门要整合打捆相关资金,集中用于支持新型农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