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1.完整的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A.夏、商B.商、周C.西周、春秋、战国D.夏、商、周[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的尚少,但已有,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西周青铜器铸造,产品趋向生产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进入另一个时期:铁器时代,因此本题应选D。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实行刺使制度B.设置西域都户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答案B]本题属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汉武帝统治时期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认识。A项是汉武帝设立的监察制度,可以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C项是汉武帝实行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是一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D项是汉武帝实行中央集权的措施,只有B项不正确,因为两汉设西域都护是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而汉武帝早在公元前87年已驾崩。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A.《大衍历》B.“太初历”C.“十二气历”D.《授时历》[答案A]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专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比较和辨析的能力。唐朝杰出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了《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项是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的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C项北宋科学家沈括根据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完全统一起来编制的历日制度。D项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的,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还早300年。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本题最大有效信息是王安石认为政府与百姓之所以贫困,是因为理财“未得其道”,故本题的着眼点要从理解“得其道”入手。青苗法,不但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政府不但收到免役钱,而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国家在市场短缺时销货,也有利于收入增加,故这三点都符合王安石的理财观,至于将兵法,则不属此列。5.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A.漠西蒙古准葛尔部B.蒙古鞑靼部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D.天山南路的回部[答案C]本题涉及明清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巩固统一与发展。按题意,应是C。因为土尔扈特部是清朝卫拉特漠西蒙古四部之一,(另有准葛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部),明末清初西迁今伏尔加河下游,遭到沙皇的民族迫害,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粉碎了沙皇军队的追击和阻截,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并得到乾隆帝的热情欢迎和妥善安置。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6.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答案B]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考生应就所列五项加以比较。首先排除D项,同为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并不完全相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除英国还有法国。A、B、C项基本都是相同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法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财富,是其共同的背景和目的,而方式,两次鸦片战争都是采取武力征服,逼签条约。性质,同为侵略行为。由于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意为比较相同点中的最主要的要点。衡量两次政战争的相同点,最主要的应该是目的和性质。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答案C]本题逆向选择,旨在考察考生有关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难度不大。A项领导机构符合史实,B项隐含一个易于混淆的知识点,即近代工业和近代民族工业。军事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但绝不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也符合事实。D项涉及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标榜“自强”、“求富”、“剿发捻”、“勤远略”,结果甲午战争的败局,自然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而C项所指舰船,主要是从英德两国购买,只有部分船只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故C错。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答案D]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近代中国思想探索与发展史的掌握。所列四点,实际上代表了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特点。A项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与洋务派的主要观点,B项是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观点,C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特点,D项则是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基本特点,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软弱,康梁等人只能“跪着造反”,要宣传维新变法,只有借助于中国二千多年的儒家正统思想,进行阐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9.以下关于保路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有绅商参加的群众性运动B.范围遍及全国各地C.是收回利权运动的前奏D.为武昌起义提供了组织准备[答案A]本题旨在考察考生对保路运动基本史实的准确掌握。难度虽小,却极易失误。保路运动兴起于湖南,高潮于四川,震动于全国,却并未遍及全国各地(因为全国尚有许多省份无铁路建造计划)。C项恰与史实相反,利权运动兴起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于保路运动,何谈前奏?D项评价不当,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但非组织准备,因为保路运动是由立宪派、绅商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而武昌起义是新军中革命党人组织发动的,故只能选A。10.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答案B]本题也是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五四运动背景的认识。A项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基础,D项是阶级基础,C项是国际背景,因为十月革命它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从五四运动发动者本身——学生、工人、商人、市民等阶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进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角度加以分析。此题似乎有些难度,但教材本身早已点明,仅考其识记能力而已。11.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答案C]此题旨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这里的国民政府应指1925年7月—1949年4月中国国民党建立的政府。其作为所在地的时间,分别是广州1925年7月,武汉1927年1月,南京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1927年8月宁汉合流,重庆:1938年秋迁都重庆。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答案A]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毛泽东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是各个阶段的斗争总结和指导性文件。毛泽东论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1930年及时总结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经验中提出的,故答案只能是A,至于B项是1926年毛泽东为热情歌颂北伐战争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而作,C项是1938年5月为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胜利道路而发表。D项是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为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指出抗战即将胜利的情况下我党的总任务。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识记能力。13.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A.粉碎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C.三大战役D.渡江作战[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人民解放军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应是1947年6月底开始的战略大反攻,因为三军挺进不但像三把尖刀插进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人民解放军各战场都举行了大反攻,对扭转全局起了决定性作用。A项表明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结束。C项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D项表明推翻了国民党政权。1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答案C]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主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意义的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我国废除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指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区别一种社会制度,关键在于它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因此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5.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答案D]本题也是道程度性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与认识。所列4点都可以作为经济困难的原因,但题干要求分析最主要原因,则应从导致国民经济困难的内因入手。A、B、C三项都是客观原因,D项才是内因。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广东、福建B.安徽、四川C.四川、浙江D.安徽、江苏[答案B]本题是简单的识记题,难度较小。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1978年全国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了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安徽、四川省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取得很好的效果。17.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最早提出是在A.中印联合声明B.中美联合公报C.日内瓦国际会议D.万隆会议[答案D]本题涉及新中国外交方面几件重大事件,属于小专题性质,旨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D项是1955年在印尼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矛盾和分歧,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项声明是1954年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是1972年在上海签定的,结束了中美对抗,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C项是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这几件重大事件都与周恩来有关,考生易于混淆。1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答案D]本题是道逆向比较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文献的比较与评价。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而制定的,它在客观上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因此所列四项完全正确。1789年8月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能力。第②点错在“保留武士特权”,应是取消武士特权,第④点错在“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应是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要求考生平时记忆准确,答题时细心。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答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