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漳州市普教室李都明概说•今年,我省高考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依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体例,仍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包括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语音、文字、词语辨析、熟语试题相同;不同的是,病句减少为1题,增加了一道考查连贯的试题。本大题保持与全卷一样,力求第一年单独组织命题平稳过渡,试题平实、难度基本适中。词语(熟语)的音、形、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词语(熟语)基本能注意到常用常见的层次,病句与连贯(衔接)题的难易有区分度,能力点清楚,体现了命题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下面试对试题的一些情况以及解答作简要的分析。第一大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豆豉(gǔ)埋怨(mán)同仇敌忾(kài)敷衍了事(hū)•B.怃然(fǔ)木讷(nà)为虎作伥(chāng)咄咄逼人(duō)•C.着落(zháo)蛊惑(gǔ)锃光瓦亮(chèng)引吭高歌(háng)•D.骁勇(xiāo)要挟(xié)万马齐喑(yīn)洗洗涮涮(shuàn)1、解说–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与近年来全国高考试卷不同的是,本题既不是考查异形同音汉字的字音辨识,也不是考查汉字多音词的字音辨识,而是考查一些容易读错的常见词语的字音。由于试题选用的词语多为常见常用的,且不涉及前后鼻音的辨别、不涉及声调,大多数的考生还是可以接受。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其中,A项的注音有错的是“豆豉(ɡǔ)”与“敷衍了事(hū)”,正确的注音分别应是“chǐ”与“fū”;B项的注音有错的是“怃然(wǔ)”与“木讷(nà)”,正确的注音分别应是“fǔ”与“nè”;C项的注音有错的是“着落(zháo)”与“锃光瓦亮(chénɡ)”,正确的注音分别应是“zhuó”与“zènɡ”。2、试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赔偿娇揉造作寥廓闲情逸志•B.煦暖绵里藏针靓丽待价而沽•C.寒怆得鱼忘筌俾益正襟危坐•D.谗言死心踏地深邃黄梁美梦2、解说•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本题与往年的全国高考卷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选用的词语也都是常见常用的,并且是容易写错的字。要说有差别,就是对于“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判断变得容易一些,试题中每一组词语中都有二个错别字,而全国卷常常只出现一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A项的错别字是“娇揉造作”的“娇”应是“矫”字,“闲情逸志”的“志”应是“致”字;B项的错别字是“寒怆”的“怆”应是“碜”字,“俾益”的“俾”应是“裨”字;D项的错别字是“死心踏地”的“踏”应是“塌”字,“黄梁美梦”的“梁”应是“粱”字。3、试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A.应付营造即使╱也•B.应对创造即使╱也•C.应付创造尽管╱但•D.应对营造尽管╱但3、解说•第3题重点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辨析词语(包括虚词)的能力。试题基本上延续往年全国卷的形式,即设置三个句子作为语境,然后提供4个词语及2组关联词,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合乎语境的的一组。本题正确的一项是D项。第(1)句为什么只能选用“应对”而不能用“应付”呢?“应对”一词本义是“对答”,但随着语言的演变,这一个词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现多用在“对突发的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语境上。应该说,这个意义原本是由“应付”一词承担着,所以,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应付”还保留着用“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的解释。那么,这个意思为什么现在多选用“应对”呢?这个原因较为复杂,但与“应付”这个词在使用上过多用它的贬义义,而变得有些贬义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语境所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选用“应对”就较为恰当了。•第(2)句为什么只能选用“营造”而不能选用“创造”呢?“营造”含有“有目的地造(气氛、环境)”的意思,而“创造”的意思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在使用的习惯上,也多以“营造”与“气氛(氛围)、环境”搭配。原句中,需要搭配的是“视觉感”,用“创造”显得特别别扭,因而用“营造”就较为恰当。第(3)句为什么选用“尽管/但”恰当呢?这是因为,“即使/也”表示的是倚重假设关系,但原句中,“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已是一种事实,无需假设;而“尽管/但”是一种先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后用转折进行反接,重在强调后者的转折复句。这种用法恰与原句的文裔是一致的,所以选用“尽管/但”恰当。4、试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4、解说•第4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在具体语境中熟语应用的辨析能力,答案为B。其中,A项中的“纸醉金迷”只能用来形容人的生活,而不能用来修饰物;C项中的“豆蔻年华”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女子,因而不能用来作“大学生”的定语;D项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是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因而不能说明文章“要言之有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汇量极为丰富,要求中学生都能掌握是不可能的,因而高考在选用的熟语基本上也都是常见常用的。以本题来说,这些熟语的意思比较清楚,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不会有多大的难度。5、试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5、解说•第5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结构性与语义性病句的能力,答案为A项。B项的错误是“由于”一词错用,属结构性病句。“由于”一词是用来表示原因或理由,而原句中讲的是“决定”的因素。这种情况应改用“由”字合适,因为“由”作介词时,有表示凭借的用法,一般构成“由……所……”的常见句式。C项的错误是前后语意不一致,属语义性病句。开头讲“好坏”,后面却只讲怎么用的好。D项的的错误在于“含蓄地描写出来”中的“描写”一词错用,属语义性病句。原因是“文章的主旨”只能用“表达出来”,而不能用“描写出来”。描写只是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使用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只局限于部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无法完全地去体现文章的主旨。6、试题•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6、解说•第6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句式的选用和句与句的衔接方面的能力,答案为C。从理论上说,语言的连贯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前后呼应与语意的关联。本题中,第一个语段的后面有一个时间上的的语句,即先“古代”后“现代”,而选句中①句有“现代的气息”,②句有“岁月的沧桑”这样的语句,因此按②①排列,恰与后文的语序一致;第二个语段的两个选句在内容上有一个语意上的递进,因而应按③④的顺序排列。小结•对2005届的考生来说,本大题给人的启示是:•1.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不可忽视。迎考需要课堂上的复习,讲知识点、训练、讲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与解题的规律。但,诸如“应对”、“营造”这类词语的应用靠的是平时的阅读积累的语感。学生不一定知道词语的确切意思,但他知道这词一般怎样在使用。•2.尽管本次的考试涉及到个别较为偏僻的词语,但词语的音、形、义的识记、辨析与应用的复习还是应当以常见常用的为主,为了个别偏僻的词语花费时间去复习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即使个别词语没复习过,只要掌握了常用的词语照样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像“豆豉”这一类的偏僻词语明年未必还有。第六大题•概说今年我省的高考试题,也是一张新面孔。首先是新增的标点符号不是像2004年的全国高考卷那样放在第Ⅰ卷考,而是把它放在第Ⅱ卷,主观性、开放性是加强了,但是难度是加大了;仿写以前考过,但是考对联也是第一次;第三题也是新题型,以谈话的方式来考得体,近年来的高考也没有出现过。具体来说就是除了第23题比较成功外,22题偏难,24题偏泛。不过,从考试结果来看,效果还算比较理想,这一大题的总体难度系数是0.51,难度趋近于适中。22、试题(标点符号)•22.下列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有哪些差异?•①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②由于旧城改造,市政府决定仿照法律规定对城南区的部分土地实行征用并给予补偿。•答:(1)句在“并”字前加了逗号,“给予补偿”就有了不同理解:既可理解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也可以理解为“不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2)句去掉“并”字前的逗号,明确了“给予补偿”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22.解说•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在句子中,多了个逗号,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试题能够结合实际的应用,按理说是一道好题,但是考试的结果并不理想,试题的难度系数0.12,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试题。其中的原因,把试题做成主观题,与我们高考复习所训练学生的判断标点符号应用正误的能力,与我们的预想题型相去甚远是其一;而试题中不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而且要进行表述,难度加大是其二。•因此,考生能够体会、分析出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导致二者意思的差异的表述并不是很多,能够说清楚其中的差别更少。因为考生要说好这个逗号的作用,还得结合对具体语义的分析。在答题中,大部分的考生往往只会说出两个句子标点不同,却说不出意思的差别,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对整个句子的意义理解错误,这说明了考生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或者说在解读句子的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23.试题(对联)•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答:下联:•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23.解说•这一道试题涉及到仿写、修辞、表达等语言技能,难度系数为0.59,是难度适中的试题。对对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和语言技能,虽然新文化不提倡,但是它却在民间得到传承,而且诗歌的学习也使学生在这方面的修养得到一些熏陶,因此,虽是新题型,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正确作答。试题还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不对平仄提出要求,体现了试题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从试题来说,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是形式,考生还应考虑到意义上的要求,就是爱国与诚信同为做人的根本,因此下联就要相应的答出什么和什么是什么的本源性的东西,这种对答除了示例的“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外,考生也对出了一些妙对,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