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题目第二部分理论知识(26~150题,共125道题,满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6~125题,每题0.75分,共75分。26、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位于()(A)网状结构(B)丘脑(C)下丘脑(D)小脑27、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上(A)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B)遗传、后天教育影响的程度(C)素质的高低和智力发展水平(D)认知、操作、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以及天赋高低28、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A)巴甫洛夫(B)冯特(C)桑代克和斯金纳(D)罗杰.斯佩里29、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A)运动性言语中枢(B)听觉性言语中枢(C)视觉性言语中枢(D)书写性言语中枢30、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A)情绪和意志(B)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C)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D)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31、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征(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32、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A)运动知觉(B)时间知觉(C)似动知觉(D)方位知觉33、神经系统是由()构成的(A)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B)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大脑(C)脊髓和大脑(D)脑干、间脑和大脑34、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A)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划分的(B)是否具有创造性划分的(C)形态划分的(D)内容划分的35、()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A)错觉(B)梦(C)无意识(D)幻觉36、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A)意志(B)情感(C)能力(D)智力37、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不灵活(D)弱38、()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A)全面性(B)双向性(C)接收的迅速性(D)爆发性39、()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评价者40、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自我暴露41、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42、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是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4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这是()(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淘汰效应44、态度的内化是指()(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得态度45、试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F.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46、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得关系是()(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51、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A)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上升的趋势(B)在成人阶段呈缓慢下降的趋势(C)在成人阶段既不上升也不下降(D)倒U型曲线52、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A)幼儿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53、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A)感知觉(B)注意(C)记忆(D)思维54、流体智力()(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D)核心是空间想象力55、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有()。(A)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B)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C)获得了守恒概念(D)思维具有可逆性56、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A)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B)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C)同化、顺应(D)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57、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A)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B)从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C)从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D)从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58、青春期思维发展属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9、老年期一般是指()以后。A50岁B60岁C70岁D80岁6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A对偶故事法B首先两难故事法C临床法D心理测验法61、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A3个月BB6个月C1岁D2岁62、()不符合神经症的一般特征。A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B60%~70%患者无人格障碍C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D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在时加重,反之症状或消失63、我们往往“祸不单行”来形容()A单一性压力B同时性叠加压力C继时性叠加压力D破坏性压力64、()不符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A在6个月内痊愈B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C在两周内急性起病D起病前经历相应的心理创伤65、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A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B哲学理论的运用C宗教理论的作用D人本主认的出现66、以“意向渐渐减退,进程缓慢,预后不良”为主要表现的精神分裂症属于()A单纯型B青春型C偏执型D紧张型67、从创作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被称为()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活动耐受力C心理康复能力D心理自控力68、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函义的描述的是()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C感觉周围事物像布景、“水中月”、“镜中花”、人像是油画中的肖像D感觉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69、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与政党的分界线的论述中,不包括()A病程B病因C精神痛苦程度D社会功能70、不符合“心理问题”界定的说法是()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C情绪反应已经泛化D不良情绪的激发素仅限于最初事件71、箂文森,()的大多数男性和女性来说是不稳定、焦虑和变化的时期。(A)28~33岁(B)37~41岁(C)50~55岁(D)60~65岁72、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A)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B)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C)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73、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亦或退却,这一阶段是()。(A)警觉阶段(B)搏斗阶段(C)衰竭阶段(D)恢复阶段74、难度p值越接近于0或接近于1,越无法区分被试间能力的差异。相反,p值越接近于0.50,区别力越搞。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的区别力,应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各题难度在()之间。(A)0.50±0.10(B)0.50±0.20(C)0.50±0.30(D)0.50±0.4075、()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效标效度(D)区分效度76、不能把分数(),更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测验的结果轻易下结论。我们说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景的函数。(A)绝对化(B)神化(C)固定化(D)变成一个点77、我们把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变量。(A)命名(B)顺序(C)等距(D)等比78、()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79、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应排除()(A)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B)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C)答案混合排列(D)依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编排题目与选项80、()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A)比内-西蒙(B)斯丹福-比内(C)韦克斯勒(D)瑞文81、全国性常模。样本量一般要达到()。(A)1000~2000个(B)2000~3000个(C)3000~4000个(D)4000~5000个82、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分,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分,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位数为()。(A)500(B)512(C)532(D)54083、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概念的研究。(A)同化(B)顺应(C)适应(D)守恒84、按咨询的时程,心理咨询可分为()(A)门诊面讯、电话咨询合互联网咨询(B)健康咨询与发展咨询(C)短诊。中程个长期的心里咨询(D)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85、精神分析理论又称深层心理学,是因为()(A承认无意识层面的存在(B)潜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C)无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D)强调意识活动对人的心理的深刻作用86、关于治疗的步骤。错误的说法是()(A)首先确定行为矫正目标(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减少预计划(C)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是重要环节(D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87、()是认识领悟疗法的提出人。(A)艾利斯(B)弗洛伊德(C)荣格(D)种友彬88、()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德核心内容。(A)人格说(B)发展说(C)动力说(D)结构说89、常用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咨询形式是().(A)门诊咨询(B)网网络咨询(C)电话咨询(D)团体咨询90、()不属于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A)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B)敢于判断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C)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D)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91、()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公式。(A)B=f(P,E)(B)B=f(S,P,H,T,A)(C)R=f(SA)(D)R=f(S)92、()不是灾难症候群(DS)的一个阶段。(A)惊吓期(B)持续期(C)恢复期(D)康复期93、()不是人类性道德的主要特点。(A)多样性(B)一致性(C)继承性(D)平等性94、在心理咨询种规定的各种限制,不包括()(A)心理咨询师职责的限制(B)时间上的限制(C)空间的限制(D)方法的限制95、各类心理咨询中,()属于按咨询的形式的分类。(A)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B)短程、中程贺长期的心理咨询(C)健康咨询与发展咨询(D)门诊面讯、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96、在心理咨询中,如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在认知、情绪方面友分歧,心理咨询师应()。(A)赞同求助者(B)持中立态度(C)评判求助者(D)容纳求助者97、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赋予意义时采用的方法不包括()。(A)就事论事(B)迹象分析(C)寻求相关(D)控制决策98、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是()。(A)可造成互相依赖和责任转移(B)容易使心理咨询师产生防卫心理(C)减少对方自我探索的主动性(D)产生不准确信息而延误确证99、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整理不包括()101、对引导下÷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心理咨询师通过暗示转换话题(B)心理咨询师直接建议或转换话题(C)把目前话题转换另一话题(D)经由中断转换出新的话题102、初诊接待时不正确的理是()(A)心理咨询有其局限性(B)应禁止使用专业术语(C)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