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铜洗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1727年)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会泽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会泽名之来由,盖因,境内壁谷小江与金沙江会,东洪江与牛栏江会,至与鲁甸分界处牛栏江与金沙江又会,以数水所会定名,故名会泽。会泽开发垦殖甚早,《华阳国志·蜀志》说,秦、汉修“五尺道”和南夷道,都以焚道为起点,向南延伸,从会无县渡泸得堂狼(即会泽县)。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东汉属犍为国都尉,三国蜀汉为堂琅县,分犍为立朱提郡【一说为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为三绛县,东汉永初元年(107)为堂琅县】。隋朝属恭州地。唐武德四年(621)改为唐兴县,唐咸通年间为南诏国东川郡。宋大理段氏设东川大都督,后为乌蛮閟畔部,元初置閟畔万户府,至元十五年(1278)改閟畔军民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立东川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开置东川土府,隶云南布政使司,十六年(1383)改隶四川,为东川军民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称东川府内附,康熙三十七年(1699)改设流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东川府。雍正五年(1727)置会泽县,以征粮不便,东川府又折出四川,改隶云南布政使司,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属云南滇中道。1929年改名会泽县(一说为1919年,又一说为1927年),1947年属曲靖专署。1949年获得解放,以后隶属昭通专区。1954由会泽县境划出汤山、因民、新村、布卡等四区成立东川矿区,由省直辖。1958年10月成立东川市,撤会泽县划为会泽、迤车、者海、待补四个联社隶属东川市(一说为东川市会泽区)。1965年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专区。1970年属曲靖地区,1997属地级曲靖市。1997年,会泽县辖7个镇、17个乡:钟屏镇、娜姑镇、迤车镇、罗布古镇、者海镇、矿山镇、待补镇、金钟乡、大海乡、老厂乡、五星乡、大桥乡、梨园乡、马路乡、纸厂乡、火红乡、乐业乡、新街回族乡、大井乡、雨碌乡、鲁纳乡、上村乡、驾车乡、田坝乡。县政府驻钟屏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会泽县总人口844485人,其中:钟屏镇21916人,娜姑镇62759人,迤车镇55408人,罗布古镇30013人,矿山镇22437人,者海镇91432人,待补镇44056人,纸厂乡15227人,梨园乡15220人,马路乡22711人,火红乡27058人,乐业乡32696人,大井乡36769人,新街乡30991人,金钟乡102734人,雨碌乡33199人,大海乡25473人,鲁纳乡20465人,老厂乡17725人,上村乡29267人,五星乡25411人,驾车乡25210人,大桥乡25263人,田坝乡31045人。2001年12月18日,云政复[2001]220号:撤销会泽县钟屏镇、金钟乡,设立金钟镇。至此,全县辖7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金钟镇、娜姑镇、罗布镇、者海镇、待补镇、矿山镇、迤车镇、大桥乡、五星乡、雨碌乡、上村乡、大海乡、乐业乡、架车乡、鲁纳乡、火红乡、田坝乡、纸厂乡、大井乡、梨园乡、马路乡、老厂乡、新街回族乡。2002年,大井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9月8日批准)。2003年末,全县辖金钟、大井、娜姑、迤车、罗布古、者海、矿山、待补8个镇和纸厂、梨园、马路、火红、乐业、新街、雨碌、大海、鲁纳、老厂、上村、五星、驾车、大桥、田坝15个乡,下设361个行政村、15个社区。总人口数为90.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49万人,非农业人口6.93万人。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54人。共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5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93.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34万人,占总人口的92.25%。2006年,撤销梨园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迤车镇,迤车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乐业乡和罗布古镇,设立乐业镇,新设立的乐业镇管辖原乐业乡和罗布古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罗布古镇政府驻地(省政府2006年3月16日批准)。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以上资料来源于行政区划网()原文链接:=19898会泽,历史悠久。从县境内收集到的新石器时期的石器,证明很早就有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从县城金钟乡水城、渔洞等汉代墓葬出土文物,表明早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越过金沙江天堑在这里开花结果。会泽建制甚早,西汉时期就设置堂琅县,成为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会泽,有汉、回、彝、壮、苗等20多个民族。同时又是彝族的故乡,彝族是会泽最早的土著民族。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证,远在先秦时期,彝族先民因遭受洪水的危害,由阿卜笃慕组织了一次彝族史上重大的“六祖分支”事件,将其6个儿子(武、乍、懦、恒、布、默)分往6个地方暂避洪水,其中五子(布)、六子(默)的在部分支系,就在会泽一带定居,成为会泽历史上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元朝以前,彝族禄氏日趋强大,自据以雄,形成统治势力,直至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禄氏献土设流才结束了禄氏的统治。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岁月中,禄氏不仅筑有土城,建有土府衙门府第,并有彝族祭祀的官帝社,彝族家庙青云寺,明代建成的禄氏住居……,加之,浓郁的彝族民情,形成了彝族历史文化系列。会泽,以盛产铜、铅,遐迩闻名,有一千多年的冶金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会泽当时所产生的生活用品:朱提堂琅铜洗,已畅销全国各地,其产量和质量均领先于全国。清朝以来,因铜币的需求大增,8省到东川采办京铜,成为会泽历史上的辉煌,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特色。会泽有文物古迹130多处,列为云南历史文化名城,已收藏文物1304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1件。会泽会馆甚多,始祖崇拜各异,建筑风貌格局多样,会馆的庆典活动丰富,演出的戏种、喜爱的饮食也各不一般……因此,会馆文化综合肥市宗教、建筑以及社会、人文的文化特征,这种特殊的多元文化特征,在清末至民国其间,在会泽得以充分的展示和辉煌。至今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上,从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会泽明清风貌的民宅街区也很有特色,有二进院、三进院、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是会泽多元文化揉合产生的文化果实。会泽历史文化渊源发信站:幽幽黄桷兰(2003年08月20日06:23:25星期三),站内信件会泽,历史悠久,在秦汉时为古夜郎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琅县,唐置唐兴县,明置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会泽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详实资料。到了明朝,会泽的铜、铅进入了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时期,现存的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不论从直径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清乾、嘉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在开采、冶炼、铸造、京运等方面可谓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144万斤,会泽县城因而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由于矿冶业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地商贾云集,至今会泽留下各省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文化和会馆文化。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清朝末年,会泽的经济在国家的内乱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东川矿务股份公司,是云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实行资本组织形式的地区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会泽社会进步及思想开放方面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会泽就有一大子冲破世俗的观念,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为当地及云南的经济和教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唐继尧、黄毓英、邓泰中等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重要关键时刻的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站在时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会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这些名人也将为会泽名城增辉添彩。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经济的繁荣在云南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会泽在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以其铜冶资源优势,支撑了明清两个朝代的经济命脉,创造了辉煌的铜商文化历史,在全国独树一帜。泽世担当:会泽是一座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城市,东汉时期,堂琅铜洗流通全国;明清南铜北运、开炉铸币,以一府之力供给全国之需;民国唐公护国讨袁,中华历史永除帝制;近代,会泽1500人参加红军、筹款10万银元,为中国红色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汇智图强:明清时期,汇十省八府之人力、财力和智力,经济昌盛,会馆林立,开创了历史新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发展“两烟、两电、两矿”(烤烟、卷烟,水电、风电,铅锌矿、磷矿),全力推进扶贫开发,贫困面貌改观巨大。展望未来,全县人民群策群力,集智聚心,和衷共济,砥砺奋进,会泽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泽世担当,汇智图强———会泽精神浅读施云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溪一石,当我们赋予它某种期望与寄托时,它就变成一种具有高尚人文精神的东西。会泽提炼会泽精神,荐选县树、县花,目的就是要通过找准某些载体,赋予大众和时代共需的愿景与展望。会泽在荐选会泽精神、县树、县花之初,其荐选的选项多达数十种。在经过多轮荐选后,“泽世担当,汇智图强”最终成为会泽精神,罗汉松成为县树,玉兰成为县花,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就是县树、县花也像会泽人一样,具有着“泽世担当,汇智图强”的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种共向的精神来支撑,我们的生活需要一种同向精神来丰富,我们的文明需要一种众向的精神来传承。历时一年有余,几次三番地进行筛选,终于提炼出了最能代表会泽人形象,最能展现会泽人风貌的“泽世担当,汇智图强”的会泽精神。这虽然只有简单的八个字,可它却蕴含着会泽人常修“泽世”之德,做爱国、奉献、厚德、为民之人;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