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之名的出现,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东方瑞士欧韵之都•活力帆城品牌之都•浪漫港湾海滨之都•飘溢海味啤酒醇香•艺术荟萃雅韵之城•山水相映山光海色青岛的欧式古建筑非常多,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集中俄、法、英、德、美、日、丹麦、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此青岛早在19世纪就享有“东方瑞士”的美名。这些风格各异的欧式古建筑群尤以“八大关”最为著名。欧洲各国皇室在此引种奇花异草,倾心打造他们的皇家园林。依山傍海,绿树红瓦与海天一色相交映是欧式建筑的一大特色,具有相互映衬的审美优势。如外国设计师穆留金、白纳德,中国设计师王屏雁的作品,这都是旅游的一大亮丽特色,是欧式建筑风格最好的佐证。八大关景是集欧韵建筑精华之地,这里绿树雪松紧紧夹在街道两边,形成僻静之所,是情侣们约会的角落,这又被成为“爱情角”。小鱼山公园山坡南面的欧式建筑设计,围绕着海的主题,突出鱼的图案造型,在建筑风格上颇具特色。青岛德国总督府、圣弥爱尔大教堂、俄式花石楼,丹麦公主楼,在信号山蘑菇楼上,可以把这些欧式建筑风姿一览无余。青岛欧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观赏性,一座座欧式建筑仿佛是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汇聚成一曲曲优美动听的旋律。青岛圣弥爱尔天主教堂的两座高耸而对称的钟塔迎宾馆是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1905-1908年间建造的迎宾馆由表及里无不充满着舒展流畅、粗犷华贵的艺术气质。竣工后的建筑为德国驻胶澳总督官邸,并于1914年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官邸。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后,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1934年由当时市长沈鸿烈题名为“迎宾馆”。青岛曾是中国奥委会认定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分赛场,为此青岛建立了单独的奥运村、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肤色的游客,遍布大街小巷的各国旗帜成为青岛一道亮丽的风景。小时候读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总会羡慕这超凡脱俗的意境,但在青岛是看不到这些景象。相反,千帆齐迈进的蓬勃气势,更有些撩人心弦。想看“椰林漫碧,沙涌金黄”的情形,就去海南;想体验“冲浪水盈盈,踏歌万里行”的感受,就来青岛薛家湾金沙滩。以“隐身石蛙”著名的金沙滩,是中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天浴场。传说百鸟盛会时,一只金凤凰飞抵心旷神怡的胶州湾时,被其景色所迷,振翅落入胶州湾畔,化作今天的凤凰岛。看金沙滩美轮美奂,听涛声入耳,真令人陶醉。座落在“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高达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该雕塑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摧人向上的浓厚意蕴。也被称之为青岛的标志。海底世界的构造仿佛镶嵌在珊瑚礁石里。在潮间带,可以观赏到许多棘皮、软体动物和藻类;在海底隧道,白鳍鲨若无其事地在游客面前游来游去,海星贴满珊瑚,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幻觉;在船舱通道,沉船般漂移不定的感觉,既有些新奇又有些恐慌。还有圆柱展缸形态各异的海葵,在表演大厅看“人鲨共舞”,感受动物凶猛和温存的双重秉性,真是莫大喜趣。小青岛是1900年德军建造的,乳白娇小而又俏丽的身影是每个青岛人心底回忆的存在。岛上奇异的百合使人仿佛置身仙境般。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相传,小青岛因海浪抚岸,有琴瑟之声,故称琴岛。每天夜晚,白色灯塔发出的红色光柱,交互炫斓于波光之上,悠然飘向远方,令人神往。尤其是置身于回澜阁上,凝目于嫣红的光芒之中,不觉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著名作郑振铎“琴屿飘灯”一景的妙处在:“海面上时明时暗的红灯,如同乘舟于海上。”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青岛最有名的海味有:冻菜凉粉、蛤蜊(青岛人叫“嘎拉”)、扇贝、八带、海螺、海肠、鱿鱼、比管(一种体型很小的鱿鱼)、海蛎子、螃蟹(梭蟹)、鲅鱼、偏口鱼、黄花鱼、鲈鱼……其中青岛产的蛤蜊味道最为鲜美,辣炒蛤蜊是大小酒店、居家餐桌的必备之菜,一到夏天,全城的大街小巷尽是“哈(喝)啤酒,吃嘎拉(蛤蜊)”的人。青岛有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在关山北坡创作出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学大师沈从文在这里度过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期,梁实秋在鱼山翻译出《莎士比亚全集》。文人名士追求的恬静悠远,始终会被“碧海、蓝天、红瓦、黄墙”自然闲适的感觉围绕着,正是由于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人文气息,真不愧是中外精粹的汇聚之所。长长的海滩,沙白水美,沿着汇泉海滩往西走,可以看到男男女女的泳者、捉鱼捕虾的、踩着细沙跑步的、还有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等等有趣的生活风光。从此处往上走,半山周遭,竟有一个名人故居群,包括康有为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闻一多故居、沈从文故居、洪深故居、童第周故居、宋春肪故居、冯沅君故居……也许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可以避开南方的革命烽火,所以在这有那么多的名人故居。康有为的故居,坐落在距海边只有几百米之遥的半山上,为一栋西式楼房,三层高,木地板。(位于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始建于1899年,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据说是清朝的一位亲王送给他的,室中陈列着康有为的字画和他在清末参予政治活动的照片。二楼的一个房间是卧室,他就是在这间卧室里逝世的。沈从文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30年代初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住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洪深故居位于福山路1号。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洪深的父亲洪述祖在崂山曾有别墅,被日本统治者没收。洪深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明星公司拍摄,电影皇后胡蝶主演,曾在青岛拍摄外景。•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30年代中期老舍曾在此居住,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一批优秀作品。198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墙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