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秋季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考试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5年秋季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考试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为:1.多项选择题约占16%2.填空题约占10%3.名词解释约占9%4.简答题约占18%5.论述题约占32%6.实例分析题约占15%。2005年秋季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考试重点提示一、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1章)2.学校教育(1章)3.教育思想(1章)4.教育思潮(1章)5.教育观念(1章)6.教育方针(1章)7.教育政策(1章)8.义务教育(2章)9.素质教育(2章)10.教育目的(6章)11.课程标准(7章)12.研究性学习(7章)13.教学(8章)14.社区教育(9章)15.自我教育(11章)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1章)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1章)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2章)4.终身教育的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2章)5.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3章)6.简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做中学”理论。(3章)7.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章)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4章)9.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5章)10.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核心。(6章)11.简述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7章)12.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7章)13.简述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新课程的特征。(7章)14.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7章)15.教学的任务。(8章)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10章)17.简述当代学生观。(11章)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认识。(1章)2.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3章)3.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4章)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5章)5.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6章)6.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及新的学习方式的特点。(7章)7.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7章)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现代教学任务的理解。(8章)9.从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10章)10.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11章)11.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的教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11章)问:教育目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张美兰:教育目的的制定受“两个需要与两个可能”的影响与制约。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为依据;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以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可能性为依据。问:老师这科的重点有哪些,期末复习挂到网上哪点的?张美兰:本课程的期末复习重点已在12月20日的期末复习答疑活动中给出,请到本课程的会议论坛或“教学辅导”栏目去查看。问:现在的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考验很大张美兰:的确,对我们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挑战。问:该课重点张美兰:请看12月20日的本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活动文本,在本课程“教学辅导”栏目。问:不是教育管理专科毕业的,本科阶段要补修哪几门???张美兰:需要补修三门课程:学校管理、教育行政概论、学校管理心理,每门课程均为4学分。问:我觉得本课程资源挺好的,希望老师多组织专题性的研讨,谢谢!张美兰:您的建议很好,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会促进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我们会认真考虑的。问:我们的作业内容在网上怎么找不到啊?我们什么时候考试?我只看到往年的,今年的大概提纲有吗?张美兰: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是:2006年1月14日上午8:30~10:30。今年的期末复习提示已经在12月20日的期末答疑活动中给出,请参考。另外也可在本课程的“教学辅导”中的答疑文本中查看。问:1、109页:第2题填空题错误!2.110页第五题关于建构的过程的一题不在本章,3.1558页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归纳少了一点.张美兰:谢谢朱老师,再版时我们会将您的意见通知出版社。问:现代教育原理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张美兰:这说明你学习认真,请继续努力。问:我们面临考试,咋看不到05秋季教育管理的各门复习题?张美兰:晓君同学,请关注12月20日下午的“期末辅导答疑活动”。或看辅导栏目中该日的“活动文本”。问:本科目的期末复习在哪里呀?张美兰:本日(12月20日)辅导答疑活动将给出期末复习的一些提示性内容,请关注“教学辅导”栏目中,有关本日辅导答疑的文本问:如何理解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张美兰:首先,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作为教育的对象存在于教育活动当中的。他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其次,受教育者还是学习的主体。他的主体性体现在六个方面。具体内容请看教材22~23页。问: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怎样的?张美兰: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开展的课程改革。有关新课改的精神、内容等在我们教材第七章有体现。另外网上相关的资料也很多,象《中国教育报》网站有专门的“课程改革”栏目,里面的资料很多、也很权威。问:赫尔巴特和杜威两者所代表的教育有何不同?张美兰: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最主要的区别,似乎是他们代表了教育的“两极”:赫尔巴特被作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而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而传统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而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则是“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关于两种教育理论的具体情况,请参考教材第三章第五、八点论述。另外可以上网查询相关文献。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适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张美兰: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手段,如,最常见的PowerPoint(PPT)的演示课件的设计、制作及操作方法;另外还要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最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的指导。问:如何看待混合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张美兰:应该说任何一个教学都不可能是单纯的一种模式在发挥作用,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新的教育理论与学习理论层出不穷之际,这种趋势更明显。近几年在国际上关于混合式学习(Blendlearning)混合式教学(Blendteaching)的研究很热门,就反映这种趋势。问:如何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张美兰:有专家认为,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自发、自愿;(2)自我控制和地方控制;(3)回应内部需要;(4)利用自身资源;(5)内部评价。问:如何处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张美兰:关于这个问题请参考文章“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2742摘要如下: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1.来自校内的因素。·领导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家长的态度。·社会的态度。·学校的工作环境。·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师资关系。·学校和教师对地方发展和需求的了解程度。·开发校本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学策略。·教学设施。2.来自校外的因素。·政府教育部门态度。·立法机构态度。·法院的态度。·教育评论家的态度。·专业工作者和专业团体的态度。·专业杂志的态度。·教育科学研究。问:如何搞好新课程改革中的综和实践活动?孙福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可以先看教材上的内容。至于如何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一篇文章:综合实践:如何科学地启动居玲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建立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开设初期存在着较多的困难。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在课程启动阶段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是保证这门课程快速走向必修课管理轨道的关键。一、抓培训,促进理念更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始阶段,我校首先通过组织学习有关资料及邀请专家讲座,让每位教师明确:一要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中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校还开展了“我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申报了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科研课题,从研讨交流和专项研究入手,解决课程开设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为了使该门课程的实施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学校领导走进社区和学生家庭向家长宣传课改,营造家庭、社会支持课改的良好氛围。学校还组织家长听取专家有关新课改的辅导讲座,让家长观摩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然后学生向他们汇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后的体会、成果。在课程开设初期,学校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个案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会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学会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协作,学会收集、整理、积累有关资料,学会表达与交流,记录活动成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断地表现出来,他们在课程当中形成以往从未有过的体验,并因此而感到欣喜。二、抓管理,确保组织落实。1.建设新的课程管理组织。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统筹、决策、协调和保障工作,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指导、咨询、培训、评价和经验反馈等。另外,由家长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社区代表、高校和教科研部门专家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协助指导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内容规划、组织实施和技术辅导。2.完善课程规划。为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必须做好相应的课程规划:一是全校的课程实验计划。我们在制定学校总体计划时提出,要明确“低起点”──以求乘势而进,减少活动推进的难度,使每个教师有信心走进新课程;体现“新亮点”──依托我校社区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形成“走进社区,感悟生活”的特色目标;突破“重难点”──指导教师制定计划、选择主题、设计方案等;二是制定年级计划。为了防止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校在每学期初,都以年级为单位,加强对课程的统一管理,在同年级当中开展协作,以减轻教师个人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的压力,组织同年级教师共同设计和实施课程;三是制定活动计划,即具体的活动方案。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活动在基本的目标之下,能够不断生成、推进。3.重建学校教学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到每个学生、教师、班级和部门,学校必须对教师资源进行统一分工和组织,形成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来保障课程的实施。我们已经在学校中建立起来的制度就包括:“月报分析例会制度”,即每月由各年级将综合实践活动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将所取得的成绩、实施中遇到的困难报给科研小组。另有“集体备课、教研制度”、“活动过程督查制度”、“学校、家庭、社区联系制度”等。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四优先”的激励机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考核情况较好的教师和年级,实行“学习优先,评职称优先,评先进优先,评优优先”。《中国教师报》更多的资料请参看:问:三种教育形态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张美兰:回答这个问题请参考教材306~307页上关于“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的阐述。简单说就是: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密性有利于青少年的情感与全面教育;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打好系统、坚实的智力和品德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社会规范的内化和社会公德的养成;社会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及时了解与适应社会生活,也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品质。问:如何分析三种教育形态各自的局限性?张美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形态,对人与社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