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人类虚拟互动实验室主任杰里米·拜伦森关于虚拟现实,常常会从真实的定义开始谈起,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人人往往会用“绝对真实”来对比“虚拟现实”的体验。“绝对真实”是人们相信那些“自然”或者“物理”的世界,而“虚拟现实”则是梦、文艺作品、动画、电影,以及诸如Facebook或者SecondLife这样的在线环境。这种对比让我避免了对“什么构成了真实”之类问题的无止境的争执。价值中国:您是如何定义虚拟现实的?目标是否将虚拟现实推进成为奇点大学雷·库兹韦尔所定义的“机器”与“人类”共同演化的一部分?Bailenson:虚拟现实是一种体验,是将人们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实际感觉以数字替代的形式体验到。关于虚拟现实,常常会从真实的定义开始谈起,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人人往往会用“绝对真实”来对比“虚拟现实”的体验。“绝对真实”是人们相信那些“自然”或者“物理”的世界,而“虚拟现实”则是梦、文艺作品、动画、电影,以及诸如Facebook或者SecondLife这样的在线环境。这种对比让我避免了对“什么构成了真实”之类问题的无止境的争执。“虚拟现实”一般会让人想象一幅未来主义的景象,比如,数字化计算机网络。但我们相信虚拟现实是从大脑中开始的,并不需要任何设备。你有过和某个正在“走神”的人面对面聊天的经历吗?你有过当自己沉浸再幻想里的时候,别人伸手在你的脸前晃,问你“你在吗?”的时候大吃一惊的经历吗?在我看来,虚拟现实着实创造了一个人们可以达到的独特地域,也有很真实的体验。而雷·库兹韦尔所定义的“奇点技术”是比虚拟现实更高层的思想。我认为虚拟现实是人们相信自己在不同的地方,这是虚拟现实的基础。而“奇点”是人们生活在“母体矩阵”(Matrix)里,和计算机同样是矩阵的一部分。我认为虚拟现实从今天开始不到一年就会实现,而奇点的实现,估计需要20-50年。价值中国:可以理解为虚拟现实是奇点的初级形态,是这样吗?Bailenson:是的,随着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呈几何级数加速发展,未来20年中人类的智能将会大幅提高,人类的未来也会发生根本性重塑。在“奇点”到来之际,机器将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自我完善,超越人类,从而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也许等到那一天,人类的意识可以和机器成为一体。同时,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人们感觉自己处在不同的地方,或者感觉自己变成其他人。就是说虚拟现实可以给你提供虚拟的幻象,即使这些幻想是由机器产生的。价值中国:在虚拟现实领域里,是否还需要其它学科的、跨界的辅助技术?比如一些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之类的?Bailenson:确实如此,比如说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利用人们的肢体动作、声音、影像之类的。奇点会用到一些高端界面,或是类大脑机器界面,还有连接大脑和计算机的界面。拿生物技术举例:我们借助生物技术,把我们的身体作为软件来进行治疗,这种治疗的状况和过去的状况完全不一样了,一个基因可能会告诉你你需要做些什么。还有目前虚拟现实借助游戏化的实现:虚拟现实在游戏的世界是存在的,最终你和我会坐在一起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图书馆或者海滩或者建筑当中,我们可以和其他的人在虚拟的环境建立起来,三维已经进入到游戏当中了,这是早期的使用。最终我们会创建这样一个现实的虚拟世界,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当中你和我可以坐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可能坐在100公里远的地方,但是看起来他也和我们坐在一起,我们可以相互的触摸。价值中国:在虚拟现实的领域,还有哪些类似的研究?与您的研究都有哪些差异?Bailenson:例如,HighFidelity的创始人PhilipRosedale,他带领团队开发虚拟现实的硬件,希望为每个人创造出自己的阿凡达(化身)。HighFidelity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开发了新的交互界面技术,让虚拟世界里的人更像活在真实世界里。当人们在HighFidelity的虚拟空间里聚会,每个人的化身都能够反映真身的面部表情。使用3-D摄影机,你的化身就可以复制你的表情,很多笔记本电脑开始安装这种摄影机。HighFidelity也在试用各种传感器,它们能够捕捉一个人手臂和手指的动作。Rosedale说:“我们想让人们在交流时,在情绪表达上也没有障碍,和正常交流一样。”;SecondLife里的人物拥有现实的脸,但是没办法控制面部表情,但是HighFidelity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体验就像真的有个人在这里。”Rosedale的这种即时沟通研究,还降低了与虚拟人物谈恋爱的门槛,从而创造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新方式。他还想像人们戴上Oculus的耳机沉浸在快速社交或者陌生的环境里。Rosedale的确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而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除了技术方面的努力,还发展了一种社会影响的通用理论,共包括五个重要的因素,它们决定了人们和其他人在虚拟现实中的交往方式:(1)心智理论:关于他人知觉的信念人们有一种倾向,即通过其他人的心理状态来给他人归类或者决定对他人的看法,这些心理状态包括信念、意图、动机、知识以及个性等。当人们看到某个外在表现像人的形象时,人们一般就会认为这些“人类形式”是人,有知觉,能够进行正常的人类活动。社会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为“知觉归因”。(2)交际真实性:动作的诗意在虚拟现实中,非语言行为特别重要。非语言沟通可以视为一个函数,其中有三个变量:动作真实性(如手势、姿态和面部表情),测量真实性(可辨认的人类肢体特征),以及外在真实性(这些表现看起来多么像真人)。(3)响应系统:潜意识和意识层面如果某人相信某个形象真的只是个代理的话,那么当那个代理突然抽他一巴掌时,就会吓他一大跳,因为惊恐反应是下意识的。(4)自相关性:对我有什么好处?一些社交场景具有高度的自相关性,即这些场景对涉足其中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在西方,很少有比“坠入爱河”更拥有自相关性的社会场景了。虚拟社交中的自相关性、程度是很重要的,这与人们在过去与他人交往中的经验、个性和气质有关。(5)环境:我在哪里?人们的行为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在图书馆里说话的音量与用词和在拳击赛上是不一样的。当人们在玩视频游戏时,事实上是有意识地进入了一个幻想环境中。价值中国:我们都知道,持之以恒做一件事非常困难,而您已经在虚拟现实的领域里研究超过20年了;而且我们相信,特别是早期的研究,很难看出明显的成果。是什么支撑了您的长期坚持?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些在这个领域遇到的难忘的事情?可否解释一下您为什么如此热衷这个领域?Bailenson:感谢你的肯定。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虚拟现实了。想象一下1999年我和家人共进晚餐,我的亲戚问我靠什么养家糊口,当我告诉他们我用虚拟化身研究人们的感觉。你可以想象那时我的亲戚们有多迷惑。他们完全不理解我的工作,而我却乐在其中。直到去年,全世界刮起了虚拟现实热潮。很多中国的科技公司比如百度、华为高管都参观过我的实验室。在美国,我和扎克伯格见面并向他阐述为什么要购买阿喀琉斯公司,我和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一起探讨科技趋势,我也给三星公司高管提过建议。对我来说最神奇的是,当年人们会觉得我是一个科学怪人,而现在人们认为我的工作对科技趋势和商业策略非常有帮助。20年来我一直保持着研究虚拟现实的热情。我也亲眼见证了趋势的逆转:虚拟现实从当年的冷门,成为了现在的中心话题。说一件令人惊奇的研究:就是虚拟化身(阿凡达)与真身的互动作用。我们的一位研究者尼克伊想要搞清楚,虚拟身高是否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人们。他研究了人们如何在虚拟现实中进行单独谈判。他发现那些化身身高较高的谈判者,与那些化身较矮的谈判者相比,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利益。无论他们的真实身高如何,那些以较矮的化身出现的人,与普通身高或者较高身高的化身相比,接受不平等条款的比例要高两倍。没有一个人明确指出,在虚拟世界中他们的化身比其他人的化身更高一些或者更矮一些,但表现出的心理影响却显然与他们的虚拟身材有关。此外,当尼克伊统计了参与者的实际身高时,也完全没有改变实验结果--无论一个人的实际身高如何,化身身高的变化都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关键的发现是,参与者的自体感知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令人惊讶的是,更高的化身带来的信心,会一直延续到虚拟现实之外。尼克伊用巧妙的设计证明了这一点。他在虚拟现实中给两个受试者分配了身高不同的化身,之后让他们在真实世界中面对面谈判。在这次谈判中,他们所坐的椅子调整了高度,以确保两人在真实世界的高度相等(不管他们的实际身高如何)。真实谈判的结果和之前研究中虚拟谈判的结果完全一样。当一个人化身的身高增高时,他在之后真实世界中的谈判也会成功。价值中国:那么,您曾想过把公司出售给Facebook这样的巨头吗?与这些大企业的互动有哪些有趣的经历?Bailenson:我没想过把实验室和技术卖掉。我的工作是帮助这些大科技公司思考如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现在,所有的公司都在试图研制软硬件,期待取得虚拟现实市场的成功。我的职责有两个。第一个是让他们意识到技术里最关键的方面。更重要的职责是我让他们明白什么是链接。就像我我刚说的,虚拟现实是种体验,我的工作是教会大家体验如何产生效果。这些体验会比用Skype、阅读印刷制品、以及看电视更好。分享一个并购案例。Facebook花20亿美元(约124亿RMB)收购虚拟现实初创企业OculusVR的消息,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怪诞。就像会飞的汽车和机器人女佣一样,戴着一副电脑化的眼镜溜进数字世界的感觉,仿佛是我们昨天想象的未来世界会出现的一个场景。如此有意为之而极客气息深重的东西,真的值20亿美元吗?如果不是科技控、游戏控,拿虚拟现实能做什么呢?答案是:几乎所有事。“我已经不再担心它是不是能为主流所接受了--肯定会的。这是因为虚拟现实,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每一种主要技术的自然延伸,如电影、电视、视频会议、智能手机、网络等技术。它是所有这些东西的超级沉浸化的版本,我们也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例如用于通讯、学习、娱乐、和逃避。它甚至会改变社会处理一些重大议题的方式,如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我们实验室里先进的虚拟现实装备,是地球上最引人入胜、最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体验之一。就在宣布收购Oculus几周前,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及CEO马克·扎克伯格就曾来这里参观过。在一个半小时长的体验中,扎克伯格表达了他体验到的一系列模拟场景:“有时候指引是肢体的:我沿着虚拟的板子跑跳时,“掉进”了虚拟的坑里,此时我在现实中的躯体蜷成一团,工作人同就必须要抓住我;体验快结束时,我感觉有点眩晕,而且因为戴着五磅重(约2.3公斤)、价值3万美元的眼镜,所以脖子有点疼;这个眼镜呈现的模拟效果,比体积更小、也更廉价的头戴设备,比OculusRift要真实得多;不过我还是着迷了。我体验到了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模拟装置能够如何迷惑人的身体、头脑、和情绪。”多年来,人们对虚拟现实提出的最有说服力的批评是,这种技术根本不可能做到足够好,现在这仍是最主要的批评观点。虚拟现实设备的运行方式是,将电脑生成的图像投射在每只眼睛里,来响应人的运动。模拟设备的精确性,取决于它追踪你的行动有多么精确,调整图像从而适应你的运动时,速度有多快。只要技术有一点点差池,模拟就失败了。“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现在是时候了吗?’”风投机构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Horowitz)投资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Dixon)说。“但是我们发现,现在正是一切都开始见成果的时候。”安德森·霍洛维茨在去年12月带头对OculusVR进行了一轮7500万美元的投资。安德森说道,“相比激动人心的实体表现奇观,让我更震撼的是虚拟器能够强大到让我去和其他虚拟人物建立情感联系。在一场模拟中,我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十来个人,都坐在我面前盯着我看。这些人的样子并不真实;他们像是电子游戏里的人物,多边形的构成….然而当研究人员要我朝那群人走过去,弯腰和其中一人鼻尖相碰时,我发现这让我很为难。我感觉这是在跟真人打交道--会侵犯到他们的个人空间,这是我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