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经济生活:1、消费的反作用、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非公有制)3、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4、加强宏观调控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政治生活:1、公民、政府、党、人民政协(为什么、怎么做)2、国际竞争的实质文化生活1、文化的作用(对社会(综合国力)、对个人)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作用)3、文化创新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科学技术、教育)5、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体系)7、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权益的保障等)哲学: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2、改革(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3、群众观点、人民立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2.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3.文化生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成为国家核心竞争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面的观点。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某校高三部分学生以“心系文化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聚焦文化产业[探究目的探究手段成就不足对策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图书查阅、走访、上搜集等。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四年保持18%以上增幅,“领跑”经济;千亿产业群初具规模、蓄势待发;动漫等新文化业态发展壮大;文化消费总量、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丰富文化资源没有开发利用,民间融资困难;文化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政府投入不足。传华夏文明,承炎黄风韵,建文化强国,促中华崛起。(1)针对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请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探究活动的认识。★发展文化事业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受旧的传统习俗、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市民”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市民”的文化生活单一,迷信盛行,公共文化设施陈旧……(2)针对上述不和谐现象,请你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哲学: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②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安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同学们为之献计献策、提出新战略和新目标。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同学们利用图书查阅、上搜集等手段为安徽文化产业献计献策。④探究活动提高了同学们判断和推理能力,推动了同学们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的深化。(2)①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公共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在社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或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31.(25分)近年来,山东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大举措,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五年我省文化产业和GDP发展情况材料二山东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探索建设文化保税区,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材料三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但也面临着新品不足、观众群体萎缩乃至断层等问题。而2月初结束的2012好客山东贺年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5亿元,成为传承创新春节文化的成功案例。材料四山东省提出,要重点打造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泉水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等八大品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的文化品牌体系。(1)村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分析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1分)(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应如何促进我省文化发展。(8分)(3)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山东省建设文化品牌体系过程中坚持的方法论原则。(6分)26.(15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要坚持正确文化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1)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化。(8分)(2)“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政府的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7分)26.(15分)(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塑造人生。(2分)②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3分)(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政府的重要责任。(3分)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2分)③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设各种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4、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是齐鲁儿女的铮铮誓言。材料一“十艺节”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艺术盛会。办好“十艺节”,是实践文化强国、民族复兴和山东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际行动。山东省拟重点抓好大型音乐史诗《黄河入海流》、吕剧《百姓书记》、京剧《瑞蚨祥》、杂技剧《聊斋遗梦》等重点传统规划项目。这是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材料二山东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要“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一是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着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二是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四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办好“十艺节”建设文化强省,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8分)(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山东“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新优势”要求,体现了那些方法论原则。(8分)(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②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我们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3分);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2)①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体现了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分);②着眼城乡统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分);③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坚持发展观点,树立创新意识(2分);④加快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坚持了联系观点(2分)。6、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达1.95亿,年增幅达208.9%,微博对社会生活的介入日益广泛、影响力日益扩大。12月11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新浪微博联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共同发布全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政务机构和官员微博在2010年“微博元年”之后开始高速攀升,年增长率200%以上,至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接近2万。它主要分布在公安、旅游、宣传、司法、团委、市政、招商、文教、体育、质检等领域,其中,公安系统微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公安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微博已成为促进信息公开、官民互动、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