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药性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学科:《中药学》使用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95年版章节:第四章授课时间:2011年主讲教师:管华全【目的要求】1、掌握四气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2、掌握五味的含义、表示的效用与临床应用。气味配合的原则及综合效用。3、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确定依据、表示的效用、临床应用及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4、掌握归经的含义、理论基础、确定依据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5、掌握有毒与无毒的含义、确定依据、影响因素、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重点难点】四气、五味、归经【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课堂提问与课后复习做练习题相结合.概述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就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一、概念: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药物作用于肌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概括出来的,它是同疾病的寒热、温凉相对而言的,凡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和凉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是同一属性,仅是程度上差异,寒性较小的称凉性,热性较小的称温性。此外,有些药物作用较和缓,称为平性,但实际向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第一节四气《汉书艺文志·技略》:“药有寒热温凉四气”,《本草衍义》中提出:“凡称气者,既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二、作用与用途:四气属性作用功效用途寒凉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热性病温热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道治寒性病药性是对药物功效高层次的概括,高度的抽象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如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周米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精,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即是当代表现性的论述.后来,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这中原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说”.“五味”的提法在《尚书》、《周礼》、《左传》、《礼记》中皆有记载,其重点偏于四时五味饮食调养.而在《内经》中,五味学说在内容和系统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第二节五味一、概念: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和涩味,淡味实为甘味中最淡薄者,习惯上依附于甘、甘淡并提,涩味是酸之变味,作用与酸相似,故仍然概括为“五味”.二、作用与用途:五味属性入五脏作用用途辛阳肺发散、行气、和血治疗表证、气滞、血瘀甘(淡)脾补益、和中、缓急治疗气虚、调和、疼痛酸(涩)阴肝收敛、固涩治疗各种滑脱不禁苦心清热、泻火、降逆、燥湿治疗热证、肺气上逆、湿证咸肾软坚、散结、润下治疗瘰疠、便秘淡渗湿、利尿治疗湿证、小便下利三、气味之间的关系:性和味是构成药物性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每种药物只能有一种药性,味则有多种以上,二者结合能产生多种药性和功效。1.气味完全相同的药物作用相近;如:紫苏: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荆芥: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2.一气一味,气同味异、味同气异作用也不相同:如:气同味异:生姜:辛温——发散风寒——表寒证苍术:苦温——温脾燥湿——湿阻之证味同气异:芦根:甘寒——清热和津——热甚伤津肉桂:甘热——湿肾壮阳——肾阳虚3.一气多味的药物作用范围有所扩大:如:厚朴:辛甘温燥湿行气——湿阻之证,气滞之证当归:苦甘温补血活血——血虚证,月经不调等药物的四气五味仅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不能全面说明药物的性能,需结合其它理论才能做到辨证用药。麻黄HerbaEphedrae(英)EphedraHerb性味性温,味辛、微苦。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生姜RhizomaZingiberis(英)DriedGinger性状根茎扁平块状,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性味性热,味辛。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温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紫苏叶FoliumPerillae(英)PerillaLeaf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cm,紫色或紫绿色。嫩枝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性味性温,味辛。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甘草RadixGlycyrrhizae(英)Liquorice,LicoriceRoot别名甜草根、密草。性状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枸杞FructusLyeii(英)BarbaryWolfberryFruit别名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针。性状果实椭圆形,长6~18mm,直径6~8mm。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略有光泽,顶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质柔润,果肉厚,有粘性,内含种子25~50粒。种子扁肾形,长至2.5mm,宽至2mm,土黄色。气微、味甜、微酸。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五味子──华中五味子FructusSchisandraeSphenantherae(英OrangeMagnoliavineFruit别名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性状果实呈不规则形,较小,直径2~5mm;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无光泽,内含种子1~2粒。种子肾形,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性味性温,味酸。功能主治收敛,滋补,生津,止泻。用于肺虚咳嗽、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慢性腹泻。黄芪RadixAstragali(英)MilkvetchRoot别名绵黄芪。性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性味性温,味甘。功能主治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黄芩RadixScutellariae(英)BaikalSkullcapRoot别名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来源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根。性状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柏CortexPhellodendri(英)AmurCork-treeBark别名关黄柏。性状关黄柏树皮呈板片状,栓皮已大部刨去,厚1.5~4mm。外表面绿黄色,有不规则纵脊和沟纹;内表面灰黄色。质坚韧,折断面呈刺片状,鲜黄色,纤维层可成片剥离。微有香气,味极苦,有粘性。性味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昆布ThallusLaminariae(英)Kelp别名江白菜。性状卷曲成团状,蔌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状。气腥,味咸。性味性寒,味咸。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第三节升降浮沉一、概念: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升是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是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是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是泄利向内,趋向于里。人体正常——人体升降出入有序;疾病状态——升降出入异常。如:呕吐、咳喘↑——生姜、麻黄↓泄利、脱肛↓——五味子、黄芪↑药物对这种异常的升降出入产生的治疗作用即对疾病治疗的趋势而论的。二、升降沉浮作用与用途:药物趋向作用用途与气关系与味关系与质地的关系与炮制的关系与配伍的关系升浮药上升向外升阳、发表散寒、催吐、透疹、开窍治疗在上、在表以及病势下陷的病证温热辛甘淡质地轻松的花、叶、果壳酒、姜汁炙升浮药多则随之升浮沉降药下行向外泻下、清热、利水、潜阳、消积、止呕、收敛、固涩治疗在下在里以及病势上逆的病证寒凉酸苦咸质地较重的根茎、果实、矿物醋、盐水炙沉降药多则随之沉降第四节归经一、概念:指药物对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也就是指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药物作用的部位。二、归经的理论依据:一是依据脏腑经络学说: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到体表,体表的病证也可影响相应的脏腑,能治疗某种体表的病即入相应的脏腑、归相应的经络。二是根据五味对脏腑经络的配属关系: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入什么脏即归什么经络。阴经(属脏)阳经(属腑)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三、掌握归经的临床意义:①临证选方;②随证用药;④便于记忆;⑤引药直达病所。③掌握药性;第五节毒性一、概念:“毒者,物之能害人者是也”。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祖国医药学之毒有三:①药物的总称。“医师常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②药物的偏性。“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③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中药毒理的概念。二、毒性分类:《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三;常毒治病,其病去七;小毒治病,其病去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适病而止、勿过伤致弊”。毒性分无毒、有毒、小毒、大毒。无毒——作用平和,不致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不注明。有毒——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不良反映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需小心谨慎使用。小毒——指药物使用虽可出现一些副作用,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大毒——具有明显毒理作用的药物,此毒药物使用时必须谨慎小心,由于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内服须严格掌握,炮制合格,剂量严格在中毒量以内。如:砒石:0.002—0.004g硼砂:3—6g三、属于管理范围的毒性中药。药品管理法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等都要按照剧毒药物管理办法进行。什么办法?①在药监局核领:《药品企业经营许可证》。②毒剧药物必须是国营医疗单位或国家批准的集体医疗机构方能配方。③剧毒药物的经营必须建立严格的验收、领发、查对制度。④调配剧毒药的工具必须洗净,避免污染。⑤凡规定炮制后才能应用的毒剧药物,必须炮制合格方能配方。⑥配发毒剧中药一律凭中上处方及证明,供应数量除外用者外每次处方不得超过常用最高量,每方不得超过二剂。四、常见30种毒性中药:便于记忆的药名歌诀:(自编)注:水银、白降丹、红粉、轻粉、官粉、密陀僧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