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回顾与展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回顾与展望*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伴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匆匆脚步,我们走过了改革开放辉煌的30年。回顾过去,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分析当前,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又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充满生机,任重而道远。一、改革开放30年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恢复、发展和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伟大实践的30年,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迈进与繁荣的30年。30年间,四川基础教育在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全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走过了恢复、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历程。(一)“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整顿教育工作,确立知识分子应有地位,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文革”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教师队伍受到强烈冲击。“文革”结束不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四川基础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恢复与发展的时期。按照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全省确定了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重点,带动一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977年11月23日,四川召开省、市教育界大会,深入揭批“两个估计”,为建国后十七年的教育工作恢复了名誉,消除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余悸,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四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高度,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包括广大教师)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这就从理论上,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执笔人:佘正松、李化树、王小丁、沈堰奇、魏红梅2为培养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发出《关于当前整顿教育的几点意见》,对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作出了安排和规划。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论调,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在教育事业发展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强调新时期教育战线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要认真从中小学抓起,切实打好基础”。四川省充实加强小学,整顿提高初中,调整改革高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得到落实。1980年底,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根据邓小平同志和中央的要求,1981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知》,对普及小学教育作出了规划。这个时期四川省整顿和加强了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恢复了教师职称,恢复和发展了师范教育,教育工作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中小学教育事业有一定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81年,四川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88所,普通中学3770所,小学66895所,幼儿园22176所。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8689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8800人,小学专任教师35186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5478人。四川基础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1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作好农村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工作的通知》,揭开全省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工作的序幕。1982年底,全省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工作基本结束,全省共减少了中小学民办教师5万多人,合格的民办教师均由各县(市、区)颁布发自用书或留用证书。通过整顿,四川建立起了民办教师考核、辞退和录用制度,民办教师队伍管理走上了较为规范的轨道。(二)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全面改革,长足发展,教育事业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全面开创新局面时期党的十二大确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和应当采取的方针、措施。指出各级党政领导要以极大的热情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要采取措施先从小学教师开始,实行教龄津贴制度。为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要适当增加生活补贴,保留城市户口,定期轮换。对民办教师每年安排一定的劳动指标转为公办教师。中小学教师队伍应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要加强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强化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同年,3教育部发出《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指出普及初等教育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并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基本要求。1983年四川省教育厅结合四川实际,制定了《关于试行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的意见》,将全省212个县(市、区)划分为四类地区,分别对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四率”(入学率、年巩固率、毕业率、初等教育普及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1983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和改革普通教育的规定》,明确规定普及初等教育目标任务。到1985年,四川已有占全省人口53%的85个县(市、区)基本达到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党的基本路线在教育指导思想上的集中体现。“三个面向”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界未来的科学预测,为四川培养具有“三个面向”素质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指明了努力的方向。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同意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的建立,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鼓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热爱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1985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专门颁布了《关于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规定》。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四川中小学教师擅自流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中小学教师队伍开始基本稳定。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决定》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励他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和考核,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决定》的颁布,对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8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根据《决定》精神,结合省内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的试行意见》,全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1986年5月,四川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4实施办法,四川各级政府开始分区、分阶段,以乡为单位,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三)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伴随基础教育以“两基”、“两全”为重点的改革不断深入,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依法管理、稳步发展、深化改革的阶段1992年10月26日原国家教育委员颁布《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对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对其中有突出贡献者,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对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的教师,同时颁发“人民教师”奖章和证书。该规定对鼓励全国包括四川基础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奖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中努力作出显著成绩,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会议作出了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决策,并把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到20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鲜明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结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办好师范教育”。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认直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科教兴川”的发展战略,把教育纳入了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并带动全社会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社会风尚。经过全省共同努力,四川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四川教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全面发展时期。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作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对保障全国包括四川基础5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严格依法办事,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并将产生持久促进作用。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和历史高度,提出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十五大进一步要求致力“三个面向”,培育“四有”新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继续推进“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四川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1997年底,四川省教委制发《四川省跨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纲要》,确立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奋斗目标。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民办教师工作力度。1999年教师节,四川省政府郑重宣布,全省基本解决了民办教师问题,提前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任务。1997年,在国务院副总理李岗清的亲自推动下,原国家教委在烟台成功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下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全面启动。1997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四川省教委《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