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旅游业发展内容摘要旅游业有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之称,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进入十五时期,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十五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发展方针,形成了三个市场相互驱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回头望去,我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不就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吗,这里面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智慧,也有无数旅游从业者的智慧,正是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结晶,使得我国的旅游业也飞速发展,翻天覆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旅游发展史也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奋斗史。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转折点改革开放前,一切还都是那么循规蹈矩,经济发展也较为缓慢,人民生活质量普遍不如意,这样使得大家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谈何享受生活,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当时只要可以吃饱饭、穿暖衣就是很好的生活了,更不要提去旅游,去散心了。因为旅游是生活提升的一个风向标。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经济生活中,窥探到旅游这个新大陆,还远远未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改革前夕,我的母亲供职在政府机关,一次出差是前往四川考察当地的一些情况,交流学习,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需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颠颠簸簸才到了四川,当时下榻在成都的一个招待所里,非常的简陋,但在当时已经非常不错了,能够有地方住已经是个很奢望的条件了。招待所当时不能够洗澡,热水也是按每人每天一壶供应,非常紧张,更不要提洗澡了,由于当时正值盛夏,只能是开着窗户,汗流浃背的辗转反侧很久才能勉强入睡,在那里的几天里,几乎每天也只能吃窝头,喝粥。当时省里的领导准备专门派人带她们去九寨沟参观,毕竟这块地方是个很美丽的区域,但是由于条件不好,只能乘坐卡车前往,而恰恰不巧的是四川地区大雨连绵,造成了山道滑坡,所以省里得到这个消息后,只能被迫取消了这次行程,而最终大家只是在成都市区逛了逛,便悻悻而离。其实上述这个情况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这是由于我国发展初期的经济状况所导致的必然社会活动匮乏,人民生活质量不高。而这个情况也导致了不可能出现旅游这个行业,毕竟那个年代,谁也没有这么多充足的资金。后来在伟大领袖及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英明领导下,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大改革,开始实行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开始了我国全新的旅程,也是一部经济高速发展的特快专列,人民生活质量短期内大幅度提升,经过80年代的开放初期积累,到了90年代,我们的生活基本上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祖国的不断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起来。旅游业开始飞速发展,各地也在旅游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断的完善周边的建设,以保障可以有序、高效的发展。大概在99年的时候,我母亲再次去了四川,这时候已经是跟随旅游团前去游玩,变化之大让我们真的感叹,祖国之伟大。从北京到成都仅需要区区几个小时的飞机便可以轻松到达,而且成都的建设也是非常迅速,高级酒店林立,真的不是当年可以比拟的,这次母亲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成都人民的热情,感受成都的文化,感受成都的美食,并且去了九寨沟游玩,一切的一切都是让我们不得不吃惊,不得不震撼。一切的一切都是要感谢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激活了这一切,让这一切发展,飞速发展。我国的发展随着不断的深化,愈发国际化,加入WTO、申奥的成功、积极与国际合作,都使得我国的经济不断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不断的获得机会,不断的壮大,而且愈发国际化,每年我国接待的国际游客数以万计,不计其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愈发用国际化高标准高要求我们自己,让我们发展的更好,更快。奥运期间更是举国盛世,让我们见到了祖国的繁荣,祖国的强大,让东亚病夫从此不再,让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我们终于在世界上再次站起来了,这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党和政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一切,他们就是这个钥匙,开启了这一切。奥运结束后的10月份,我和母亲与家人一起去了九寨沟游玩,母亲对于九寨沟的景色非常迷恋。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旅游业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我们在四川每一分钟,都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都感受到了这股力量所带给我们的愉悦。我想这次旅行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我们收获了信心。通过这三个事例,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旅游业这三十年的发展,这三十年的变化,这三十年的繁荣,这还仅仅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点。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30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2007年我国有组织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则攀升为13187.33万人。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到2007年,我国旅游收入为10957亿元人民币。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3583家,客房157.38万间;旅行社共有18943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641所,在校生77.38万人。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旅游业的各方面发展阶段一、接待服务方面我国旅游业从接待服务方面看,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饭店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晴雨表”。这话讲了很长时间,大概20年前就这样讲,回顾旅游业30年的发展,饭店宾馆的发展变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旅游业的状况。饭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换句话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旅游饭店。第一个阶段是数量上的满足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87年底,这是前十年,这十年的旅游业从接待角度上讲实际上只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数量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十年的旅游出行中接待只解决这一个问题,那时候的人能吃饱就行,吃饱是最大的奢侈,吃饱是最大的需求,旅游接待也是这样。那时的饭店是没有菜单的,饭店有什么吃什么。而且很多饭店是靠介绍信居住的,长期存在住宿紧张的情况。这个时期饭店没有任何其他的标准,没有市场因素,也没有任何经济考核、经营管理水平,全社会都一样。第二个阶段的十年是质量上的满足阶段,也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竞争,全社会都在竞争,旅游业也在竞争。改革开放进入市场化,也就是在第二个十年才体现出来的。竞争突出表现在:走出去,引进来。许多国际品牌也陆续引进来。体现在旅游业就是星级饭店逐步普及,80年代初期,星级饭店微乎其微,北京也就那几家,80年代后,逐步增多,到了21世纪,布满京城各个角落。从这十年的表现来看:首先是有了旅游饭店,叫涉外旅游饭店,随着发展逐步把“涉外”取消了。第三个阶段的十年是精神满足阶段,需求发展到当质量相一致的情况下,就叫标准化,各种产业都一样。当质量满足后,需求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精神需求。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享受性消费出现了,对文化需求高了,要求个性化服务多了,出现供求关系复杂化,官员的消费需求变了、一般客人的需求变了、国外旅客的需求也变了。同时出现大量社会化服务反过来超过了旅游管理。二、观念方面我国旅游从观念上看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此一游式旅游观念,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由于国民经济不发达,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不多决定了旅游对于普通民众的遥远距离。因此大家有个根深蒂固的旅游观念,就是在旅游时,到过的景点越多越好。来不及看没关系,只要在那里拍上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旅游观念反映的多数是走马观花式的“游”来“游”去,是一种插旗式的旅游,仅仅局限于“我到此一游”。第二阶段是赶集式的长假游观念,这种观念是随着1999年国务院关于五一,十一长假的制订伴随而生的,也映射出人民对出游的需要。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国人的出游需求也变得更加旺盛,黄金周的制订很大程度上为国民出游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由于国人旅游观念影响,一种赶集式的长假游逐渐形成,大家旅游扎堆,纷纷追随者他人的脚步而去,选择余地少,往往是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大家对旅游的印象一般都是“累”,“看人”。这种赶集式的旅游观念至今依然很普遍。第三阶段是从量变走向质变,奔波于各著名景点‘走马观花式’的大众化‘假日赶集’逐渐降温,逸情山水与运动健身相结合的个性化‘亲近自然’成为时尚,它折射了消费者旅游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旅游就是旅游,不是赶集。何必一定要追求到过多少景点。片面地追求景点数已违背了旅游的本义。旅游的实质应是休息,因此没有必要将自己搞得很累。旅游是为了享受,而不是受罪。随着改革开放,国人已经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旅游的真正意义。改革开放之初,出境游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如今,曾经的“奢侈品”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让中国人“看世界”的脚步越走越远,人们也在旅游中学会了休闲和享受生活。上世纪80年代前,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旅游”的概念,直到90年代,百姓才开始有了旅游的意识,国内游逐渐兴起并日益红火,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那时能去一次北京是非常了不起的,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去过首都,去过天安门。”退休教师曾惠玲对自己年轻时第一次去北京旅游印象深刻,曾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能在天安门和长城留个影,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那时去一趟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出境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