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政策2018年4月一、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一)统一战线的涵义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中共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三)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争取人心,就是解决人心向背的问题;凝聚力量,就是解决力量对比的问题。(四)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统一体,没有一致性不可能建立统一战线,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五)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特征空前的广泛性,是指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急速地深刻变化,“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统一战线团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巨大的包容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需要包容,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团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全部团结凝聚起来。鲜明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越来越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各方面成员,在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显著的社会性,统战工作已经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由大中城市扩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企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参与这项工作的组织和部门日益增多。(六)坚持统一战线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坚持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坚持两个范围的联盟必须坚持的政治基础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面旗帜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要靠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党外人士为实现共同任务而奋斗;二要与党外人士平等协商,认真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使他们理解和接受党的正确主张;三要尊重党外人士的利益,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和具体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四要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鼓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做我们党的亲密诤友。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团结、民主、和谐的气氛,广开言路,使大家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要进一步改善和融洽同党外各方面人士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促进国家的民主生活更加健全,更加生动活泼。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政治利益: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确保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中占有适当的比例。经济利益,就是各级担任实职的非中共人士跟中共人士享受同等待遇。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三自”方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不”学习教育形式: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二、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抓住一个根本: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把握一个关键:加强制度建设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二是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三是既要重视做好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他们的民主监督;四是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工作,总的要求是:爱国为根、发展为要、团结为重、自强为本。一是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好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二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要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三)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西方利用宗教渗透主要有几种方式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为突破口,实施“松土工程”、“金字塔工程”、“断桥工程”和“福音西进工程”,把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作为重点,试图加以整合,形成与党和政府相对抗、与我争夺群众、分庭抗礼的阵营1、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2、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一是处理好与梵蒂冈的关系;二是自主自圣问题;三是地下势力问题。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两个要求”: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两个支持”: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十六大报告:“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主要是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之中。1、新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一是这个阶层是由有知识、有才干、有影响的人士组成的;二是这个阶层分布的领域比较集中;三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多样化;四是这个阶层还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2、积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方针: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二是建立科学的选拔、培养、评价体系,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三是要把握利益诉求,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四是要积极探索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坚持以社团为纽带,社区为依托,网络为媒介,活动为抓手,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五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五)正确认识和处理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1、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港澳同胞的关系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一是牢牢把握香港政治发展的主动权;二是帮助香港政府改善施政环境;三是不断壮大爱国爱港力量。2、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台湾同胞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的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正确认识和处理与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的关系鼓励他们关心祖国的建设;鼓励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鼓励他们发挥血缘亲缘的优势,促进两岸同胞的沟通和理解;鼓励他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祖国和居住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56个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问题无党派人士历来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对象,无党派人士工作历来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由于在县级民主党派一般不建立组织,因而无党派人士工作尤其重要一,关于无党派人士的几个基本概念1,无党派人士中央2005年5号文件指出:“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条件:第一,具有无党派身份第二,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第三,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第四,一般不与其他统战对象相交叉2,无党派人士的实质(1)无党派人士在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代表性(2)所从事的活动具有政治性3,无党派人士的职能无党派人士同民主党派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大体相同,主要职能也主要是参政,仪政,民主监督二,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的性质,特点(1)是在新中国教育体系下培养起来的(2)是一个不断变化,壮大的群体(3)社会活动仍然具有党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