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一4)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校本新讲座一之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校本新讲座一之4)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时间:2014年12月17日(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7—01—04)编者按:“(第17类)校本新讲座”是“(第1类)校本工作讲座”的续篇,分七为个系列:一校本教研、二校本科研、三校本研修、四校本培训、五校本管理、六校本课程、七校本研究,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在“校本工作讲座系列一”中对“校本教研”已编发了十七个专题,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校本新讲座系列一”中对“校本教研”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校本新讲座系列一之专题4)》,分为九个版块:一是教研员对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二是强化教研员对校本教研专业引领的措施与方法;三是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制约因素分析;四是教研员要做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引领人;五是教研员要以课题研究来引领校本教研的开展;六是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新角色研究—以N市B区为例;七是论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角色转换和指导策略;八是校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地位与引领作用(钟炜);九是校本教研中教研员专业引领的实践与思考。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教研员对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作者: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杨亚国日期:2007年4月18日摘要:教研员队伍是中小学校本教研中实施专业引领的主要力量,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研模式下的教研员的思想观念、角色定位、行为习惯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显然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探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研员的角色转变与定位、行为转变与创新、方法转变与模式创新、发挥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多渠道实现专业引领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使教研员对“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规范行为、创新模式、强化服务、多维引领”的要求有一定的认识,受到一定的启发。关键词:教研员校本教研专业引领作用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关键在教研员。教研员的这个‘关键’两头都搭得上,‘成败’都关键。”专家的提醒不无道理,教研员是专业教研人员,在全国(研究者中)人数最多。与其他专业研究者相比,教研员的理论素养基础薄弱,但教研员离教师最近,与教师相比,教研员的理论素养较强,对全局的把握要高于老师,但教师离学生最近,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教研员处在高级专业教研人员与基层学校教师的中间,在其间的纵向与横向位置的交叉点上,从所处的位置来看,这是教研员的强项和优势所在,也是教研员的岗位特点。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崭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昭示着教研员面临的新挑战:中小学教研工作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研员如何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为教研工作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一、教研员角色转变与角色定位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由于它被赋予管理、检查、评价、视导教学的权利和研究、指导教学等业务职责,因此,它具有半行政性质。“教研员”相对于学校和教师也就形成了一种“指挥者”、“管理者”、“评价者(裁判)”、“检查者”、“指导者”以及“专家”、“权2威”等等角色定位。在推行校本教研的今天,教研员的角色需要转变。这个转变,或许是痛苦的、艰难的,但却是必须的。1、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实行校本教研,实践主体变了,教研员不再是指挥者,不仅仅是带着自己的课题或者研究成果到学校去推广,而是要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校本教研的实际问题,感受最深的是一线教师,教研员只有参与问题的研究,才会从教师那里受到启发,受到生动的教育,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有切肤之感。不接触实践,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实践的理论会失去鲜活的具体事实,因此,教研员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要有深切的实践关怀,只有亲身参与研究实践,才有可能与教师一起解决校本教研中的实际问题。2、教师教研的合作者。在知识体系本位的课程下,教研员对于教学无疑是得心应手。在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教研员成为评价的主体。他们对教师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加以评点和评判。教师视其为“专家”、“权威”,对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往往以教研员的意见为意见,好坏、错对、优劣由教研员一锤定音。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替代知识传授为本的价值观的时候,从观念到实践,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在接受新理念上,教研员比教师要快,但是,具体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还是需要一线教师本身。新课程实施,对教研员也是全新的。教研员需要补上实践这一课。但是,要教研员同教师一样坚持一线教学,那就是不现实的苛求。从教研员的实际来看,在校本教研中是与教师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平等对话,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长和发展。因此,教研员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以教研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校本教研,从一线教师身上汲取实践营养,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3、新课程问题的研究者。在新课程实施的时候,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将打破时空界限,提倡即时交流,改变原来以讨论教材、讨论教案、研究考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模式,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赋予“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新内容: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例如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学校遇到的现实问题——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如何看待课堂上的“活”与“放”;教师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时,如何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为什么常常完不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激励学生,是不是就不能批评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备课应该怎么备,教案该如何写,如何正确理解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何防止学生中出现“两极分化”等问题进行研究。总之,摒弃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观念,实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这里,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还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更有从理论到实践的再检验,最终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和教研员自身发展的目的。在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中,教研员大有可为。4、校本教研的引领者。以校为本的教研,并不是否定教研员的作用。校本教研的引领者中,从学校自身来说校长应该是第一责任人,从教学角度来说,应该是教研员。教研员的作用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成为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者,实现对一线教师的“研究、指导、服务”之目的。教研员特别要重视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用典型的教学案例引领,用成功的科研成果引领。由此,教研员才能从过去的忙于布置、检查、评比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做好调研、协调和服务工作。首先,教研员应该认真反思以往教研工作的得与失,反思传统教研同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的地方,不能抱残守缺。第二,应该同一线教师合作,开展平等对话、交流和互动,向教师学习,从教师的实践中吸取营养。第三,应该认真刻苦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和3跨学科、交叉的理论,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第四,亲自动手,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题研究,并且吸收一线教师参加研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只有在这四个方面下了功夫,才能彻底地完成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二、教研员的教研行为转变与创新传统的教研基本上是学校教研围绕上级教研转,学校教研服从、服务于上级安排,完成上级的要求和任务。教研员的工作行为更像是一个“教练员”,教研员帮助教师挖掘、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评课,也基本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位评优课获奖教师说:“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这种方式基本是教研员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只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员的行为应当随之发生改变。首先,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研方式。新的教研方式要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而不是限制与束缚,更不能包办代替。要鼓励教师挥洒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拓展课程实施的弹性空间,而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比如,参与教师集体备课或其它教研活动时,教研员要做到“三先一后”,即先研究专题或课题,到场后先倾听教师的想法,先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探讨,最后才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一开始就评判这个不足那个不行的,或者急于把自己的思路意见抛出来,教师的思路就会中断,互动也会停止。其次,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教研员要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教研员要“重回讲台”,站稳讲台。教研员过去都是教学骨干,但自从进了教研室以后,就再不上中小学的讲台了,“过去的经验”和“听来的理论”成了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现在是改革的年代,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现在的障碍,听来的理论往往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脱离课堂自然缺少体验,指导的实效性自然会打折扣。因此,突破讲课关,让教研员重返讲台去体验新课堂是教研员行为转变的最突出体现。总之,教研员要切实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胸中有理论,脚下有试点,手上有重点,身边有教师”。三、教研员教研方法的转变与模式创新教研工作要在传承以往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构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下”的教研工作方式,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教育部在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求的通知中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等概无例外。作为各级教育教学的研究人员,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层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工作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教研相结合。教师的工作岗位和专业发展在学校,创造一种以校为本的、有内驱力的校本教研机制,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引领作用就在于如何将有效的“自上而下”教研活动与“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使其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将“要我做”变为“我要做”。4——管理与引领相结合。淡化管理,强化引领,关键是一个“研”字,一切工作都应定位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教研机构、教研员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教学研究引领中小学教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互动;鼓励教研员把管理与引领相结合,提倡专业引领,教研先行,行为跟进。——服务与合作相结合。教研方式的转变,必将带来教研员角色的变化。教研员要努力营造一种指导中有合作、合作与服务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新格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学习是实施专业引领、推进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和服务校本教研的必要条件。缺乏理论的实践是蛮干,缺少实践的理论是空谈。我们教研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加强理论学习,又要重视实践反思。四、发挥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引领作用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但是绝对不是局限在本校,也不是局限于本校的力量。相对于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先行者,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普及者,教师校本教研的合作者,是新课程理念的共同实践者,是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价值的追求者,在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因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