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一)(名校课模讲座五之69)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时间:2015年5月15日(编号:zhongwei196207blog—19—05—69)编者按:本人对“名校课模讲座”分为十个系列:一河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二山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三山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四江苏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五河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六是辽宁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七是江西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八是安徽名校课堂教学模式;九是广东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十是湖北名校课堂教学模式。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注:“名校课模讲座”是“课堂改革讲座”的续讲座)河南省名校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例示:(1)沁阳市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2)濮阳市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南阳市南召县现代中学“五步三查七遍学”课堂教学模式;(4)郑州市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高效教学模式;(5)洛阳市孟津县平乐一中“433”课堂教学模式;(6)南阳市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7)鹤壁市推行“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8)安阳市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9)(商丘市)永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四环节节循环”课堂教学模式;(10)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小学“成长为本,问题导引”课堂教学模式;……。南阳市西峡县课堂教学模式编写(阅读)导引:(1)西峡县区域推进“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52至56);(2)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57至59);(3)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0至65);(4)西峡县五里桥中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6至67);(5)西峡县城区第二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讲座五之68至78);(6)西峡县教研室助推引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7)西峡县部分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8)全国各地对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推广;(9)西峡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提要:《(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名校课模讲座系列五之专题69至71》分为六个版块(共二十五篇):一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篇);二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6篇);三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篇);四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3篇);五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3篇);六是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体育与音乐教学中的应用(4篇)。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西峡县城区二小“三疑三探”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篇)本版块选编了6篇文章:(一)“三疑三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二)在小语课堂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三)这是一场了不起的变革——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四)对语文教学中“三疑三探”的理性分析;(五)“三疑三探”(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六)“三疑三探”(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版块1--1:“三疑三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方华瑞王俊来源:西峡县城区二小网站日期:2008年10月27日“三疑三探”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初步探索出了“三疑三探”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一、“三疑三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1、创景激趣,自主设疑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一是能够简洁恰当地导入正课;二是能够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期待;三是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环节操作要领:A、环境要适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放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B、时间要充足。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林;C、范围要明确。是根据课题质疑还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是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还是课文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疑有所据;D、问题有特色。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避免模式化、程式化;E、问题处理要灵活。不同的问题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浅层次问题当场直接解决,稍有点儿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探究解决;必须改变“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F、探究的问题有价值。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难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G、设疑过程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先设疑,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教师随机转化、归纳、补充,最终梳理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2、提示引路,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本环节操作要领:A、自学提示要明确。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自学时间;B、语文活动要多样。如听、说、读、写、画、批注、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C、探究氛围要宽松。让在学生自主、自由地语文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D、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应根据中等水平学生自学的情况来确定,应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3、多元导悟,合探解疑在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势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依此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张扬个性的目的。本环节操作要领:A、选择好“多元”中的若干元。“多元”指的是多策略、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多手段、多情景等,“多元”的恰当选择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并省时高效。3B、利用好班级交流与小组讨论。个体自学后的班级交流,应让下等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并要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班级交流时出现的共性疑惑需要小组讨论的,须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忌形式主义。C、把握好“导”。自探、交流、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发挥“主导”作用——精要讲解;自探、交流、讨论后尚不够清晰的问题,就需发挥“引导”作用——变换方法,使“知其然”很清晰,“知其所以然”有深度。D、处理好问题的答案。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赏识个性化的理解,但不能有悖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拓展延伸,深化认识“艺无止境”、“学海无涯”,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要让学生满足于在课堂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为此,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再次质疑,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本环节操作要领:A、要明确回顾的内容,避免质疑的盲目性。B、要给足够回顾与思考的时间,避免质疑的浮浅性。C、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及文本的理解关系密切的问题,应该完全解决和明白的,如果学生再次提出,教师一定要巧妙地彻底地解疑,坚决不留“尾巴”;与文本有关系,但通过生生、师生对话能够随时解决的,要随机解决;对那些与文本关系不是很大、但当堂课又解决不了、学生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探究,确保课外探究的必要性。D、要尊重学生,张扬个性,允许奇思妙想,倡导个性化问题,确保课外探究的趣味性。E、要给学生创设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确保课外探究的有效性和自主探究的持续性。5、自主编题、巩固运用在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梳理,自主编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实现求异创新。本环节操作要领:A、根据学习目标及学情,引导学生俯视文本,从积累语言、获取知识、习得方法、陶冶情感、提升能力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编题测试。B、总结提升、自主编题以学生为本,求实求真求深,不要贪大求全,留于形式;C、自主编题,教师要勇于放手,给足学生编题、做题的时间;要全面、仔细查看学生编题、答题的情况;要采用亲自审阅或组内交流、班级评价等方法,掌握真实的编题答题情况;要根据年段学习目标、单元训练点及课文的重点,参考课后”思考、练习“的内容及”积累与运用“中的题型,来补充、完善自测题,确保巩固检测扎实有效。二、不同课型的一般教学流程1、讲读课文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设疑——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第二课时温故导入,梳理问题——潜心批读,自我探究——多元导悟,解疑合探——拓展延伸,升华认识——审视文本,放胆质疑——自主编题,巩固提高42、略读课文导入新课,自主设疑——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提示引路,自读探究——自主合作,解疑合探——拓展延伸,升华认识——审视文本,放胆质疑——自主编题,巩固提高。3、作文教学(适合于高年级)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提出疑惑——多元合探,解决疑惑——自主习作,实践认识——评改质疑,拓展训练。4、识字教学认读生字,确定疑难——自主识记,自我解疑——多元对话,合探解疑——总结方法,生活识字。版块1--2:在小语课堂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方华瑞来源:西峡县城区二小网站日期:2008年10月27日一、观念上要走出认识“误区”误区一:望文生义,认为“三疑三探”就是疑三次探三次。在调研中,发现有老师这样设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流程:课始破题质疑,学生读读课文,交流交流,把问题解决了;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批注,交流解疑;最后再次让学生提出疑问,组织学生思考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种做法与县教研室推广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吻合,是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误解。县教研室推广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引导学生“设疑思疑——答疑——查疑”的学习思维活动。课始学生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课始提出的疑问自读批注;经学生一番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围绕课始提出的疑问进行合探解疑;最后回顾课文,对照课始提出的疑问看看学生是否真正解决,还有没有其他的疑惑。以课始设的“疑”为主线,以“疑”到底,“设疑”是关键,“思疑”是基础,“答疑”是重点,“查疑”是巩固。误区二:本末倒置,语文课成了问题课。有的老师认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于是,就把目光聚焦在“问题”二字上,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爬山虎的脚》。问题梳理为:(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3)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读课文,用笔画出问题的答案。(几分钟过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谁来读读?(一生读出了相应的语句。)找得很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呢?(另一生读出对应的句子)很好!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谁找到了?(一生也读出了有关的句子。)这几个问题谁还不明白?(没有人举手)看来大家课文学得很好,问题都解决了,课就上到这里。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把找到问题的答案做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只着眼写了什么,而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全然不顾。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被架空。这种理解与运用有悖与县教研室推广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